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奖评委谈中国新闻奖摄影初评喜忧参半

编者按4月23日至5月17日,受中国记协委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单位组织了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等项目作品的初评工作。在评选中,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他们对作品有何评价?让我们听听新闻摄影初评评委怎么说。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会会场

      喜忧参半不吐不快

中国摄影家学会副主席邓维

本次中国新闻奖摄影初评让我喜忧参半。

喜的是:

去年我国摄影记者反映国内重大事件表现优异,作品出色;

在反映国外重大事件时亦有许多佳作,这是要肯定的。

忧的是:

我们新闻摄影这些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现。

单幅新闻图片的水平差强人意

评选中,对比组照,单幅作品无论是整体表现力还是专业素质难令人满意。要么导演摆布痕迹明显,为唯美而失真,要么新闻事实模棱两可,不知所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见仁见智,我认为摄影记者应有的现场抓拍能力不足,现场判断、现场瞬间、现场影像特点把握能力还应加强。不深入采访,不努力抓拍,漠视新闻真实性原则,任意摆布经营所谓“大片”,许多新入行的年轻摄影记者以为新闻图片就是这么拍的,贻患无穷。

片面强调和生造“视觉冲击力”

评选中,尤其是在组照中,不少作者将自己认为视觉冲击力强的照片,不管重复不重复,一股脑地堆上去,以壮声势。当然,表现力强的片子肯定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未必是那种仅仅有外在形式刺激感官的东西。真正有冲击力、有感染力的,是能打动人心的影像。

缺乏对国家发展大局与重要举措的理解把握

在社会变化巨大或调整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是新闻摄影跟进与彰显作用的黄金时期,因为见证进程、纪录历史、报道新闻原本就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本次评选中有反映“一带一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等等方面的照片,但存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情况,无法反映出我国在历史节点上的现实状况与历史意义。

单幅照片为何越来越难让观者兴奋?

中国摄影报社副总编辑柴选

过去新闻奖评奖中,会有一些新闻事件的单幅照片展现“决定性瞬间”。在这几次评选中,往往看组照时评委还能有些评议和争论,而面对单幅照片时,大家多默不作声,单幅照片越来越难让观者兴奋。究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传播环境的改变,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受全面丰富的视觉信息,当图像不断集束进入视野,便很难有某个瞬间会成为其中的经典被凝视和“过目不忘”了。单幅照片本身的经典性除摄影师功力等内因决定外,还要赶上“决定性瞬间”并及时以合适的方式拍摄下来。

其次,从摄影本身来看,对一个话题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5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