白癜风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时间:年3月14日
天气:晴
“叮铃铃……叮铃铃……”清晨5点半,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喂!你好!你是黄蒿湾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杨贵智吗?我是兰州广播电视总台综合广播记者温建峰,我们现在到无人站了,请问黄蒿湾怎么走?”
哦,原来是兰州广播电视总台脱贫攻坚采访报到组的记者。在电话中了解到,他们是冲着黄蒿湾的“艾草”项目和我来的!一时间有点懵圈:常常采访报道别人,今天看来我要“被”采访!在一番电话交流后,6点18分,天刚显鱼肚白,一辆中巴车开进了我们的驻地。
“你好!我是新闻综合频道的张文杰,今天的任务主要是采访你做为驻村工作队长的‘一天’,听说你为黄蒿湾村引来了两个大项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就按你的工作日程干你的事儿吧!”
“啊!真采访我呀,你们还是采访老百姓吧,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主人翁。我把你们领上了入户走!”
在了解了他们采访的主题后,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必须把集中安置点地里的药材挖掉!你抓紧联系宏鑫合作社的魏常明!不能耽误工程开工!”
“武同,学武,我们上午先去入户,看看文同今年扩大养猪规模的事儿咋定了!”
一项项工作安排部署完后,我们去了马文同家中。马文同以前在外开出租车,收入还可以,但在5年前由于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只能回家。“回到家就没有啥收入了,前年孩子又考上了大学,所以一下子感觉到很吃力,想扩大养羊,但这两年羊肉价格一直不稳定,还是工作队长给我出的点子,动员我养猪!”马文同告诉大家,从去年5月份开始养猪到今年元月份,二十多头猪全部出栏了,算了一下,收入超过了元!看着圈里剩下的4头母猪,马文同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不能半途而废。“今年肯定比去年更要好,随着艾草产业园的开工,通过土地入股、门口就业,再加上艾草产业的收入,我相信咱们的脱贫目标一定会实现的。”听着马文同算的这一笔账,我对主持人王瑞说,他说的艾草产业园正是年通过兰州日报社党委和驻村工作队引进的甘肃百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高原艾草”项目。
“这个项目能通过产业让这个村的百姓实现增收吗?”从主持人王瑞的疑问可以看的出,因为当前全村还没有迹象开始种植艾草,现场采访的记者们有点有失望。“我给大家这样说吧,百草公司已经从河南南阳、湖北蕲春定购了万元的艾草种苗,同时从国家工商总局完成了‘高原艾草’商标注册,下午,产业园基础设施将开工建设,到4月初,首批艾草种苗将开始下种!”听了我的介绍,村主任马武同插言道:“这么大的喜事儿我们怎么不知道?”
你一言,我一语,从马文同家中出来,回到驻地已是中午1点多。
“杨贵智,你怎么才来?我们都等你半天了!”还未进村委会大门,《兰州晚报》发行部副主任胡玉坤就老远地喊上了。原来是兰州日报社帮扶干部来入户对接“一户一策”摸底调查来了。
“一户一策”表中的产业扶贫怎么和老百姓对接呀?帮扶户都问着呢?听到帮扶干部的询问,我给大家简短地介绍了今年黄蒿湾村主导产业的发展计划:根据“黄蒿湾万亩高原艾草产业园”规划,在梆梆沟、黄蒿湾、占泉湾、解放社、偏头沟社成立五个“产区”(合作社),将全村45户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产区,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完成产区合作社注册。在种植过程中,鼓励农民种植包括艾草之内的有机中药村,甘肃百草实行“两免一补”(免费技术服务、免费田间管理,建档立卡户种植免费补偿),产出后由产业园高于市场价3%到5%收购。同时,产业园内将建成万亩高原艾草标准化有机生产基地,一个中药种质资源科技园,一个高原艾草生产线,一个高原艾草健康体验馆,一个北山农游文化中心。产业园内全部吸纳黄蒿湾及中连川全乡的有意愿的劳动力。
这样,使黄蒿湾村的户全部纳入产业园,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分红收入、户户有劳务收入。
听了这些规划,现场的帮扶干部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在各社社长的带领下奔向各自的帮扶户家中去了!
马武同,走,去偏头沟社杨景伟家!2点多,初春的阳光晒在脊背上感觉到暖暖的。我们又赶往6公里外的农户家中去了!
杨景伟,曾经的黄蒿湾老支部书记,现在由于患冠心病,每年都得住院,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黄蒿湾真是大变样,出门就能看到层层梯田,现在百草公司又来了,这是我们村历史以来没有过的大喜事儿!”杨景伟对大家的到来喜出望外,大老远就喊起了我的外号。“杨队长,我们家的50亩地全部入股了!我还要在产区打工呢。”老杨高兴地给大家算起了帐:护林员从今年开始每年有元收入,儿子在外打工一年也有元收入,现在土地入股、种植艾草、在园区打工……“反正我早已盘算好了,今年一定要在收入上打个翻身仗!我还要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呢,一定不辜负驻村工作队这两年为咱们村的辛勤劳动成果!因为有了你们,所以黄蒿湾有了名符其实的‘蒿’草产业——高原艾草!”
从老杨家出来,杨学武、马武同和包乡领导白忠国对我说,从全村实现梯田化到今天的高原艾草产业园,黄蒿湾村的老百姓一定会走出贫困过上好日子!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路建青 杨贵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