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引言—名字由来
《旧唐书·地理志》:“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以为祥瑞,因改为平陆县。”
今平陆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
黄河图
黄河西由芮城县小沟南村至平陆县常乐镇大坪村入境,绕县境南部流经常乐、张村、圣人涧、三门、坡底、曹川6个乡镇,东至下坪老鸦石出界入夏县境,全长85.2千米。
茅津渡
据《平陆县志》载:茅津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春秋战国时期,茅津渡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晋献公假道于虞伐虢,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渡河败秦,均从茅津渡河。宋代诗人魏野曾赋诗《茅津渡》曰:“数点归鸦啼远树,人行欲尽夕阳路。暮霭还生竹坞村,西风乍起茅津渡。”茅津渡作为转运枢纽,将晋南的盐、煤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各地。
黄河古栈道
黄河古栈道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着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
我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及西北戊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送去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河水吞没。“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从西汉开始,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并修凿栈道。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路断处凿上一排深深的四方洞,塞上木桩搭成栈道,供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
今天登上古栈道,还会发现开凿在栈道壁上的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个栈道的石壁上,大约有八九百个。古时石洞上钉进木桩,人们借以向石壁攀登。“牛鼻”是系上绳索让纤夫攀援,遇到风浪,还可就近把船栓住。栈道的开凿时间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栈道上还有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
傅相祠
傅相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县城东北傅岩山上,是为纪念商代命相傅说(读yue)而建。平陆县圣人涧镇圣人涧村之傅岩,在唐大历年间已建有傅相祠,(当地人俗称圣人庙),据清康照《平陆县志》记,祠内有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砖塔等建筑,亭台楼阁、斗拱飞檐、傅岩屏影、涧水环绕,平陆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霁雪”就在这里。
傅说,约生于公元前年,卒时间不详。奴隶出身,很有学问和才干。孔子在中国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闲余详查史籍发现,比孔子大约早年的商朝武丁王时期的宰相傅说,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奉的“圣人”。
非遗文化—地窨院建筑技艺
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以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平陆县境内居多。
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这种院室的建筑方法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底大坑,然后在坑内的四壁凿挖窑洞。为了解决人畜的上下、出入通道,在坑的一侧,挖一条向下的斜坡通道。通道下端临近院处,安装大门。院崖顶四周边沿,砌筑花砖墙,称为拦马墙,夏天可防止地面洪水灌到院内,冬天可挡风雪吹入院内,又为在崖顶劳作的人畜和儿童的安全所设,同时为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院落美观协调。崖顶四周留有空旷的场地,碾压平整,便于排水,维护窑院坚实。场地内既可放置柴草,又可作为夏季碾、打小麦,秋季收获庄稼之用。
地窨院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产物,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人称“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研究地窨院建筑技艺及其相关民俗文化,对了解我国悠久的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农耕文化提供了直观的实物形态和生动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非遗文化—平陆高调
平陆高调,原名“丝弦戏”,俗称“山窝子戏”,形成于清同治年间,起初流行于平陆县沙口、张峪一带,后渐扩展至夏县、芮城、临晋、运城及河南的陕县、灵宝和陕西的潼关、滑南等地,因其演奏时所用主奏乐器是四胡(四弦),故又称“四弦书”。早期的平陆高调由盲人及算命先生走村串乡,操四弦、击木鱼演唱,内容多系民间故事与历史传说,主要是在庙会、祭祀、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演。
平陆高调集民间说唱与口头叙事作品为一体,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突出当地民性特点及传统美德的风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
后序
平陆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尧、舜时期的许由、巢父,商王武丁时期的宰相傅说,春秋时期的宰相百里奚等许多名人轶事流芳百世;“伯乐相马”、“按图索骥”、“虞芮让畔”、“中流砥柱”等个历史典故脍炙人口;古盐道、地窨院、黄河槽运、枣园壁画等文物胜迹辉映史册。这里被誉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大天鹅之乡”。
大美山西、大美运城、大美平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