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兰州晚报 >> 兰州晚报历史 >> 无耻与坦荡

无耻与坦荡

我有个同事曾经感慨,一年中做的几个重大采访,几乎没用过记者证,压根就不能暴露身份,不然只能空手而归。重大公共事件的采访有时候也不得不做成暗访,几乎是行内人心照不宣的“技巧”。朋友圈有篇传得很广的文章,题目叫《长江商报记者武威采访历险记》。能写成“历险记”的采访,内容其实只是对排污企业的调查,但记者被限制人身自由6个小时,还被驱逐出了当地。这几天武威这个地方名声响亮,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和《西部商报》驻武威的三名记者被抓,其中《兰州晨报》写出公开信,说自家记者张永生被抓存在诸多前后矛盾的疑点,并且提到张永生曾经因为报道“负面新闻”而受到威胁。事情一再发酵,有人挖出了28年前武威压制负面新闻的“黑历史”,还有人不知从哪儿找到武威市长和书记的电话,要求他们“正面回应”。今天凌晨,“甘肃检察”发布微博说,省检察院已经介入调查。这让我想起另一则新闻。安徽《市场星报》记者徐某发现某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捐赠方吃饭的新闻线索,但他很快被广告合同“摆平”;同事贾某采访了此事,差点也被“劝降”,但价格没谈拢。稿件最终被公关,贾某做顺水人情把自己所得材料给了同行,最终这个新闻以不署名的形式在《安徽商报》见报。老实说,复述这个故事,我的内心是抗拒的。绕来绕去,尽是些不光鲜的暗道道,鸡贼的伎俩,一种“贵圈真乱”的即视感。“广告换负面”背后是个难以启齿的江湖。悲哀的是,一些人浸淫其中,无耻得很坦荡,而且貌似风险也不大。我甚至怀疑,若不是《安徽商报》那稿子没署名太蹊跷,可能谁也不会想起来深挖背后的“内幕”,所有人继续相安无事。如果一行职业人正常履职不能坦荡荡,处处担惊受怕,钻进潜规则浑水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哪儿还有什么职业尊严可言?晦暗不明的潜规则笼罩,“说出真相”只会由基本职业操守沦为难得一见的品质。最可悲的情形是,舆论监督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被压制、被威胁,要么被“摆平”,到了那时候,谈媒体的公信力,真会成为一件奢侈的事。









































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ygushi.com/lzwbls/21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