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呼吁请对医生好一点

今天读报将围绕“有”和“无”展开。先说有。有什么?有责任,有担当,有感恩,有良心。先说一条今天北京晚报上的新闻。一个起死回生的故事。50多岁的曹先生三天前因为消化道出血住医院急诊科。前天夜里,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昨天上午11时许,病情再次反复。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医院急诊科在全院多个科室的协作下,终于将曹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周倩云闻讯立刻协调放射科提前做腹部CT;随后又联系导管室、血库、手术室,请消化科做胃镜的“大牛”教授何晋德再做胃镜。各科室都是一路绿灯。老曹的病情持续恶化着,每个医务人员都在跟时间赛跑。还有一个小细节,周倩云看到老曹的血压已经下降到56/32毫米汞柱,意识已经模糊,需要马上输血。刚从血库拿出来的血有点凉,一名护士带着两名家属手握着输液管,用自己的体温给血液加温。惊心动魄两小时,老曹得救了。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向何教授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在医院全力抢救老曹的过程中,其家属非常配合,从始至终,他们的意见就是四个字:“听大夫的!”更让让医护人员备感温暖的是,转入手术室之前,老曹的家属抓住医生的手,非要记下每一个救命恩人的名字。今天天早上,北京晚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转危为安的老曹。昨天的2个小时,对于曹先生和他的家人来说是无比煎熬的两小时,唯有“谢谢”两个字能代表他们感恩的心。这条新闻再次说明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只有当医患关系没有矛盾,而是相互理解,支持配合时,“起死回生”才不再只是传说。今天,还有一个新闻与医患有关。“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可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工作。——患者,.5.10,立字上海一医手术室。”这是昨天朋友圈里热传的一张字条。5月10日,上海市第一医院,一台普通的腹股沟疝手术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一位老病人因为接受过喉癌手术无法说话,在手术等待时打手势让护理人员拿来纸和笔,一字一字写下了这段话,并交给了主刀医生上海市第一医院日间医疗部主任李培明。这是当了28年医生的李培明第一次收到的病人的字条,一份满含医患间信任的字条。巧得很,今天的人民日报19版也重点







































中药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ygushi.com/lzwbls/21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