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18/4698562.html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7月5日第12版-深度报道版面
遛弯儿,记录胡同的点滴变迁
文/孙毅
记录胡同变化的壮壮(左)和李琳(右)
站在东四九条胡同口,李琳挑选着拍照的角度,而壮壮,正和胡同大爷聊天儿。这对好姐妹都是志愿者,她们相识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的“老北京遛弯儿计划”。这是一个针对北京老城胡同风貌保护的调查,年启动了第一期,今年5月18日到10月31日正在进行着第三期“遛弯儿”和志愿者招募。
近日,北京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停车规划出台,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南锣鼓巷地区将通过近期、远期和终期目标,逐步基本实现片区内胡同不停车。“胡同设计之初就不是为了走机动车的,它更适合遛弯儿。”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胡新宇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说,“遛弯儿这词儿特别北京,它不指很现代感的那种匆忙状态,而是一种放慢的休闲状态,很符合北京老城的气质。想观察胡同,最好的办法就是步行,是遛弯儿。而我们的遛弯儿,又是很认真的,招募普通市民来当志愿者,通过他们的观察,如实记录胡同的变化。”
沙滩后街治理前后
一种方法
路上观察学
今年的第三期,壮壮和李琳再次报名参加。
“胡同每年甚至每天都在变化,你看这个东四九条胡同,就跟我年来调查时,又不一样了。”壮壮说,东四九条属于张自忠路南历史文化保护区。壮壮不是北京人,她读研究生时的方向是旧建筑改造,所以一直就对老北京的胡同很感兴趣。“胡同最吸引我的是其中人的故事,我喜欢跟胡同大爷大妈聊天儿,很多胡同、四合院的故事,只有深入聊才能知道。”从东四九条往南走不远,到了魏家胡同,胡同里原先住着清代著名的营造家马辉堂,关于马辉堂的一切,都是壮壮跟四合院里的大妈聊出来的。“这个院落有很多房子租出去了,人进进出出,一直在流动,但有位大妈留了下来。她跟我讲院子里的戏台是怎么回事,如何得以保存;讲房屋的用料是如何考究;讲院里的大树是多么罕见。”
李琳是北京人,她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ls/2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