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包头晚报百年煤城十年蝶变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石拐区是自治区发展初期重要的基础能源供应基地,煤炭开采有多年历史,长期以来,煤炭采掘作为主导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80%,地区累计生产原煤2.1亿吨,为自治区和包头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中央驻包企业神包矿业公司战略转移,石拐区唯一支柱产业消失,地区陷入“矿竭城衰”困境,年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历届石拐区委、区政府始终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为主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转型 在接力奋进中蝶变

  在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历届石拐区委、区政府带领石拐区各族干部群众,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取得了可喜成效。

  启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4个,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多元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五当召旅游区创5A级景区、花舞人间、智慧石拐、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五当召通用机场、大数据创新产业园区、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引进实施,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目前1∶83∶16,产业结构向合理区间迈进。城乡居民两项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由年的元、元分别增加到年的元和元,转型成果极大惠及民生,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 在持续推进中改善

  “咱生活变化真不小!邻里邻居家家户户一套新房,水电暖齐全,有事没事逛个广场、商场,大家过上了市区一样的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石拐区大德恒街道64岁的赵福珍兄弟,是城市变迁、民生改善的见证者,近10年来,他们几乎走遍了石拐区每一处,采集收集图片千余幅,成为了城市农村变迁的宝贵财富,让他们感触最大的是石拐区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民获得感的提升。

  近年来,石拐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和神华集团的支持,投资44.1亿元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项目,对4.2万居民实施易地搬迁;投资10.76亿元,建设了普惠安置区、棚户区二期、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套,拆除老区棚户区、沉陷区等房屋户、49万平方米;投资8.17亿元新建安置房套,危旧房改造户,对“城中村”“园中村”实施了整体搬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危房改造户。人均居住面积从年的25平方米提高到年的43平方米,彻底解决了遗留问题,高标准完成了“户均一套楼房”的目标,圆了几代矿山居民的安居梦。

生态 在绿水青山中多姿

  深秋时节,沿着包石一级公路、石五二级公路,到石拐区喜桂图新区、老工业区、五当召景区,沿途所经之处,数十公里的生态长廊横贯全境,放眼望去,周围山川层林尽染,天空清新湛蓝,甚是养眼……“美化、彩化、香化、文化”的人文生态系统初步呈现,一改过去“黑色历史”印象。

  这是石拐区近些年在转型发展中,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建设优先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统计,近10年,石拐区累计完成投资5.51亿元,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沙源治理等工程22.9万亩;在五当召景区周边种植灌木林1.77万株、实施森林管护0.2万亩,在大青山南坡等五大重点区域绿化3.07万亩;积极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抗旱植物筛选试验,试种苗木种,成功筛选耐寒、耐旱、耐粗放管理植物60余种,为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加大成果转化,试种丁香类、宿根芳香类花卉,发展集种植、研发、植物精油制造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型复合产业。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年的21.5%增长到年的33.2%,位居包头市第一,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城市 在文明创建中升华

  喜桂图新区教育卫生、商业中心、行政办公及水电气暖路等公建设施齐全,旅游直通车、公交车等配套服务完备,花舞人间现代农业生态园、喇嘛河综合治理项目、市民道德广场等公园绿地合理布局,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花木葱茏,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魅力喜桂图依稀可见。

  年包头市城区区划调整后划归石拐区管理的区域喜桂图新区,经过近些年的建设打造,累计投资28亿元,完成14.64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网、绿化亮化、区间道路铺设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成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保障住房.09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市民大厅实现群众办事一站通,现代城市的框架基本搭建,融入包头市主城区步伐加快。老工业区累计投资5.5亿元,实施了综合改造项目,完成供电线路入地工程,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牧区实施美丽乡村工程,美丽度、富裕度、文明度极大提升。投资8.9亿元建成22.7公里包石一级公路,投资1.73亿元建成12.7公里石五二级旅游公路,投资1.6亿元建成17.6公里乌兰此老至城湾旅游公路项目,经济发展主轴快速联通,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产业 在改造重构中升级

  “石拐区变化真大,特别是五当召旅游区,旅游设施齐全,公共交通便捷,匠心独具,让人耳目一新,不虚此行。”如今,游客常常会为石拐区旅游发展点赞。

  近年来,石拐区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以五当召旅游区创5A为龙头,通用航空产业和大青山影视基地为两翼,矿山火车动态观光旅游走廊、花舞人间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等为补充的全域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五当召旅游区全力推动5A评分细则12个方面工程,呈现“一区、两点、三环、四线”文化旅游集群和旅游游览线路,打造出鹰衔经冠、通航旅游等新景观和新品牌,“壮丽内蒙古,秘境五当召”品牌愈加实至名归;五当召机场航空旅游、无人机应用培训等工作已经开展,航空运营、体育、教育、研发、制造等通航产业链条正在推进,预计机场年3月前验收并投入使用;大青山影视基地实施了管网基础改造和保护利用,抓规划、抓招商、促合作推动规划目标建设,《立春》《北方大地》等影视剧取景拍摄;花舞人间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一期开园迎宾……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景为韵、以文为魂的全域旅游特色风格呈现。

  年到年期间,石拐区煤炭产业比重由43%下降至7%;年非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3%,比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年三产占比达15.7%,较年增长5.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二产比重逐步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石拐区将描绘出瑰丽转型发展画卷,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包头晚报

主编:赵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7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