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艺天梯山石窟断想文李元辉

?????????????????????????????

千年丝绸路醉美大西凉:Daxiliang--China大西凉,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高擎文化大旗、引领文化大潮,为国人呈现饕餮文化盛宴!以品阅、品赏、品思、品析等最具价值栏目独具特色、独占鳌头,倾力打造中国著名文化品牌!让我们静享深谷幽兰,共品智慧佳作,尽赏精美风韵,同启心灵之旅!

「最受欢迎的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文化社群」

小说

诗歌

散文

书画

音乐

资讯

评论

专访

《天梯山石窟断想》

作者介绍

李元辉

甘肃武威人,文史学家,《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威旅游特约撰稿人。

年毕业于张掖师专政史系,年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先后在《历史大学堂》、《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贵阳晚报》、《未来导报》、《甘肃广播电视报》、《西凉晚刊》等平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六十多篇文章被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网、国学堂、中国历史网、新鲜历史网、大西北网等新媒体平台转发。

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与西木合著);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精彩看点

——————

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这首名为《天梯古雪》的古诗,是古人对天梯山美景的激情描绘。天梯山峰峦叠嶂,风光绮丽,风景这边独好。古人因其山道崎岖,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站在山间,向上仰望,山巅白雪皑皑,如白纱覆盖,似梦似幻;环顾四周,山坡草木丛生,泉水叮咚,似人间仙境。因此,武威人民把“天梯积雪”称为凉州城外八大景观之一……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这首名为《天梯古雪》的古诗,是古人对天梯山美景的激情描绘。天梯山峰峦叠嶂,风光绮丽,风景这边独好。古人因其山道崎岖,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站在山间,向上仰望,山巅白雪皑皑,如白纱覆盖,似梦似幻;环顾四周,山坡草木丛生,泉水叮咚,似人间仙境。因此,武威人民把“天梯积雪”称为凉州城外八大景观之一。如果只以风景来讲,它远比不上中国有名的三山五岳,但天梯山自有其独特又令人向往的一面,那就是它怀抱千年的石窟艺术。据统计,我国现存的石窟有多处,其中重要的有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大足石窟等,还有散布在新疆、宁夏、山东、辽宁等地的许多石窟和摩崖造像,但真正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却是天梯山石窟。3世纪时,中国西域地区开始开凿石窟。4至5世纪,石窟遍布河西,因天梯山石窟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石窟艺术,被当代史学大家宿白称为“凉州模式”。这种具有浓郁河西特色的艺术风格在后来逐渐波及到了中原。5世纪至9世纪,中国石窟雕凿达到极盛时期,完成了中国石窟艺术由龟兹模式向凉州模式再向平城模式的发展,并最终在洛阳龙门完成中国化的全过程。可见,天梯山石窟影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地处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石窟是北凉时期开凿的,距今约有年的历史。《武威县志》记载:“大佛寺,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又名广善寺”,石窟里面藏有北魏至明、清历代塑像、壁画、经卷等文物。顺着山路曲曲折折,蜿蜒而行,右边是碧波荡漾的黄羊河水库,左边则是陡峭高耸的天梯山。但你来到最大的一洞石窟前时,带给你的绝不只是震撼与惊叹。一尊高15米、宽10米的释迦牟尼大佛,依山而坐,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庄严肃穆,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释迦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6尊造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彩绘华丽。佛像面相丰满端庄,颊丰颐满,塑像衣纹表现尤为出色,工匠熟练地运用了“曹衣出水”式样,既表现出轻纱特有的质地美,又充分体现了体魄健康,比例适中的形态美,使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了和谐统一。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有云纹青龙、大象、梅花鹿、经卷、猛虎和树木花卉,壁画舒展流畅,潇洒飘逸,真实自然,极富质感,达到了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这里,你看到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在久久地惊叹中,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北凉那个烽烟四起的时代。

年十月,北凉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姑臧。沮渠蒙逊信奉佛教,于—年间,召集凉州高僧及能工巧匠劈山开路,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北凉沮渠蒙逊“于州南百里,连崖绵亘,东西不测,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不久其母车氏病逝,特在窟中为其母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继位。年,北魏军队进攻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北魏“徙凉州民三万馀家于京师”,其中有僧侣、工匠多人。这僧人、工匠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的创造者,推动着北魏崇佛风气日渐兴盛。迁往平城的工匠、僧人中不乏高僧法师。凉州僧人师贤到平城后,任道人统(管理宗教事务的官职)。年,师贤去世,凉州高僧昙曜继其职,改道人统为沙门统,继续主持造像工作,并于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完成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的建造。在云冈石窟这些宏大精美的雕塑背后,凉州僧人及其工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龙门石窟的建造艺术风格,也无不体现着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特点,因此,天梯山石窟称为石窟之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们在凉州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使天梯山石窟更具盛名。其后,隋唐各代陆续开凿,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据碑铭记载,明正统十三年()还有26窟。因历代战乱,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石窟残损严重,特别是年的大地震,对天梯山石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大部分洞窟顷刻间震毁,许多塑像受到损失,幸存下来比较完整的有8窟。年4月,武威决定兴修黄羊河水库,而天梯山窟址恰好地处水库淹没区,石窟中大量的塑像和壁画被拆了下来,搬运到甘肃省博物馆保存。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文物。年,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进行修复。1年6月,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维修。先后维修了大佛窟防渗水围堰、天梯山石窟陈列馆,并进行了环境道路整治工作。5年12月24日,甘肃省举行天梯山石窟文物交接签字仪式,标志着文物正式回归武威。天梯山石窟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以它独特的湖光山色和古老的佛教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

鸣谢谢谢雅读赏

金牌编剧、”1号”作家推荐

推荐者介绍

陈玉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短篇文学作品刊发《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小说月报》、《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现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陈玉福文集》(8卷)、《1号系列文集》、《1号首长系列文集》和“女子系列三部曲”《女国土局长》等作品49部,多万字。

“1号系列”长篇小说17部、“1号首长”系列长篇小说12部中有5部登上过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1号作家”。

年开始电视文学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40集《女人的抗战》、50集《建军大业》、38集《西部人》、34集《烽火陕甘宁》、40集《望断南飞雁》、40集《共和国长子》等十余部。40集电视剧《1号情报员》、40集电视剧《雪蚕》登陆甘肃、湖北、湖南、黑龙江、广东、上海东方等电视台,获得过收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的好成绩;35集电视剧《女人的抗战》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年上半年收视冠军,被誉为“金牌编剧”。

作品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多种奖项。

金牌编剧、“1号”作家——陈玉福

新浪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5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