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记者交流记叙文的写作
嘉宾简介
许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雄关周末资深编辑先后在《天涯》《华夏散文》《延河》《甘肃日报》《朔方》《西部散文》《甘肃文艺》《兰州晚报》《金城》《延安文学》《剑南文学》《西部人》《兰州日报》《陇原文萃》《六盘山》《东方散文》《中华孝文化》《新潮》《北海日报》《北方作家》等发表散文多篇。散文入选散文集《大美敦煌》《守望敦煌》《敦煌随笔》等。在《爱我敦煌》征文中获得一等奖。首届雄关文艺奖二等奖。著有诗集《沙乡》。
一,谈感受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由我与大家交流关于记叙文的写作。由于编辑雄关周末作文专刊多年,积累了一点经验,现与大家共享。
首先,我将雄关周末作文专刊用稿情况说一下,作文专刊一般都采用记叙文,当然记叙文分好多种,有叙事、记人、记事、说明文,议论文等等,作文专刊一般不刊发诗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版面属于普通作者和读者,当然也这是编辑的思想。在来稿中我们也收到很多诗歌,但大多不具备诗歌的特质。当然我们不排除天才的诗人,可是至今我没有看到天才的诗歌。关于诗歌今天我们不做更多的探讨。我认为,作文专刊是一个大众的平台,是训练你们基本的构思、语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编辑选稿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鼓励大家多练笔,多观察,养成阅读的习惯。基于这样的目地,我想雄关周末与你们是紧密相联的,我想多年以后雄关周末的作文专刊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作家,因为未来属于你们。未来某一天,你们中间一位成了作家,或者高考因为作文出色而占尽先机的话,你会说雄关周末给了你练笔的机会。
其次,我想将多年来编辑雄关周末作文专刊的体会,也与大家交流一下,在我的编辑手记里,我曾这样记录自己的心情:本周作文专刊编辑了五篇小作者的文章,虽然短短的记叙文,每一篇小文,作者的起笔、构思着实好,语言、语法好,错别字少,心里松宽了许多。当然有的写的的确流畅,也喜欢,孩子们的天真、纯粹的心灵多么率真。也曾经有中学老师与我交流中学生如何写作文,我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当一个小学毕业生,在迈进中学的门槛时,他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看问题有了主见,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好的,但是在用文字表达时确实那么的空洞无力,他们丢弃了小学时的真实,开始使用华丽的词语,高大上的词语,把自己抛到了天空,坐在云端俯视大地,往往这时的文字已经没有了意义。你的痛苦就显得那么肤浅,可笑,你的无病呻吟却把自己折腾的泪流满面,痛哭流涕。你使用的文字没有表达你的情绪和想说的话。还有一些作文,格调很高,口号很多,可是思路飘渺,语言模糊不清,一千多字的文不知所云,同时,还喜欢造词,甩词,以至于词不达意者比比皆是。总之,空洞,空乏,口号是中学生的通病,小小的,实在的一个小文,开头带一个大帽子,结尾安上一个长尾巴,中间把上下五千年的事扯进去,看似洋洋洒洒,实际空无一物,看似激情澎湃,实际让人心灰意懒。说这么多,就是一个意思,写真实的东西,发肺腑之言便是。
二,讲座
下面就如何写好记叙文我谈几点认识:
1.选材
选材,对于一片文章很重要,就像我们手里有很多颜料,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具备,(当然材料便是我们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与事,某个片段某种情绪等等),那么,你如何用这些颜料涂抹你所需要的呢,这便是作者的视野、阅读、观察、感悟等因素决定你选材的高低。现在我们通过一篇范文,与大家一同寻找他的切入点。
请我们的工作人员朗读这篇短文。这篇短文是迎宾路小学六年级孩子的作文,就他的作文我们进行分析,然后了解组成记叙文的要点。
游东湖
春节期间的一个下午,我在家里感到很无聊,爸爸说:“走,上东湖去!”我心想:“冬天的东湖,光秃秃的一片,有什么看头?”但最终我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出了门。
来到东湖大门,我发现和平日相比,东湖的游人一点也没有少,很多都是春节期间探亲访友的游客。海豚气象塔依旧静静地伫立着,整个园区是那么的空旷和宁静。没有夏日的喧嚣和燥热,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心里的不情愿早已一扫而光。
沿着去往湖边的小路,我们先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肃杀的冬天使得树上光秃秃的。大地落满了叶子,像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人走在上面,脚底“沙沙”作响。树的枝干有的瘦骨嶙峋,就像一位驼背的老翁;有的高大挺直,仿佛要冲向云霄;有的旁逸斜出,孤零零地伸向天际……天空瓦蓝瓦蓝的,不时传来一阵驯鸽的飞声,让人感到心中无比澄澈与空灵。
不知不觉来到了湖边,往日里波光粼粼、水声船影的湖面已经变了样。在严寒面前,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好像时空都停止了,她仿佛被人施了魔法,变成了一面粉妆玉砌的大镜子。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有的地方呈浅蓝色,有的地方呈白色,湖天一色,从远处看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湖,哪里是天空。湖边有一位老人在对空长啸,高亢而激越。那啸声跃过湖面,穿过树林,在东湖上空久久地回荡着。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位老渔翁。
出了东湖大门,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难忘的游玩。我想,大自然是神奇伟大的,今后我要多投身于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小作者的选材很独特,为什么独特呢,因为他选取了冬天的东湖。平日里我每天收到很多写东湖的作文,大多写的是春夏秋季的东湖,鲜有人涉及冬季的东湖,即使有也是泛泛而说,一笔带过。再者因为冬天的东湖没有颜色,没有生气,很难书写,试想一片萧杀的公园,你还看吗。正如小作者说的“冬天的东湖,光秃秃的一片,有什么看头?”但是小作者却另辟蹊径,知难而上,这便是他在取材上的优点。
2.谋篇布局
同学们,谋篇布局,其实就像,我们现在拥有了一间房子,如何将这间房子装饰好,装饰的你成心如意,别人走进去能耳目一新,清新扑面。这就需要你别出心裁,充分应用好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就是时间,事件,人物,所想,所思,所悟,细节等等,在布置的过程中,你可以随心所意,信手拈来的拼贴,倒叙,插叙,顺序不拘一格,为我所用。我们现在看看《游东湖》的布局,小作者是按着事件的顺序进行书写的,先来到东湖大门,看到游人很多,看到海豚气象塔静静地伫立,感到整个园区是空旷和宁静的;然后沿小路来到湖畔,一路上,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树林,叶子,树的枝干,天空,鸽哨这些事物,并且应用大量的想象和比喻,使这些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读来令人愉悦。小作者的这些细节的安排让文章很饱满。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作者来到湖边,湖水已经结冰,可是小作者却用对比的方式打破冰层,让封冻的湖水再次泛起波澜。“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有的地方呈浅蓝色,有的地方呈白色,湖天一色,从远处看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湖,哪里是天空。”这跟夏天的湖几乎没有两样了。最后,收笔,东湖看完了,转完了,小作者得到了感悟。同时,这样的感悟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升华了主题。
3.语言
同学们,一篇文章的优劣,好与不好,与他的语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空灵,优美,质朴,明亮和忧郁和灰暗都将影响文章的走向,他与你穿衣戴帽一样,邋遢与神采奕奕,庄重与随意,取决于你的气质和修养,文字也如此。在大量的来稿中,我看到的大多都是很质朴的语言,很随意的语言,当然这与你们的知识有关,阅读量有关。同时,语言的匮乏,词不达意,不能很好的表达是你们现阶段的主要弊病。不过相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们肯定会有很好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游东湖》的小作者的语言很丰富,表达基本准确,我们主要看第三自然段“沿着去往湖边的小路,我们先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肃杀的冬天使得树上光秃秃的。大地落满了叶子,像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人走在上面,脚底“沙沙”作响。树的枝干有的瘦骨嶙峋,就像一位驼背的老翁;有的高大挺直,仿佛要冲向云霄;有的旁逸斜出,孤零零地伸向天际……天空瓦蓝瓦蓝的,不时传来一阵驯鸽的飞声,让人感到心中无比澄澈与空灵。’有了这样的描述,你还感到光秃秃的一片吗?你还不情愿来东湖吗?小作者仔细的观察,让东湖有了另一番情景,小作者运用准确的表达,让这些细节更饱满,感情更丰沛。
福建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