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延安为救国舍弃工作改善教育宣传抗日

奔赴延安为救国舍弃工作

祁延霈和同事们本可以安心从事考古工作,但是随着日寇对华北的侵略,各种工作都难以进行,当时北平爱国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怒吼。在国破山河碎的形式下,祁延霈的爱国热情被激起,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并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祁延霈的革命战友尹达。

日寇大举入侵激发抗日热情

年,日寇大举侵略我国,对上海、南京、长沙等大城市进行轮番轰炸。

当时,有两个人经常在长沙圣经学校演讲,一个是国民党党员赖莲,另一个是教育家、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代表徐特立。赖莲一开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前来听的人非常少。而徐特立的演讲,主要是宣传抗日救亡的国家形势,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内容不但新鲜,而且言辞慷慨,听众非常多。和很多爱国人士一样,祁延霈经常去听徐特立演讲,思想上深受教育。

抗战以来的大量事实和徐特立的演讲,让祁延霈等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抗日救国,只能靠中国共产党。于是,他决心舍掉自己心爱的专业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打算去抗日。尤其是年,日寇狂轰长沙,祁延霈和好友尹达便趁此公开提出,要上山打游击,抗日救国。其实,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同事们心里很明白,他们要去延安抗日。

祁延霈决心去延安的另一个因素,正是受好友尹达的影响。

怀揣革命热情,与好友尹达奔向延安

尹达比祁延霈大四岁,一直把祁延霈当弟弟看待。尹达曾动情地回忆他俩的兄弟之情:“我们相处七年,我称他为‘霈苍’,他呼我为‘照林’,相互间就在这样的称呼下,建立友谊和同志关系。”

“在我的思想深处,总是凝聚着‘霈苍’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纯朴青年考古学家的形象,总是在念念不忘地回忆着他从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步步走向革命可贵的转化过程。”

“霈苍比较沉着,不轻易流露出愤激之情,但在两人议论到国家现状时,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愤慨溢于言表,他总是以一种坚定的姿态表达他明确的‘是非’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祁延霈的这位好友尹达,解放后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的哥哥赵毅敏早年参加了革命,受哥哥影响,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较为进步。

在他们去延安的前一天晚上,梁思永、李济等同事在长沙为两人饯行,宴席期间气氛非常悲壮,大家恋恋不舍,最后都喝醉了。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此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不久之后,祁延霈一行六人离开了长沙,他们小心谨慎,为掩人耳目,每人胸前都佩戴上了中央研究院的徽章,到达西安后,又特意住进接待国民党要员的西京招待所。古都西安对很多考古学家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但是祁延霈为了抗日救国,在西安只逗留了两天,便和尹达等三人一起,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迫害,继续出发北上,怀揣着革命热情,朝着延安前进。年冬天,祁延霈终于来到了日思夜盼的革命圣地。在这里,他似乎来到了一个新世界,一切让他感到那么新鲜,那么亲切,令他兴奋不已。

祁延霈去延安时,儿子出生还不到百天,他奔跑在革命道路上,从此杳无音讯。

接受战时教育,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

陕北公学是七七事变后,党中央为了适应抗日形势,动员全民抗日救国需要而创办的。从创办的第一天起,便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极大重视和关怀,并对陕北公学抱着很大的期望,期望着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抗日事业培养先锋人才。祁延霈来到延安后不久,便被分配到了陕北公学第二期第九队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在星期三的“救亡日”,毛主席和在延安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到学校作报告,祁延霈和同学们在寒冷的冰雪天气中,认真学习抗日救国真理。祁延霈在延安受到的战时教育,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学些怎样做群众工作,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国际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史,学习抗战的路线和救国方针,以及游击战、军事课程和抗战歌曲等。

陕北公学也十分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每星期三“救亡日”的下午除外,均为课外活动时间,每个学员均可自愿参加一项至两项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项目有抗战歌曲、话剧、美术、日语、舞蹈。当时学校运用学员的长处,去发展学员们的个性。学校并没有专门请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就以话剧来说,当时学校的话剧活动,既是一种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进行个性教育的形式。

思想有升华加入共产党

祁延霈从中央研究院温馨的书斋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从一个“书呆子”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白大方回忆起祁延霈入党不久第一次参加党的小组生活会的一幕:祁延霈看到同志们互相进行批评自我批评,感到很惊奇:“怎么共产党员还有缺点错误?”在他心目中,共产党人应该是最完美的人、纯真的人。当时他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还不太了解,还不知道人不是一下子就完美起来成为纯真的人,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后来他一直按照“最完美”“最纯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陕北公学里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平津的爱国青年和东北、华北、西北的革命学生。祁延霈毕业于闻名全国的清华大学,同时也是一名颇具名声的地质考古学家,在延安算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如此,祁延霈很能吃苦,和同学们一起住窑洞,睡土炕,穿灰棉袄,吃小米,坐砖头露天上课,过着艰苦的生活,保持着高昂的革命热情。

在陕北公学的熔炉里,祁延霈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门课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体育活动和军事训练,对党、对形势、对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都有了新的认识。为此,他决心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坚信胜利就在面前,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年年底,祁延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改善教育宣传抗日遭调离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前往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都用了化名,祁延霈改名“天民”,意为“永远做天山之民”。当时新疆教育非常落后,祁天民和同事们一起对新疆学院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后来祁天民又出任哈密区教育局局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各民族同胞宣传抗日救国真理。

新疆学院的共产党人(左起祁天民、杨梅生、林基路、许亮)。

离开延安赴新疆周恩来亲自送行

陕北公学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上了前线,祁延霈也盼望能走上抗日前线杀敌保国,但组织将他分配到新疆,在祖国边陲开展工作。

解放以前的新疆,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和国民党反动派相互勾结,并在这里肆无忌惮地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压迫和掠夺,使新疆人民处在极度的水深火热之中。

年4月,军阀盛世才窃取了新疆的统治大权,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伪装进步,提出“反帝、亲苏”的口号,获得苏联的信任和支持。

在新疆,我党与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并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办事处设在盛世才的南梁招待所。我党考虑到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也应盛世才的请求,决定派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当时尽管干部非常缺乏,仍然从“新兵营”、去苏联治病或从苏联回国路过新疆的干部和延安各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先后余人来到新疆,在盛世才政府的财政、民政、新闻、学校、文艺等部门和21个县市工作。祁延霈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新疆,在盛世才政府和学校任职。

年3月1日离开延安时,百忙之中的周恩来副主席亲自赶往集结地,为去新疆工作的祁延霈等40多位同志送行。周恩来副主席指示他们,到新疆后多为各族人民谋利益,要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离开延安时,祁延霈等40多位同志合影留念,照片珍藏至今。

年4月下旬,祁延霈等一行40多人乘车到达新疆省首府迪化。

改名祁天民,扎根新疆致力教育发展

为了便于工作,来新疆工作的每个共产党员都改用化名,祁延霈改为祁天民,表示自己愿意“永远做天山之民”。

后来,这批共产党员陆续被分配工作,祁天民被分配到新疆学院任学院秘书兼教育系系主任。新疆学院是当时新疆的最高学府,设有政经、教育、语文和一个附设的高中部,共有学生多人。这些学生大多是官僚、地主和富商的子弟,不少人是为了镀金才来这里学习的,再加上学院的设备简陋,教师质量不高,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整个学院的学习纪律松散。

来新疆之前,祁天民和林基路素不相识,后来在工作岗位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林基路原名林为梁,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派往日本,领导中国留日学生运动,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年到新疆工作,年被捕入狱,年9月牺牲。他非常敬佩祁天民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认为他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党内专家。祁天民则十分钦佩林基路的领导才华,更钦佩林基路的文采。两人的密切结合,为新疆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

期间,林基路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八字校训,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其提出“教用合一”的教学方针。经过大家的努力,新疆学院的学习和抗日气氛日益浓厚,师生们的精神状态也迅速改变,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被誉为“抗大第二”。

深入浅出,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真理

祁天民和林基路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外,还经常给学生作报告,宣传抗日救国精神,传递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八路军和新四军英勇抗日的战绩。

另外,他们还在新疆学院发动和组织师生们进行抗日捐献。虽然老师们的工资非常低,生活贫困,学生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但他们纷纷为抗日进行捐献。祁天民在上学期间就比较俭朴,在新疆学院任教,同样发扬俭朴的优良传统。这期间,祁天民除协助林基路抓好校务工作外,还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他给教育系学生讲授教育发展史和中国自然地理,给政经系学生讲授中国经济地理和中国社会史。为了讲好一堂课,他常常是通宵达旦地伏案备课。

同学们都知道祁老师喜欢收藏和研究各种异石,捡到奇怪的石头就给他送去,他每次都很高兴地用手帕包起来留待研究考证。他关心爱护学生,常深入学生中谈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祁天民在新疆学院讲课,总是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讲故事。同学们都说:“祁老师朴实无华,又有幽默感,讲课真动人。”他平时态度严肃,可在每次文艺晚会上,他表演的精彩口技,总是博得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

祁天民曾在一本中国地图册和一本纪念册上写了“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斗志,谦虚的态度,质朴的生活”四句话,赠给学生赵普林,教育他治学和做人。

后来,他了解到赵普林正在学习俄文,可以用中英文对照阅读《列宁主义问题》,并能用英文翻译普通文章,他很高兴,鼓励他学俄文时不要忘掉英文,应继续坚持自学下去。他还特地从国际书店买了一本莫斯科外文出版局的精装《莎士比亚选集》送给他。

学院影响力日盛招致军阀下黑手

林基路、祁天民等为办好新疆的最高学府,促进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新疆的各族青年,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此时,青年学生们已经悟到精心培育自己的几位老师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从延安来的共产党人,都把这几位老师当做自己向上、进步、革命的引路人,自觉地团结在他们的周围,涌现出阿巴索夫、乔国仁等一批有名的进步学生。

林基路、祁天民等共产党员在新疆学院的威望愈来愈高,新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这可吓坏了阴险狡猾的军阀盛世才。他把林基路、祁天民等共产党人在新疆学院的建树和新疆学院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看作对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威胁,便以“加强地方工作”为借口,于年1月,将四位共产党员全部调离学院,派林基路到阿克苏区任教育局局长,祁天民到哈密区任教育局局长。

盛世才仍不放心,生怕林基路、祁天民培养教育出来的进步学生以后起来造他的反,便制造种种罪名将新疆学院的大批进步学生分批逮捕入狱,许多进步学生被杀害于狱中。

积劳成疾长眠于天山脚下

在新疆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祁天民废寝忘食,尽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由于夜以继日忙于工作,祁天民积劳成疾,在一场风寒感冒中离开了人世。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骨灰永远长眠于天山之下,实现了他当初到新疆时做出的“永远做天山之民”的诺言,成为新疆死难九烈士之一。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

出任哈密教育局长改善当地教育环境

在祁天民任哈密区教育局局长之前,这里名义上有个教育局,但是个摆设,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没有具体工作地点。因此,祁天民来这里工作,可谓困难重重,要想振兴当地教育,必须付出一番努力。

当时,哈密地区教育落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全区三个县没有中学,只有四所小学。由于学校数量少,规模又不大,学龄儿童入学率相当低,再加上人民生活贫困,根本无力送子女上学,导致整个社会文盲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祁天民接任新局长后,先是重新组建教育局,申请教学房子、筹措经费、准备师资力量。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他奔跑,几乎废寝忘食。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教育局的牌子终于挂了出来。另外,祁天民还抓紧建立学校,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

由于在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教育经费少得可怜,为此祁天民千方百计发动各族人民办学、实行“民办官助”的办法。由各民族文化促进会出钱,把会馆的房子或者庙宇做教室,教师和教材由教育局负责解决。在祁天民的带领下,在哈密区的农牧区办起了27所公立小学,不到一年,哈密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当年9月份,教育局举办了哈密全区首届运动会,推动了各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进行抗日宣传,把革命火种带到哈密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祁天民主办了哈密地区有二三百人参加的教师训练班。他亲自给训练班的学员教授政治课,还请张东月、李涛等前来讲课。各组学员经过短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很快,学习期满后被分配到新建的或原有的小学任教,保证了各学校都能在九月初开学上课。

以上所述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位新局长上任后不到一年完成的。为了开辟哈密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他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祁天民在哈密办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赞扬,至今哈密的一些老人一提起祁天民,仍以尊敬的口吻称呼他为“我们的祁局长”。同时他在哈密热火朝天地办学时,还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是党的工作,就会积极去做。当时在哈密地区有九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不分你我。

祁天民担负着反帝会八分会的抗日宣传工作,经常到反帝会训练班去讲课,积极宣传抗日,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党在当地的影响力。

另外,他向学生教授中国近代史,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很多当地学生第一次知道了我国近代史中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等农民起义。在祁天民等共产党员的领导和组织下,哈密成为全新疆群众宣传教育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妻儿赶赴新疆,相守不久他染风寒辞世

祁天民自从去延安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去新疆工作,才给家人写了封信,在信中说自己在新疆工作,希望妻子也能到自己身边,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其实,祁延霈一人在塞外边陲,对家人对妻子,更是对儿子非常思念。刘晓雯决定带儿子去新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交通条件下,一个青年女子带着不满两周岁的孩子,需要跋山涉水,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疆去,难度可想而知。可是怀着对丈夫的思念,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刘晓雯也要克服。

在周恩来的关怀以及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刘晓雯带着儿子,乘坐苏联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穿过千山万水来到兰州。因为盛世才搞独立,没有批准不能进入新疆。后来,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帮助下,最终拿到盛世才的批件。

祁天民派人用吉普车来将妻子接去,他还在忙碌地工作着。

在旧军阀的统治下,新疆的财政非常混乱,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祁天民与其他几名共产党员在毛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为整顿新疆币制等事务日夜工作,最终,他不幸积劳成疾。

就在妻子和儿子到达哈密的当天,祁天民还在组织烧毁收缴回来的成堆的旧纸币,大火烤得他全身大汗淋漓,塞外寒风不可抵挡地袭来,风寒感冒击倒了祁天民,高烧持续不退。

刘晓雯回忆那天的情形:“夜很深了,祁天民才来到教育局事先安排好的临时小家,他兴致勃勃地亲吻久未见面的熟睡中的爱子,与我畅谈着离情,并计划今后的生活、工作,还未合眼,天就亮了。”

那天,祁天民的体温高达40℃,后来送往苏医院,因救治无效于年12月22日离开了人世。

祁天民和刘晓雯结婚六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

葬在天山脚下被追认为烈士

祁天民牺牲的噩耗传来,他的战友和各族各界人士万分悲痛,在追悼大会上,近千名群众冒寒参加,维吾尔族人民按照最隆重的民族礼仪来送他。

按照祁天民生前的心愿,这位天山之民安葬在天山脚下。当地人民精心为他修建了坚固的陵墓,用最好的木材制作棺材,把他的遗物放到棺材中。遗物有水晶眼镜、书籍、私章等。墓碑上刻着“天山用孝,正气长存”八个大字。

年,盛世才撕毁与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议,先后将以陈潭秋为首的我党在新疆的多人逮捕入狱,家属、小孩以及在新疆疗养的人员无一幸免。9月27日夜,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三名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新疆监狱中。年8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召开追悼大会,追认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祁天民、陈振亚、汪徳祥、彭仁发9位同志为“新疆死难九烈士”。

祁天民烈士的陵墓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动荡,几经变迁。他用行动践行了改名“天民”的初衷和具有光荣传统的满族爱国战士的责任。作为一位革命者,他为抗日大业、党的统一战线以及人民的解放事业废寝忘食,最后献出宝贵生命,他的骨灰永远长眠于天山脚下。

撰稿:邓永杰

本期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旗展复兴路——青州满族祁家传奇》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中科公益爱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3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