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潜,男,甘肃静宁人,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师、记者、编辑等。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文学自由谈》、《诗神》、《飞天》、《西北军事文学》、《甘肃文艺》、《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中国西部发展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西宁晚报》、《教育导报》、《今日市场报》、《冶金报》、《消费者导报》、《法制导报》等报刊,曾被收入《灿烂星河》等书,散文《延安印象》获年“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三等奖,并入选《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精品集》。散文《毁灭与诞生》获得嘉峪关市首届“雄关文艺奖”。系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为了告别的聚会
甘肃高潜蝉声中那南风吹来
校园里凤凰花又开
无限的离情充满心怀
心难舍师恩深如海
这是年5月,师大87届毕业生即将离校。照例,要举办一个文艺晚会。中文系的晚会在学生一食堂举办。食堂早早地做了准备。晚饭过后,学生三三两两地涌向食堂。
这种晚会,年年都有,系系都办,带有自娱自乐的性质,没什么新奇的地方。食堂的四周摆着凳子,围一块空地作演出之用。口齿伶俐者客串主持人,有文艺特长的则吹拉弹唱。总要请音乐系的老师、学生出场,穿插表演,以提高晚会的艺术含量。
晚会以平常不过的方式开场,依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几乎把流行歌曲全唱一遍。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少林少林……等等,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还有搞怪的,气氛杂乱而热烈,掌声此起彼伏,笑声接连不断。当年流行弹吉他,有人抱着吉他出场,潇洒地一甩长发,让我无限羡慕。我对这种乐器始终充满好感,她不像钢琴那么厚重深沉,不及小提琴那么高贵典雅,天生一副平民模样,适宜于流浪歌手斜斜地挎在肩头。她轻盈灵巧的身躯,宛若一位少女,低沉忧伤的音符,又与人的心灵有一种天然的呼应。记得后来的师弟徐兆寿就擅长《彝族舞曲》,每每当内心空落无依、孤单无助的时候,我就去找他,听他弹奏。师弟也从不推辞,熄灭灯火,只让月光淙淙地流淌进来,轻试琴弦,优美激越的旋律便如约响起,让我如痴如醉。这位师弟因为吉他收获了爱情,这是后话,按下不表。我另外一个叫“刘姥姥”的朋友,爽朗的笑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刘姥姥和我的朋友林在同一宿舍,去时,我多次见她轻倚床头,怀抱吉他,于不经意间拨弄着忧郁的曲调。一脸阳光的她居然也会钟情伤感的音乐,让人意外。多年之后,当我提出要再听刘姥姥弹吉他时,她感慨地说,我都不记得自己弹过吉他了,吉他早都不知去向了……
言归正传,晚会继续进行,气氛逐渐走向高潮,正在高兴处,好几个人突然一起唱起一首歌,这首歌我当时并不知道名字,一个身着白色服装的人在主唱。好像约好了似的,观众席中也站出一些人,一边缓缓往前走,一边和声吟唱,仿佛是蓄谋已久的一个集体的告别,告别美丽的大学校园,告别四年的爱恨情仇,告别青涩的学生时代,送行者和被送者,拍拍相互的肩膀,从此以后,将天各一方,每个人都要习惯离别,学会承担,走向未知,独自面对世界的陌生……
回忆当年离乡背井
深夜里梦回旧家园
游子的热泪沾湿枕畔
最难忘父母的慈颜
瞬间气氛突变,刚才的欢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无限怅惘……那时我在大学二年级,我是送行者,而我却比被送者更要伤感。我对这些高我两个年级的学兄并不熟悉,直到两年后我毕业分配至远离省城的地方,我才知道歌曲的名字叫《毕业生》,主唱者名字叫何伯俊,竟然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原版《毕业生》改编自一首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民谣,名《斯卡布罗集市》,创作于越战时期,是著名的反战歌曲。以一位在战争中死去的普通士兵的口吻诉说:他再也不能回到那朝思暮想的家乡,再也不能与心上人一同享受生活的甘甜了: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关于《斯卡布罗集市》的资料,鸣谢网友冬季加菲猫)。后来看到美国电影《毕业生》,我对那个有悖中国伦理的故事并不是很喜欢,却疯狂地迷恋主题曲。张明敏原唱的《毕业生》歌词与原歌大相径庭,却也很具中国古典韵味,窃以为改编得不错,哀而不伤,美而不艳,很适合我的漂泊无依的游子心境。我又故伎重演,一次又一次前往何伯俊居住的简陋平房,请求他为我唱《毕业生》。何伯俊乃性情中人,半斤酒下肚,便微闭双眼,晃动硕大的头颅,忘情地唱将起来,宽阔的额头泛动着光泽。那些漫长而寂寥的日子,是何伯俊的歌声带给我们温暖。
还记得那阳光遍地
也记得寒风又苦雨
无论是快乐失意日子
最温暖美好的友谊
《毕业生》成了我最为喜欢的歌曲。不知为什么,这首歌的唱片不易找到,那些年mp3尚未面世,听歌竟然成了一种奢求。我央求何伯俊将歌词写下,贴在我宿舍的墙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回归离别伤怀的情境之中,难以自拔。有一次电视上播放这首歌曲,我竟激动得直接用手机拨打何伯俊的电话,让他从电话中听完歌唱。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事情变得简单了,听歌也不再是难事。我便将《毕业生》的各种版本都找齐,收录成专辑,取名《百听不厌》——
祝福声中默默回忆
琴声起骊歌正悠扬
莫犹豫也莫再迟疑
好男儿鹏程千万里
治白癫风办法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基金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