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光明全方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这里说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就是光明科学城。作为全国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光明科学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其将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力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根据相关规划,到年,光明科学城将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

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一心”即光明中心区,“两区”即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这其中,作为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装置集聚区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大科学装置集群,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依山面湖,重点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世界级、稀缺性大科学装置;科教融合集群,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布局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大学,营造高端前沿、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氛围;科技创新集群,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布局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设施,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永创路与羌下路交会处,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的施工现场。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和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配套土建工程已于今年1月全面封顶,正开展场地安装和装修装饰工程,预计年下半年开展联调运转。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融合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合成生物学应用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制造系统;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将成为全球首个大型综合性脑科学创新科研平台。此外,精准医学影像设施现已完成世界首台14T超导磁体核心部件的设计及仿真模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选址、代建招标已经完成,正加快推进可研报告、办理用地手续等工作;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鹏城云脑Ⅲ通过国家发改委答辩终审,拟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集聚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目前,一批重点研究机构与实验室已入驻光明科学城。深圳湾实验室过渡场地选址高科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基地,一期过渡场地已入驻科研团队80余支,科研人员近人,搭建测序、生物成像、高通量筛选等9大科研平台,二期过渡场地已于今年4月20日开工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已着手启动场地装修,正开展团队组建。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检中心、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已投入运营,三个国家中心累计服务家企业,牵头或主导制订20项国家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从年11月12日与光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年2月完成入驻,仅仅相距不到3个月的时间,体现出“科学城速度”。随着众多实验室纷纷迁入,光明科学城实验室体系得以迅速优化升级。光明的“科学阵容”正在不断壮大,创新能量愈发澎湃,光明科学城已经进入了科技平台大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新阶段。在集聚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面,光明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支持紧密结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优势学科、打造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高校落户光明,将会为光明未来从研究到开发、再到产业化提供高水平人才的支持,使光明区迎来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生活区和公共教学实验组团已于年9月交付使用,校园整体将于今年全部交付,未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有15个学院,学生总人数将达到2万人,逐步形成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重点,文理医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永久校区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11月开工建设。滨海明珠过渡校区已全面完成场地改造施工,并已移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教学使用,首批名学生已于今年开学季进入过渡校区。打造世界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光明区作为深圳市曾经的一个边远小镇和国营农场,乳鸽、牛奶、甜玉米是其引以为豪的“三宝”。如今,随着光明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任,光明科学城、城市“绿肺”、群众诉求服务新“三件”的叫法日渐响亮。从旧“三宝”到新“三件”,是光明区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一流的科学城需要一流的城市气质、城市品位和城市风尚,需要一流的配套设施作为支撑。光明区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为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配套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建设一座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金秋十月,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内,葵花成海,光明之花逐日盛放;茅洲河两岸芳草鲜美,空中飞鸟盘旋,不时还有鱼儿跃出水面,这幅美好的景象得益于光明区在茅洲河生态环境治理中所付出的努力;虹桥公园引人入胜,“红飘带”盘蜒大顶岭,成为光明区“网红”打卡点,处处的生态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在群众诉求服务方面,光明区首先从打通群众诉求渠道入手,用两年多时间构建起“1+6+31+N”的群众诉求服务体系:1个区群众来访大厅、6个街道群众诉求服务大厅、31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以及依托商场、工地、医院、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单位的党群服务中心等建设的个诉求服务站。这些密集的站点组成了“米群众诉求服务圈”,目前光明区98%的群众诉求能够当天在社区得到解决,基本实现了“群众诉求服务不过夜”。钩机挥舞,机器轰鸣,这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是光明科学城拉开建设序幕以来的日常景象。随着一个个全新项目拔地而起,纷至沓来的科研机构先后落户,完善的创新生态初显成效。光明科学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创新之城正在飞速崛起。

内容来源

深圳晚报

编辑

李可

校审

赖飞扬陈圆圆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8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