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热血日报的办报特色

浅析热血日报的办报特色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了及时报道和指导“五卅运动”,于年的6月4日,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鉴于《热血日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性,本文结合量化的内容分析和质化的文本分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6月4日创刊于上海并于6月27日被迫停刊,一共出版24期的《热血日报》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的特征及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作用。

一、《热血日报》的形式

1、栏目

除了发刊词、办报口号、鸣谢和征求本报意见而外,按照时间顺序将24期《热血日报》以具有固定名称、固定的栏目宗旨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为分析对象,一共有10个栏目,它们分别是:外人铁蹄下的上海、本埠要闻、紧要新闻、紧要消息、国内要闻、国外要闻、舆论与批评、舆论之裁判、社论、副刊“呼声”,呼声下设:杂感、平民歌、小言、来件、诗歌、半幕剧、通信、歌曲、京调。

《热血日报》第一号具有固定名称的只有“来件”。到了第二号,新开设了“外人铁蹄下的上海、紧要新闻、舆论之批评、副刊明确以‘呼声’命名(载有杂感)”。第三号新开设了“紧要消息、平民歌、小言、来件、诗歌”。第四期新开设了“本埠要闻、国内要闻、舆论之裁判”。第五期新开设了“国外要闻”。第八期新开设了“半幕剧”,第九期新开设了“通信”,第十期新开设了“歌曲”,第十一期新开设了“京调”。

可以看出,《热血日报》虽然是在5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决定出版的,至6月4日不过短暂的3天时间。从第一期单纯的登载各种消息,到根据新闻发生地分为:上海、本埠、国内、国外;根据重要性分为:紧要;为了加强报纸战斗性,“舆论之批评”也变换成“舆论之裁判”;副刊“呼声”更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互动,能唤起民众的觉悟,避免亡国的命运。《热血日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为完备形态的各种专栏或栏目形式的报纸,这是一个快速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2、标识

新闻提要是新闻重要内容的概括,它可以引导读者迅速获知新闻的主要内容。提要在《热血日报》中被广泛使用,《热血日报》通常是对重要或过长的文章配以提要。提要对读者起着引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概括式:如《上海总工会致欧洲各工会电》▲中国工人生活痛苦▲抗屠杀并要求工会及罢工权利▲代表二十万工人感谢欧洲工会;

(2)对比式:如《认清我们的敌人》▲中美亲善?▲中法亲善▲中……亲善?

(3)评价式:如《裁判大陆报的社论》▲一篇最可恶的挑拨文章;

(4)集纳式:如《推翻媚外的军阀官僚》▲萧耀南替外国人杀爱国运动者▲交通部禁止工人集会取媚外人。

《热血日报》除了使用▲或△标识来强调提要外,为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些重要文章中,它使用大字号标题以及在标题上加●以强调。对于集纳专栏里,一个大标题之下还有几个相关新闻的标题,也以△标识加以区分,如《赵恒惕压迫下湖南民众反抗运动△二十万人壮烈的市民大会△颁布戒严之凄哀愤激》。在副刊“小言”里,《热血日报》经常在标题下加“·”并留有一定空白,这样在视觉上自然成为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界线,对稿件起到区分作用。

二、《热血日报》的内容

1、报道重点

通过对24期的《热血日报》进行定量分析,除去杂感、平民歌、小言、来件、诗歌、半幕剧、通信、歌曲、京调这几个副刊栏目,以独立事件为单位,得到个有效样本,以样本的报道对象作为区分指标,可以看出其当时的报道侧重点。

在报纸内容中,“各界爱国行动”所占比例最多。“各界”主要是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商人罢市的“三罢”运动。“五卅运动”以前,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政治舞台上,仅仅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奔走呼号。“五卅运动”后,各界民众看清列强们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玩弄调查及谈判的欺骗手段,所以全国各界都给予充分援助,使“三罢”爱国行动坚持到底,发出“中国人民誓死坚持”“头可断工不可上”“愿为革命政府后盾”等呼声,《热血日报》大量报道工人、学生和商人的“三罢”运动,使民众及时了解运动进程,有利于形成统一战线。

列第二位的是“列强及帮凶行径”。《热血日报》是在反帝高潮中诞生的,为了使更多民众警醒和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大量报道了列强及其帮凶们的凶残行径。在2-7期第一版中开设有《外人铁蹄下的上海》专门进行报道。从外国士兵围搜和占领大学、逮捕学生、强迫商人开市、枪击华人、残杀华侨到一些奸商私售商品给运动等等都给予详细报道。列第三位的是“言论”。《热血日报》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热血日报》从第二号开始设有“舆论之批评”,第三号开始就在第一版开设有“社论”,第四期的第三版设有“舆论之裁判”专栏对舆论进行引导。从社论专栏出现后每期至少有一篇社论,最多时候如第22期出现了3篇社论,从开始有社论出现一共22期的《热血日报》中社论总数就高达34篇。由于上海公共租界的报纸或回避或颠倒黑白,所以《热血日报》的创办还同时承担着与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作用。

会议类主要是报道各个组织及民众针对“五卅运动”而组织的会议,这类报道对于加强民众的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力促进了“五卅运动”的发展。如《妇女联合会代表大会记》、《三十万之市民大会一致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店员联合会大会记》等。“各国援助”列报纸内容的第五位,“惨剧发展状况”主要是受迫害民众及家属事后的近况,如《小沙渡惨死工人昨日验尸》。

“其他类”是一些无法归入以上六种类别的条目,如《汉奸题名》。

2、消息来源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它通常用于交代稿件发出单位的名称、时间和地点。《热血日报》通常对发生于上海的新闻很少采用消息头,使用消息头的消息大部分是关于外地或外国,本文以具有消息头并指涉外地及外国的独立事件为指标,通过对24期《热血日报》统计后一共得到39个有效样本,分析《热血日报》如何支持反帝反封建运动的。

《热血日报》的报道范围涉及到了多个省市和多个国家。将这39条消息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类:

(1)各地人民的反抗运动,如《港粤罢工已实现》;

(2)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援助,如《俄学生勉中国学生奋斗》;

(3)其他惨案的状况,如《最惨酷的大屠杀又发生于广州》;

(4)逆主流消息,如《欧洲舆论对于五卅惨案之不一致》。

“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工人、学生等都积极进行罢工罢课活动声援上海民众。在离“五卅惨案”发生不久,年6月11日及6月23日又相继发生了“汉口惨案”和“广州惨案”,《热血日报》分别于6月13日及25日中的“紧要消息”对惨案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因此“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国人民得到很多国家在精神及物资方面的支持,《热血日报》进行的报道有利于造成强大的国际舆论,加强中国人民斗争的信心。同时,也针对国际上一些破坏“五卅运动”的言论和活动进行揭露和批判,使人民保持高度的警觉。

总之,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热血日报》,它离现代报刊的完备形式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但是将之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在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调动国内以及国际力量形成反帝统一战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觉悟,也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做好了舆论准备。

文章/王志尹

编辑/盛伊晗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ys/13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