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声幽咽
——追悼范公有信
哈建设
听到范公走的消息,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此前我在北京学习,未获任何信息,对此很是惋惜。一是没能最后送一程,二是为公正值春秋盛年、艺誉远播、硕果建仓的时候辞世而痛心。叹老天何其不公,以致英才早逝!
范公讳有信,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几十年在艺海中遨游,继承了中华民族绘画传统,深入生活,勇于实践,在执着而艰辛的艺术探索中取百家之长,融崭新创意,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尤以画骆驼享誉国内外,在美术创作上取得显著成绩,获得美术界的高度评价与赞誉,人送雅号“骆驼王”。对此认同者就有不少全国名家和顶级书画大碗,足见公之德艺载世,馨香四溢。如此雅士,谁能相信,只走过五十五个春秋,弃陇原热土,舍亲朋好友,抛醉心事业,撒手人寰,辞何匆匆。天有恨,雨霏霏;人有恨,天知否?
遗恨绵绵无尽时,化为祭文作岛歌。想吾等“穷秀才”也只能如此,拭一把浊泪,掬一缕清风,揽明月于怀,追思以往,寄托缅怀,权作“泪飞顿作倾盆雨,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怆然回首,我与范公从相识到交往,既非偶然,接引缘份,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仿佛都是昨天的事,历历在目。回想每次相见,他总是一副谦谦君子样,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从未见过拿腔拿调,摆架子,耍大派,平常的如陶融在自然状态下而表现出一种精神来。
记得年7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院正式招生。我作为书法第一期学员被安排在一班。范公作为分校校长,是那样的和蔼,见人面带笑容,典型的学者风度。此前只知道范有信先生擅长画骆驼,而且名气还很大,却从未谋面。开学后,慕名为之,也是出于尊敬和求学的愿望,我总是找机会同先生攀谈,并抽空到其家中,观摩先生作画。渐渐的我们的之间交往频繁了。三年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按照函大总校的要求,每个学员必须交一篇毕业论文和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因为我学的专业是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的实践,选题自然而然的围绕着书法展开。我清楚地记得,毕业论文的命题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当以继承》,论文从书法起源、兴衰发展说开,论证了现今书法流向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拙见。没想到竟被总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尽然还在校刊上发表了。毕业作品的创作是在兰州分校进行,当时我正在临摹米芾的帖子,创作作品的书体肯定是以此为主,我选择了以表现松之风骨、梅之品格为题,创作了一幅楹联:“梅韵傲霜寒,松骨凌霄汉”。当时觉得比较满意,可现在看来很不成熟。作业交上之后,几位老师一致推荐作为优秀毕业作品,参加了西北四省(区)书画巡展。
这一切对于一个学员本该是很正常的事,却引起了范公的格外留意,在毕业典礼大会上一一予以充分肯定,做出认真的评语,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应该克服的“毛病”。年我申请转业被批准,部队就是位于兰州三医院。范公得知此消息后,主动来到家里问明情况,帮着我出注意,想办法,积极向有关方面推荐,尽管没有如愿,但令我非常感动的是,他在推荐时尽然把我在校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好像在给自己办事一样。这份情沉甸甸放在我的心上,为了表答感激之心,我只能用最普通的办法请范公吃饭。以前我从不喝酒,但那天喝了不少,并借着酒话表达了对范公的敬仰之心。可他却很平常的说:“这有什么,有才学的人不用,那是对社会的浪费,也是对人性的亵渎。”一语窥见范公爱惜人才之一斑。
转业到省纪委工作后,经常到河西走廊出差,骆驼则是这里的常物。由于受范公的影响,每次去都要认真的观察和接近此物,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它们素面朝天,温性柔和。不畏狂沙,吃苦耐劳。在恶劣环境下,不求索取,不为宠辱所动,随遇而安。不诡不伪,不欺不诈,总是倾心奉献,服务于人,这是何等的高尚。从那以后,每每见到骆驼,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总能读出一种精神之所在,随之仿佛也读懂了范公为什么选择骆驼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其中意境之深远,着实令人佩服。寄物喻情,以物言志,借题发挥,我尽聊发“诗狂”。不知不觉中,每次从河西走廊回来都能诌出几首歪诗,尽然都悉数被范公收入画中点拔点题,其中“瀚海苍茫信可求,无私自奋苦行舟;为民留的冰心在,一派忠骨傲王侯。”等几首诗还广为流传,随着范公的画一同飘洋过海,由此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交往也更加旷达了。
赘此往事,款作铺叙,足见范公借以画驼向往一种天籁之音,一种大化之境的心态,追求在平常的景色中画出自然、历史和生命的统一,通过涵养性情,净化心灵,是真情实感升华为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对艺术家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应是艺术追求的最佳与最高境界,最平凡的生活中则寓藏着最深刻和最永久的主题。而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往往是通过绘画语言的极化进程来实现的。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除“形神皆备”外,“气韵”也是重要衡量标准,“气韵”不仅是形式之美,同时它又是与“意境”所分不开的重要组成元素,既体现在“意境”的总体之中,又包含在具体的一笔一墨之中。它既是形式与技巧,是绘画特征之所在,又是作品内容的有机组成因素。中国画是一种情感因素很重的画种,笔墨是作者的情感与情绪的倾注与宣泄,并随着感情的抒发而最终完成意境的营造。往往笔墨的失败或成功会牵动画面全局,笔墨的失败会使作品之意暗淡。这便是我每次从范公画中读到的收获,汲取的养分。
范公是当今很有影响力的画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合上时代脉搏,他经常到生活中去,去体验、去观察、去素材积累,力求在继承前人思想的研究面与对传统精化作进一步的发掘与再认识,从而将使中国画拓展出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思维空间,并因此闪现出新的演进的亮色。甘肃是他的父母之邦,植根斯地并选择了骆驼为其画的主题,也就不奇怪。他容情于骆驼,笔墨起落,枯湿相容,黑白相生,气势恢宏,雄浑豪迈,贯通了传统与现代、融汇了笔墨与意境,形神并至,笔境兼夺,使骆驼形象化入了氤氲的自然,神韵生动;意境像竟陵派的诗篇,淡远空明。其意象、境界和笔墨之美,显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他的画不同于一般,还在于对传统的深入开掘中,并牢牢把握住笔墨相反相成的精义,和毛笔宣纸水墨特有的灵敏性与渗化性,努力在前人尚未充分施展的空间中,进行既纯化语言,又强化视觉张力的离析与重组,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中锋笔踪和宿墨渗化相结合笔墨方式,似古而实新、奇妙而卓异。细窥其堂奥,他的绘画作品不仅现代,而且古典,他能是戛戛独造与循循入矩如骖如靳,相辅以行,这体现了他突出的才能。
他治学严谨,作画专注的神情,有时达到了物我忘情的地步,反反复复地琢磨,推敲技法,孜孜追求一种真实的美与抽象美的灵动,使文化属性和艺术真谛有机泼墨在画面,从而达到意趣、情趣和画趣的和谐统一。范公在艺术的天地间,从未满足,而是不停顿的求新求变,变法大刀阔斧,百折不挠。因此,也是艰辛劳瘁,呕心沥血,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尤其是这种变法的背景是一片“中国画危机论”的声浪,就更加需要一种击楫中流,闻鸡起舞,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气概。实际上,危机不仅存在,而且是非常深刻的,但他不是中国画的危机,而是中国画家本身的危机。取经不正的人,正如南田所讥,如同蚩氓贸丝,视以前古法物,目眩五色,挢舌而不能下。这样的人,始终摆脱不了困境,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在这一关键之处,范有信先生弃捷径,斥怪异,折身返入传统,从中国画的精华宝地——山水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运用长法来表现骆驼。换言之,要借山水画来探求骆驼画的新生面。这比起融合花鸟画的去向来说,依傍可谓深矣,胸襟、识见可谓高矣。门径既阔,堂庑既大,面貌不求异而自异,气象不求新而自新。然而这又何其不易也。我曾听他多次叙述过,为了准确表现骆驼的神韵和精神,反复深入河西戈壁大漠深处,去观察骆驼的习性,用心去采风,用心写生,不惜忍饥挨饿,追求卓越完美的求索心路,听了使我震撼,也更加佩服。的确,笔性、笔势、笔意、笔趣、笔力、笔法是不可分割的笔墨因素,也是画家勤奋、天赋与修养的综合体现。一个真正的书画家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精神的劳动者,更是迥别于文墨不通、浪漫缺失、艺心驽钝的工匠。从他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我感悟到,搞书画艺术不能仅着眼于附庸风雅、追名逐利的怪圈里,操技弄势,狐假虎威。而是必经传统的磨莹,务必要有一个大视野、大文化理念,才能皎然益明。
范公的画是很有品位的,以致于唤起了许多的爱好者、追求者和仰慕者,其中不乏省内外、国内外的“粉丝”,以获取一画而骄傲。特别是近些年来,他的画已是随市攀升,还是蛮有价位的,对此他深信不疑。然而,他不以物喜,不以画值而狂傲,依然如踏实的骆驼一样,奋蹄跋涉在艺术的荒漠中,毫无懈怠。每每看到范公笔下那一峰峰传神的骆驼,或引颈高亢,或奋蹄猛进,或拓野荒漠,或艰辛跋涉。从中总能悟出一种精神家园的向望,灵魂的净化。单从这一点看,范公是精神的富有者,堪称吾辈楷模。自到地方工作后,我的许多同事知道我和他的交情后,都想去拜访他,因当时工资偏低,囊中羞涩,多少还是有点顾虑的。但每次我带人去之后,他都善待有加,喝着茶,聊着天,画着画,其乐盈盈,轻松愉快,临走时也要送幅画让来者带上。甚至在身患重疾时,也不失其礼。年底,省纪委在滩尖子建了栋家属楼,我也有幸分得了一套。当时范公做完手术时间不长,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比我还高兴,竞硬蹭着病躯,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为题材,画了四条屏托人送来以示祝贺,我非常感动,此情铭记五内。过后我去看他,人是消瘦了一圈,可他仍然风趣的说:“你看,我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人比黄花瘦了’”。见状,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范公会这回快离我们而去。真可谓“人事难逢开口笑”,未上疆场则流遍郊原血,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呜呼范公!心未死,情未了,愿未尽,骆驼闻之恶耗,悲咽大漠,嚎啕戈壁,从此谁人度我心扉,为我传神?
哀哉范公!壮志未酬,宏图未展,此去只能以明月为纸,以清风为墨,挥舞如椽大笔,化作驼影映人寰,神鬼为公引路忙;彩虹搭桥画为证,天堂任由做道场。
刊载于年6月14日《中国文化报》第6版
[兰州晚报发布消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兰州市政协常委、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范有信教授隐患胃癌医治无效,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十九时五十分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五岁。
艺术简介
著名书法家哈建设(号沙柳),宁夏青铜峡市(古称朔方)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学会艺委会主席、中国美术学会常委副主席、中纪委监察部清风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名家书画院一级书法师、中国古代怀素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及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日本国东京、奈良书道会特邀艺术顾问。年被评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年荣获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敦煌文艺奖”,等等。
艺术历程
他四十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书法艺术。起先仿临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黄自元、苏东坡、爨宝子、金农等楷书和魏晋时期的碑帖;隶书手追张迁、曹全、乙瑛、古斜道、泰山金刚经、简牍、伊秉缓、邓石如等;行草效摹王羲之、米芾、黄庭坚、孙过庭、李北海、唐寅、文徽明、陆柬之、王铎、怀素、岳飞等作,偶学画。他师古不泥古,博采众长,从中领悟古法新意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根基上,力图创新。他的艺术简介先后入编日本《艺术家年鉴》和《书道艺术》,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香港纂《世界华人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20多部辞书辞典。作品在《人民日报》、《大公报》、《中国文化报》、《兰州晚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中国纪检监察报》、《西部时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甘肃经济报》、《甘肃法制报》、《九州书画报》、《西部书画艺术报》、《吴忠日报》,《读者》、《人民文摘》、《文化人物》、《文化产业》、《甘肃文艺》、《党的建设》、《现代行政》等20多家报刊杂志上刊登专版;并被省档案馆和市博物馆收藏,为5家刊物题写刊名、30多本书题写书名。他还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在3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多首,散文多篇,杂文多篇,楹联副,新闻稿件多篇。年6月,甘肃省电视台文化风景线《名家专访》制作专题片《墨池畔的沙柳》,原省书协名誉主席尹建鼎、副主席蒙子军及现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以及日本国文学部部长春明好重、奈良书道院院长奥山岳风等都先后撰文在报刊和媒体上做过专题评介。
他的书法作品已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第四届全国大展并多次参加日本、泰国、香港及国内和省、市级展览或获奖。先后获中日邦交二十五周年纪念邀请展特等奖,“全国第二届唐诗宋词书画创作大赛”二等奖;“同在一片蓝天”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三等奖,香港“龙港杯”书画大赛二等奖以及全国“和平杯”、“伊翔杯”、“爱华杯”、“鸢都杯”、“庆香港回归书法大赛”等全国大展中获优秀奖,全国“冰雪情”大展精品奖、酒钢杯特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展一等奖,中日韩第二届(盘山)名家邀请展银奖,台北故宫“两岸中华情名家邀请展”金奖,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二等奖,84—87年间先后获兰州军区书画大展书法类一等奖、三等奖,等等。
年由中央纪委方正版社出版发行《无疆思语》一书,集散文诗歌于一本,计18万字。在多种报刊媒体上发表《书志存远》、《传统是根》、《气韵为魂》、《意境臻轩》、《风骨凝神》、《悟性通灵》、《品质至重》、《章法神足》、《笔力千钧》、《抓形妙造》、《金石味醇》、《气势矫健》、《书卷气长》、《道亦有道》共20多篇书法论文,约计16万字。《中央文化网》、《中国艺术网》、《中国改革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甘肃网》等开设网页。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