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智,画家、书法家、学者、艺术评论家。又名杨涛,字江涛、心农。号松禅居士、问梅居士、了空居士、静心居士、雪飘山人。
年1月2日生于甘肃皋兰,先后学习于西北师大美术系、京安学院中文系、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现为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江都书画院画家、敦煌遗韵画派自发联盟主持、中国唐人遗韵工笔重彩画院副院长、中国人间正道自发联盟组织(筹备)发起人。作品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界画山水,兼擅写意人物、花鸟、山水及篆刻。尤擅画鹰、鹤、鸡、虎、龙。
自年12月26日在皋兰举办首次《而立之年个人书画巡回展》后,于兰州雁滩古玩城创办了《松禅艺术馆·松禅画廊》,经营历时5年,作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山东、青岛、新疆、长春、成都、扬州、张掖、兰州、白银、定西、通渭、甘谷、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年3月迁移艺术馆开始筹办巡回展。此次《邀月禅心——杨富智书画全国巡回展》计划在10年内办完,首起站点在白银。艺术论文多次发表于《神州诗书画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报刊,个人事迹先后被《西部商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兰州日报》报导。由于参透利欲肆瞑,故于年始拒加任何组织,以隐逸之士自居,潜心修德参禅,著书立说。著作有《画学要鉴》、《书学要鉴》、《敦煌艺术的守望》、《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再向前推进一千年》、《松禅论画》、《谈画点滴》、《中国书画史学通鉴》及文集《寒灯独照》和长篇小说《失落的情感》、《一个有钱女人的凄惨历程》、《商汤灭夏》等待出版物。
清风弄水花千树(杨富智破彩)
诠释杨富智的青绿山水
文︱朱同
作为一位道义兼修,和善谦恭的画家,杨富智不仅仅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某种角度说明了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艺术也是一样,当下表面上一些作品在“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是硬放到中国画里面。要线没线,要笔无笔,只是墨飞彩溅,何谈作品中的思想性?但是他们不愿跟在前人步伐后面,来奠定自己的基本功。相反在地位和金钱的支持下,大造舆论声势,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极左艺术思潮。而且这种思潮的统治,使许多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艺术,是专家学者看的,不是老百姓看的。”在躁动心扉的驱动下,争当舆论界的先锋。
当代画家,大多一生中只描画一种物象,而古代的画家中多是饱学之士,诗赋书画无所不精,并且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画中蕴含了浓厚的谦恭达仁思想和社会的共性观念。像东晋的顾恺之,北齐的杨子华,唐代的阎立本,五代的顾闳中,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何澄、赵孟頫,明代的唐寅,清代的黄慎、八大山人等等,他们不仅在传统的承依中成为传统,而且还有各自的创新画风。这也是我们当代画家值得反思的,为什么古人能绘事百物,而在我们这一代都变成了单一物象的描画?为什么古人在承依中能延续中国画的发展,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而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就要封存它呢?是艺术的本体属性强化了画家不求意境只求形式的风气?还是现代主义注定要瓦解中国画本身具有的诗、书、画、印?
中国画要创新,这是必须的。但是,创新不能离开中国画的社会服务性,即“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更不能离开中国。中国画,之所以叫“中国”,那是因为它是中国的。如果,中国画让人看后不像中国的“画”,那中国画就不叫中国画了。
(此文发表于年5月28日《美术报》)
山中草色弄、云里燕独行(杨富智破彩山水)
感谢白癜风的中医疗法白殿疯方法用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