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报道文旅融合释动能助推高质

10月10日,泉州晚报第6版刊登文章《文旅融合释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最美海岸风情惠安》全文如下文旅融合释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最美海岸风情惠安(年10月10日《泉州晚报》第6版)

  依山临海的惠安县,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北宋置县以来,已有多年历史。县域内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雕艺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积淀深厚、交相辉映,素有“石雕之都”“雕艺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禀赋“半城青山半城碧海”的诗意铺垫,惠安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笔架山、科山、文笔山钟灵毓秀,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南派雕艺、惠安女民风民俗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惠安女民俗风情以其奇异绚丽的服饰和峥嵘独俏的风情,成为“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和“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中唯一的流动风景”,“最美海岸风情惠安”旅游形象在众多旅游品牌中独树一帜。多年来,惠安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旅游县、福建省旅游品牌县、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惠安县以推动文旅融合为抓手,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线,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为惠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动能。

文旅共融共生满足人民期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惠安以文化底蕴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赋能文化精彩,促进文旅共生共荣,交响诗与远方,满足在地群众和广大游客对于“惠安式生活”的美好向往。

音乐季让年轻人爱上惠安

惠女风情引客来

  塑造文化“IP”,打造靓丽名片。“如诗如画的小城,许多故事在这里发生”,正如《小城故事》里传唱的那样,惠安以得天独厚的秀丽山海和福建省最为亮丽的人文风景线——惠安女民俗风情为底色,全心全意打造“风情惠安”文旅品牌,塑造具有惠安鲜明标识的文化“IP”,成为清新福建、海丝泉州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本。精准推出“风情惠安”文旅营销“十个一”品牌。1句旅游宣传口号——“最美海岸风情惠安”,1部旅游宣传片——风情惠安,1套旅游宣传资料,1张对外旅游宣传名片,1批“乐游风情惠安”文旅宣传纪念品,1份旅游手绘地图,1个“风情惠安”县域文旅推介品牌项目,1扇文旅营销窗口,1道流动旅游风景,1首旅游主题歌曲。

风情各异的民宿

  文旅融合一体,点亮美好生活。一是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围绕开局“十四五”,启动新征程,惠安文旅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正抓紧编制《惠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县文旅集团战略规划》和《“十四五”文体旅规划》,下一步还将出台《惠安县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树立“领航标”。二是加大投入、资金注入。实施《惠安县公共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惠安县旅游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文旅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文艺事业繁荣振兴。培育了“全球经典博物馆”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1个、2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个、省级旅游休闲集镇2个(四星级1个、三星级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9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4家省级观光工厂以及各类特色景区(点)10多个、星级酒店9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家、专业化旅游车队1个、旅游营运大巴部、20家“惠安县民宿”、16家星级旅游民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文旅联袂唱戏交响人民乐章

  按照“主客共享”理念,惠安县以“畅享文旅”为主线,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旅发展带来的喜乐成果。

勤劳惠安女

  彰显大型文化节庆魅力。年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闭幕式,吸引国内外40多个演出团体在惠安县开展22场木偶专场文化演出活动,特别是遴选优质演出节目,赴国家4A级风景区崇武古城风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聚龙旅游区等景区演出,借力文化活动推广旅游品牌。年,成功承办了中国惠安第10届十月诗会,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先生、著名诗人舒婷女士等近45名作家学者来惠开展以惠安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为题材的80多首诗歌创作。

在旅博会上展示影雕

  凸显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契机,举办非遗直播购物节,实现网络流量28万多人次。

  增强文旅一家亲影响力。策划举办中国惠安线上旅游节、崇武古城音乐季、惠安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穿越鱼龙窟·寻宝挑战”抖音大赛、精英女子漫跑等文旅活动,引领惠安文旅产业“跑起来”。

文旅相依相伴拥抱诗与远方

  充分发挥文旅融合发展的动能作用,持续培育沉浸式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积极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业态,不断提高惠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邀请旅行商到惠安踩线并签订战略协议

展示惠女风采

  旅游+文物。充分挖掘“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结构古城池”—崇武古城历史积淀,深入开发崇武古城“水关游”,充分利用崇武古城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古城内的相关古厝、街道,沿线设置南音、“顶肚脐”、鱼卷制作体验等体验内容,打出“水关游”特色品牌。

  旅游+非遗。促进非遗与旅游六要素深度融合,助力非遗活化利用和乡村旅游发展。惠女服饰方面,引导大岞村发展惠女风情游,常年开展惠安女服饰民俗表演、惠安女民俗体验、惠安女摄影采风等活动,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惠安女服饰文化、拍摄惠安女题材的知名景点。引导崇武古城风景区以屯兵文化、惠女文化为内涵,打造“惠女盼归”“英雄出征”等实景演艺和主题演出。

  旅游+雕艺:挖掘惠安县特有的石雕文化,推动石雕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创建雕艺类省级观光工厂5家、雕艺研学点3家、雕艺体验工坊2家,其中霞飞雕刻年接待研学游客1万人次,实现传统雕艺产业逐步向“+旅游”转型升级,有效释放雕艺文创增量。

  旅游+生态:聚龙旅游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拥有2万亩聚龙山森林公园、万平方米湖泊休闲公园、30多个泡池的温泉公园、多平方米无动力乐园松鼠部落、中式庭院独栋别墅等各类客房间,年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

  旅游+体育:充分发挥惠安县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发展布局,注入惠安文化元素,丰富体育+旅游内容,引进体育赛事活动,承办国际沙滩足球中国大奖赛,福建省跆拳道俱乐部联赛(泉州点),泉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射箭、拳击、健身气功、帆船帆板等赛事活动,形成体育旅游联动发展格局。

文旅协同并进添彩乡村振兴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特色,注重培育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点,让一个个富有“土味儿”的惠安式本土旅游体验充实游客旅途体验,在走进惠安中感受原汁原味的海边小城风情。

体育赛事丰富多彩

全球经典博物馆

  文旅协同,让乡村更兴旺。惠安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动力,带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注重挖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雕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精品,推广“乐游风情惠安”六条旅游线路,涌现出聚龙旅游度假区、花田小镇、鼎模农场、凤翔山庄、净峰寺风景区、惠安女民俗风情园、惠女家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以及福建最美乡村大岞村、“生活艺术岛”小岞镇、海丝电影小镇等一批民俗村、艺术镇。以惠安女民俗风情园为例,80后国家文化和旅游能人惠安女曾梅霞以传承惠女精神为己任,利用大岞惠女民俗村优质的沙滩、礁石、民居、码头以及原生态的惠女生产生活风貌发展惠女民宿、惠女风情园、惠女写生、惠女摄影为特色的惠女主题旅游产业,组建了一支近20人的原生态惠安女模特队。这支惠女模特队在接待摄影团时是模特,同时又扮演着讲解惠女文化、介绍惠女民俗、引导游览参观等多重角色,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可以说,乡村旅游的发展既保护了传统的文化,留住了古老的乡愁记忆,也带动了在地群众就业增收,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五个惠安”注入不竭动力。

  文旅并进,让乡村更幸福。“民以食为天”,引燃乡村热情。成功举办“万家千厨、百味惠安”地方美食节,12个乡镇镇镇有好味,挖掘地方美食文化带动休闲消费增长值,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城市美好生活新期盼。乡村民宿,主客互利共享。蓝蓝的半月湾、旖旎的风车岛,惠安人民在大海的怀抱中诗意地栖居。开发民宿,不仅能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本地文化深入契合,让村庄焕发新的生机。目前惠安县已形成大岞村惠女民俗和半月湾滨海度假两大民宿聚集区,民宿规模和品质均居全省前列。旅游购物,走进千家万户。惠安县抓住旅游购物市场开发、销售规律,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研发、市场销售、展销结合、游客口碑等综合推动渠道,积极发展旅游购物。自年策推惠安女形象“阿蜜”以来,衍生出树脂工艺品、车线本、行李牌、雨伞、卡包、手提袋等十余类文创旅游产品,荣获“中国旅游特色商品”“福建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展会、交易会、博览会平台上担当福建文化旅游品牌精英,以宣传品、纪念品的形式斩获无数人青睐。

  文旅创新,让乡村更蓬勃。扩大市场份额。引进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以崇武古城风景区为试点,推行公有制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用“混改”模式成立“云帆”公司,并于年元旦进驻景区运营。加强宣传推介。策划“阿蜜全国招亲贴”旅游事件,亮出惠女品牌特色,扩大焦点效应。乡间旅游品牌“古城音乐季”18场海滨音乐会,传统与新潮的交会碰撞,多项精彩不间断系列活动,令美丽的海滨之城散发独特人文魅力。开通惠安文旅官方微博、   接下来,惠安县将以“两看三比”活动为新起点,攻坚“五新促发展千亿再出发”,结合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惠安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变“优势”为“胜势”,转“资源”为“产品”,以产业产品培育为支点、客源市场开发为热点、文旅节事为亮点,文旅营销为引爆点、加快实施文化旅游融合标杆为驱动的古城文化复兴、打响风情惠安文化旅游品牌、扩大惠女文化为核心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建设文化强县和海丝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

来源

泉州晚报

编辑

苏剑忠

责编

陈桢宇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8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