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古人说“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小康,一个古老的词汇,是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如今,我市有贫困人口人,自治区级贫困村29个,市级重点贫困村个,我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想方设法让他们尽早脱贫,而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选派干部到旗县和嘎查村挂职,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帮扶办法,这些从政府机关选派的驻村干部,和当地村委会成员一起,出点子,找资金,选项目,为当地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众多的驻村干部当中,包头市委统战部港澳、海外联络处处长王小敏是其中一员。从统战部处长到驻村干部
清晨,天还没亮透,王小敏轻手轻脚收拾完,匆匆走出家门。像往常一样,他步行从青山区九星附近坐上去往九原区方向的公交车,公交车一路走走停停,青年农场站到了,下了车,继续等车。61路公交车缓缓进站,王小敏和其他乘客一起鱼贯而入,车内乘客不少,没有座,站稳抓牢,他的脑子没有闲着,思考着接下来一天要干的工作。足足走了20站,车在喜桂图新区终点站停下,下车,倒7路公交车,在旧石拐站下车,再打一辆出租车,七拐八绕,透过车窗,终于看到了石拐区三岔口嘎查“党群活动中心”几个大红字。此时,从出门到现在,已经足足过了一个半小时还多。
王小敏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王小敏是包头市委统战部港澳、海外联络处处长,被派驻到石拐区三岔口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近3年。
“和我一同派驻下来的驻村干部已经基本回去了,只有少数人留了下来。”王小敏说。接打了几个电话后,王小敏来到村委会对面的亩红土豆地里,查看土豆的抢收情况。这些天,他都在为土豆的抢收操心。
“气温突降后,我们通过 很多人不清楚,这些土豆地可不一般,今年是王小敏和三岔口嘎查三村委班子在内蒙古首创的“土地托管”模式的第一年,如果这些红皮土豆冻坏了,不仅农民的脱贫增收梦破灭了,“土地托管”模式也会遭到质疑。
首创“土地托管”模式创丰收作为驻村干部,怎么能让村民们尽快脱贫,是王小敏的职责所在,他一直在努力思考。
在危房改造、通光纤、建网站、旱地改水地等扶贫工作结束之后,王小敏盯上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在固阳县考察时,王小敏得知下湿壕镇搞了一小块实验田,实行土地半托管,托管模式下,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只是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耕种,这样可以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割,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回到村中,向村民们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很多村民心里有顾虑。王小敏请教了农技专家后,提出保底亩产斤,大家半信半疑。王小敏答应跟农民签订保底协议,村民仍有担心,万一丰收了,土豆卖不出去咋办?为了让村民们放心,王小敏决定放弃半托管,而是进行全托管,销售也由他们负责。村民拿不出种植成本费用的,王小敏与农商行联系,以贴息贷款的方式补齐了。彻底打消了农民的顾虑后,一个名为蒙薯帮农的合作社成立了,亩连片农田进入统一购种、播种、采用田间管理和销售的全托管模式。
9月底,亩红土豆喜获丰收。经过测产,单产实现斤,最高的达到亩产斤。这创自治区纪录的收成惊动了十里八乡。王小敏告诉记者,三岔口嘎查土地托管的成功模式引起了很多人 “目前,我们正在申办供港澳基地备案证书,证书一旦办下来,我们的红皮土豆将贴上商标,出口到香港。由于是订单式生产,我们的土豆基本都销售出去了。”王小敏高兴地说。
送走一批购买土豆的远客,王小敏收到了红皮土豆的检测报告,漂亮的结论让王小敏对三岔口嘎查的脱贫更有信心了。“其实年轻人应该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农村的工作非常复杂,很锻炼人,在这里锻炼一下,以后干什么工作都会很轻松。”虽然忙碌了一天,这时,王小敏脑中想的还是工作。
来源:包头晚报
编辑:哈斯 主编:赵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