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固区寺儿沟内,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的“咽喉”——分水井正悄然拔地而起。刘家峡新水源将从此处流向兰州市区的彭家坪和芦家坪两个净水厂,随后输送到千家万户,正是这项水源地建设项目的要塞卡口,让在这里争分夺秒施工的“蜘蛛侠”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倾注了大量的血汗。
分水井好比一个人的咽喉8月24日,绵绵细雨。驱车前往西固区寺儿沟,穿过喧嚣的城市,汽车驶进一条由小石子铺的山路,15分钟后石子山路变成了土路,汽车在泥泞的土路上缓慢行驶。大约10分钟后,车停在两座山峰所夹的峡谷间。
“车上不去,只能步行。”在市水源办宣传部王刚的带领下,以步代车,第一脚就堕入稀泥中,费了好大劲才拔出来,只好“蜻蜓点水”一路跳跳蹦蹦地继续前行,大约10分钟后,终究来到分水井的施工项目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直径约23米的水泥浇灌的分水井,不由让人心生感叹:在深山峡谷里,竟然隐藏着如此庞大的“家伙”。从地面向顶部望去,水泥罐浆层、钢筋驻扎层和钢皮基础层清晰明朗。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水源地项目分水井及通向芦家坪水厂米支线的建设。见到项目经理汪富靑时,他正在下令:“雨下大了,所有人员停止施工,立即切断电源,在保证工期的条件下时刻注意施工安全。”
汪富靑擦了擦安全帽上的雨水说,由于兰州地质以湿陷性黄土为主,为了巩固地基避免分水井倒塌,在分水井地下支护作业时,我们采取“逆做法”,在海拔米处开挖45米深至海拔米。“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我们一边往下开挖,一边向壁周围添加钢筋混凝土做防护,每挖2米进行一次防护,直至5月5日井底作业完成落底。”这仅仅是井底作业的第一步工作告一段落。
“这项智慧工程、惠民工程主要由取水、输水、分水、净水、配水五部份组成,这里的分水井好比一个人的咽喉,正是水源地全部项目的‘咽喉’要塞,新水源通过刘家峡及市区的海拔差流经此处进行分流、降压,主要起到平衡降压的作用。待全部分水井建成后,可承载约1.万方的水量。”汪富靑说,分水井的安全相当重要,6月17日,井下第一层3米厚底板混凝土开始灌注,在进行钢支持作业后,采取直径15米的钢内衬进行作业,并逐层往上建筑坚固。目前,钢内村已完成26层建筑的分水井正在两山峡谷之间拔地而起。汪富靑长舒一口气说道:“现在还剩50米的水泥浇灌就能封顶了。到时候分水井外部还将进行35米的‘梯田’回填,以调流调压站为出发点,终究与9号公路相连。”
受兰州市地理条件的制约,9月、10月是黄金施工期,水源地第四标段的施工人员在保障安全的前期下,与时间赛跑,力争每天浇灌混凝土2米,争取年底完工。
深山峡谷里的﹃蜘蛛侠﹄来自四川泸州的杨正伟,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保护、指挥,今年2月来到项目部。别看他身体单薄,干起活来一点也不示弱,几次尝试采访他,可他实在太忙了。等工作结束后,杨正伟才与交谈了几句,“我的角色就是项目的‘搬运工’,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跑。”当施工进程中遇到困难,杨正伟必须冲在最前面,解决施工现场的一切“疑难杂症”。“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赶快顺利完成工程,好回家看看我的妻儿。”当谈到家人时,杨正伟眼角略显湿润。
在这座大型的分水井施工现场,和杨正伟一样背井离乡,来兰铸建“百年工程”的施工人员不在少数,身穿黄色安全服的他们在烟灰色水泥壁的陪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其中,负责拆卸模板的两位工人分别被钢丝绳索悬吊在半空,身子吸附在水泥层外壁的模板上,1人一边拆卸模板,随后用吊车栓逐一取下。而在他们的上方,透过密密层层的钢筋织看到,若干位工人如“蜘蛛编”一样正认真地加固每一根钢筋,以便让全部支架更加牢固。
在只能容纳一个人身躯的钢筋支架缝隙中,工人们蜷缩着身子穿梭自若。雨愈下愈大,项目经理汪富靑的1声“停工”令下后,工人们纷纭停下手中的活,如“蜘蛛出”一般全部从钢筋支架的缝隙中钻出来,利用钢筋焊接的简易挂钩梯子从分水井下来。
深山峡谷中作业,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诸多的困难等着他们。汪富靑回忆起刚进场时的场景说,去年12月进驻时,两山峡谷之间的路施工车辆根本没法进入,修复通道是开始施工的第一步。“施工便道规定一般幅度在10%以下,但现在有些地方已达12%以上,对运输钢板、钢筋的大重型货车来讲上山十分困难,尤其是遇到下雨天,道路积泥打滑,更是步履维艰。”道路虽然不达标,但总算是有了一条施工路。
短短一天的采访,深深地感受到山大沟深,交通遇阻等客观条件的不便,见证了兰州市水源地工程项目建设者们的辛苦劳动。
(李莉)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