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电影配乐外,音效设计更是影视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增添视觉魅力,有时甚至可以赋予角色生命,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
经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战》中的声音设计即为电影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机器人R2-D2人性化的独特哔哔声、黑武士的沉重呼吸声,亦或是光剑的经典嗡嗡声等,这些声音对电影的影响力皆不容忽视。
制作这些声音的幕后功臣是传奇声音设计师本·贝尔特,入行40多年,贝尔特参与了《夺宝奇兵》、《E.T.外星人》、《机器人总动员》等多部电影,凭借过硬的技术多次入围或斩获奥斯卡大奖。本文将解读贝尔特是如何创造出深深烙印在影迷心中的宇宙之音。
儿时痴迷录制声音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从事电影制作行业。”大学时就读物理系的本·贝尔特表示,他一直以来想成为的是科学家,没想过自己会踏进电影行业。但从小就很喜欢电影的他,十岁就会用父亲的摄影机拍片。而父亲送他的盘带式录音机,更是开启了他对录制声音的热情。
“我对声音如何与电影结合相当感兴趣。每当我听见声音,就让我想起了电影。”贝尔特说他童年时的最大兴趣,就是自制小电影。他会把放映机和录音机同步播放,将自制短片配上音效、音乐和对话,玩得不亦乐乎。
毕业后贝尔特原本打算继续进修物理学,但心中仍无法割舍对电影的热爱。因缘际会下他遇见了英国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并在克拉克与他分享《:太空漫游》的制作过程中,启发了贝尔特结合梦想与现实的想法。
于是他决定去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制作专业,并在音效部门担任助教,协助学生完成电影音效工作。而当时《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正从母校寻找音效设计人才。“卢卡斯打电话回学校,学校把我的名字给他。就这样,我被拉进了长达29年的星际旅程。
亲临战场录制真实声响
“电影音效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并不完全由计算机合成。”贝尔特认为,身为声音设计师,有些音效必须得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录制真实世界的声音加以制作,才能增加影像说服力。“这些声音确实存在,就好像宇宙飞船听起来就是那样。”
多年来,贝尔特保持着收集声音的习惯,出国旅行也一定会随身携带录音设备,把握机会、四处寻找可用的声音素材。如随时记录雷声、爆胎声、动物的叫声,或是站在跑道尽头,录下喷射机的引擎和飞行声等等。他坚信,这些素材总会有派上用场的机会。而这些音效库,皆为往后奠定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天行者音效公司基础。
为了录制真枪实弹及炮火声,贝尔特甚至曾和美军度过数星期。“我把麦克风放在地堡里收音,他们用真正的火炮,从五英里远的地方朝我开火。”他回忆:“弹片会飞过我们,这非常冒险,但这些声音在纪录片的制作上相当有用。”
他还提及了另一次难忘经验:“有一次,我去阿拉斯加纪录分裂的冰川,直升机载我到非常荒凉的野外,独留我一人待在悬崖峭壁上。最近的村落大概有50英里远,而冰河和我距离不到一英里,冰块不断从冰河崩裂至海中。”最终,他把这些冰块崩解掉落的声音,运用在《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中宇宙飞船降落的音效上头。
开创声音设计新时代
声音设计的工作在好莱坞电影声音创作历史中由来已久,年雷电华公司的《金刚》就特别使用了狮子的吼叫和猩猩的尖叫声,把这些声音进行倒放,再互相叠加创造出金刚的咆哮声。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贝尔特和另一位音效大师沃尔特·默奇的出现对“声音设计师”这一角色的确立、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贡献。
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过渡性的10年,贝尔特和默奇把他们的声音才华奉献给了打破常规的新好莱坞电影。这个里程碑意义的时代也被冠以“声音蒙太奇运动”“声音设计时代的到来”等称号。
作为第一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电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具有新的美学观念并积极开拓电影的视听语言,重塑观众对类型电影的期待与审美。贝尔特与这些具有开创性精神的导演合作,令电影声音的表现力逐步得到发挥并且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下重新建立电影的声画关系。
《星球大战》音效设计
在年之前,科幻电影倾向于用电子、机械等声音元素,展现未来的技术和未知的环境。卢卡斯希望自己创造的未来能够让观众感觉真实可信,因此要求贝尔特寻求更自然的声音来创造影片声音的环境,这个环境是由“使用过的未来”构成的。
贝尔特说:“我们想要一个‘有生命的声轨,与电子化的和人工的声轨形成对照。我们将设计一个生锈的、肮脏的视觉的世界,我们想要一个吱吱嘎嘎的声音世界,还有不平滑的声音或者安静的……然而,我们想要从现实世界中获得新鲜的资料。”
就这样,贝尔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创造整个《星球大战》中宇宙世界的声音。当他第一次看到设计师拉尔夫·麦克奎里绘制的光剑战斗图后,忍不住开始想象,光剑“听”起来可能会是怎样。他想起以前曾在南加大电影学院,听过老式放映机运转时的嗡嗡声响,觉得这种音调非常适合光剑,于是马上去录下这种声音。
几天后,他意外从电线短路的麦克风上,获得靠近电视而产生的滋滋干扰音。最后他将放映机和电视机的声音混合,创造出微妙嗡嗡声,成就经典光剑音效。
丘巴卡的咆哮声,则是采集熊、獾和海象等动物的叫声,混音制作而成。贝尔特从各段录音中截取片段,以情感作为分类加以剪接,最终形成丘巴卡的哀呜声。有时声音设计师也会运用自己的声音:如黑武士达斯·维德的沉重呼吸声,即是本伯特将麦克风放置潜水呼吸器的调节器内部,亲自戴上并以不同方式呼吸,进而产生的音效。
帝国步行者的拍摄是通过较小的模型进行定格动画来完成的,然后通过本伯特来添加一个音效。他通过用金属冲压机去冲击报废汽车获得了步行者行走时候的音效。至于步行者关节磨动的响声,他通过垃圾站的旧门反复开关获得了一个“吱吱”的声音。
为了使机器人R2-D2的声音更具人性化,贝尔特也将自己的声音混合其中。“我们最终将电子合成器生成的音效和我的声音,以50/50的比例混合,形成有趣的语调起伏。”这些改善原本仅使用电子合成、缺乏情感的声音。
贝尔特改变了以往依靠重复使用大电影公司声音资料库的制作方法,而是自己收集和建构了一套独一无二的电影声音资料库,创作了数百种特殊声音效果,这个方式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声音制作完全不同。
虽然在《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后,本伯特已没有参与《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及《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的制作,但他的坚持与精神,仍值得“声声学子们”效法。如天行者音效公司负责人所说:“贝尔特将永远是卢卡斯影业的宝藏。”他也永远都是声音设计界的重要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