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
白塔的“塔”是什么意思?白塔的英文翻译是“whitepagoda”,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whitetower,可见,tower是简单的西方文化中对一种高耸建筑的通称,连一栋高耸的大楼也可以叫tower,但是,这里说的“塔”是亚洲地区常见的佛塔,而中文的“塔”字,本身就是舶来的象形字,而Ta音源自梵文的“stupa”。佛教有言,“塔”是封土掩埋僧人尸骨或“舍利”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坟墓。不知大家怎么想的,小编自从认识到这点,在游览古寺、塔林的时候,就很不敢大声喧哗。
那么你知道全中国数得着的知名白塔多少吗?小编带你来数数:福州白塔、呼和浩特白塔、辽阳白塔、兴城白塔、南充阆中白塔、杭州白塔、兰州白塔、泸州白塔、昆明白塔、扬州白塔、巴中白塔、三江白塔、丹棱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等。
兰州白塔你一定是熟到不能再熟,小编就不废话了,其他的嘛(⊙_⊙)……呵呵,别着急,待小编为你一一介绍。
福州白塔报恩定光多宝塔,别名白塔,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门万岁寺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唐天祐元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塔。翌年建寺,称白塔寺。相传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当时定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塔高7层,塔身8面,内以砖砌,外用木构,顶有相轮塔刹,塔壁及门面绘有金佛像。嘉靖十三年()塔被雷火焚毁,二十七年(),由乡绅张经、龚用卿等集资重建。全高45.35米,仅有原塔之半,塔身用白灰粉刷,故称“白塔”。
年维修时,又在塔的周围出土青石浮雕塔座15方,在原位竖立,以保存文物并供观赏。该塔为楼阁式,共七层,高41米,塔身呈八角形,塔心砖砌,外包木构,顶部有相轮塔刹,塔壁、门面绘金佛像。年整治塔周环境期间,发现了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内容有海国神话、狮子、牡丹等,现被竖立于原地保护。
呼和浩特白塔白塔所在地方,是辽金元三代的丰州城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7公里处的白塔村。原为辽代丰州古城内一座佛教寺院中的藏经塔。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整个塔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正面嵌有篆书的“万部华严经塔”石匾。塔身表面浮雕有精美的佛像、菩萨、金刚、力士像及蟠龙柱等。雕塑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塔内壁上至今保存有金代石碑6块和历代游人用汉、契丹、女真、巴思八、蒙、藏等多种文字书写的题记余条,翔实地记载了丰州城当时的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等历史情况。该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精美的一座,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多年的人为损坏和自然侵蚀,现在仅存粗状的塔身,其残高为43米。释迦如来舍利塔所在地方,是辽代庆州城的西北部,建于年。该塔创建至今已有余年,但仍基本保存完整。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烂,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更显得瑰丽多彩,令游人神怡。为保护好这一古建筑,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市有关单位,邀请了考古、历史、建筑专家,对呼市东郊白塔进行了考证,确定了修缮方案。自年--年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工程进行彻底修缮。今天,宏伟的辽代白塔,正以它古老而崭新的面貌,重现在国内外游客面前。
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是全国76座古塔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七十一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
传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早在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完颜雍正隆六年(年)为其母李氏建塔的塔铭。塔铭内容记叙的地理位置与现存的白塔毫无关系,从而否定了金世宗力其母建塔的论点。根据塔的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砖雕的手法及纹饰等,都与有明确记载的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锦州大广济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一致。其用砖皆是压印大沟绳纹砖,兽面圆珠纹饰瓦当、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砖雕牡丹、双龙、胁侍及飞天等也与辽代中晚期的同类建筑相类同。据此可证,该塔实为辽代中晚期的建筑。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
明隆庆五年(年)的《重修辽阳城西广佑寺碑记》,记述该寺有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大殿、后殿及藏经阁、僧房、都纲司衙门等建筑共计间,是辽东佛教的活动中心。明代诗人张鏊到辽东曾写诗赞曰:”宝塔雄西寺,黄金铸佛身。”塔北方形高台上的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及残砖碎瓦,就是广佑寺的遗址,塔前的药师铜佛,就是广佑寺的遗物。到了清代,寺的规模缩小了,复名白塔寺。年义和团曾在此集会,烧了沙俄火车站等建筑,沙俄驻旅顺头领鲍鲁沙特金派哥萨克骑兵北上辽阳镇压义和团,火烧了白塔寺,毁掉了这一古建筑群,仅存白塔耸立于城西,成为辽阳古城饱受劫难的一大见证。
兴城白塔白塔位于兴城白塔乡北4公里九龙山下,东南距兴城县城14公里,俗称玲珑塔。是辽代佛教圣地觉华岛(今菊花岛)海云寺的坟山。塔建于辽大安八年(年),为须弥式,分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四部分。是八面四佛四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3米,青砖砌筑,塔身八角各有角柱。上刻八大灵塔塔铭。塔下中央12米深处有一座青砂岩砌成八角形地宫,石板上刻有密宗经文,其中八大灵塔塔铭、佛语与塔上所刻相同。从地宫中所得古物、碑文等均具考古价值,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充阆中白塔阆中白塔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四川阆中白塔山的白塔,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建立在城东嘉陵江外侧高山之上。当登临顶层往西北方向欣赏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
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构成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不幸的是,在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阆中受到波及,白塔经受不起剧烈震动,被拦腰折断。只留下六层。09年已经恢复如前。
杭州白塔杭州白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白塔岭上。它与六和塔遥相对峙。建于五代。用纯白石材筑成,故名“白塔”。
白塔,以木结构塔的模式,呈八面九层状。各层每面转角处都有梭形之倚柱,每层四面各有壶门,雕铺首、御环、乳钉门,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像,线条纤柔,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其余四面刻经文,间有菩萨像。具有五代时期建筑风格,成为当时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在白塔岭下,旧有白塔桥,为当时水陆交通要道。古人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桥虽不存,却反映了白塔近处的情景。白塔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史和艺术,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白塔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0米。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民国《泸县志》载:“泸州安抚使冯楫,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旦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以来,报恩塔已经历8次保养维修。现四周已撤迁不宜建筑,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围划出8.1亩永久建设控制地带,于年建成平方米的报恩塔文化广场,成为泸州新的城市景观。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广场看喷泉。
昆明白塔昆明白塔始建于元代,建筑风格为藏式佛塔,又称喇嘛塔,是历史上汉,藏名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白塔原址在今白塔路和拓东路交叉口处,真庆观附近,因为塔身白色,俗称白塔,白塔路也因此而得名。当年原址有万庆寺,故名“万庆塔”,明代寺废塔存,年秋因为扩街修路被毁,该塔基开圈洞供人行,成为穿心塔,并有另一个用意——简化礼佛仪式,让人每从塔洞穿行一次就如同向佛顶礼膜拜一次。
塔基上建须弥座,再上建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上东南西北各雕刻着一尊佛像。塔身上部为塔刹(通常刹杆上套贯有数目不等的相轮,一相轮代表一层天,塔顶放置华盖宝珠,该塔省略)。白塔是昆明历史上重要景观之一,现在的白塔是根据法国人方素雅年所拍摄的老照片,由盘龙区于2年重建。
扬州白塔在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米,旧称渔阳郡塔。建于辽统和年间,辽清宁四年()重建,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明嘉靖十二年()在塔前修建观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通高米,砖石结构。塔基下部砌花岗岩石条,上部的仿木砖雕须弥座,其壶门内浮雕舞乐伎,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巴中白塔
巴中白塔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郊2千米处的塔子山晏阳初文化公园内,该塔原名凌云塔,耸立高崖,俯视南江,鸟瞰巴中全城。据说这座白塔是川北造型最美丽的高层建筑之一。平面八角形,13层,高43米,建造于道光十年(公元年)。白塔结构内部用石,外部用砖,砖石合砌。内部石梯成螺旋式,共11层(因顶部二层为实心)。白塔每层有用砖砌出的券窗8个,塔内每层有石造塔室一个,建筑质量相当坚固。据说原来可以上塔,后受地震影响,现在不能登楼观景,真是遗憾。
三江白塔
三江白塔又称三江雁塔、三江宋塔,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三江镇,该塔在乐山市造塔历史上是一座艺术精品,是密檐式塔型的一座名塔。整个建筑造型严谨、风格朴素、线条匀称、构造杰出,又柔和绚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井研县唯一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筑。因塔外刷白灰,远望之呈白色,故民间称为“白塔”。
三江雁塔,始建于南宋时期,具有比较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明成化、天启年间,曾经修整过两次。据三江街道居民黄树云回忆:塔前原有一道石碑,碑文后有“洪化年培修”5个字。“洪化”为吴三桂孙世璠所用的年号,大约为清朝康熙十七年到二十年间(公元--年)。因此,此塔则在明清两代先后培修过3次。5年8月,井研县对三江雁塔进行全面维护,清理杂草、杂树,修建长多米的围墙,铺设青浆石路面平方米,建造了12平方米的值班室、具仿古风格的门楼,安装避雷针,对塔顶、塔体进行维修,并雁塔所在地基周围,划定一定范围堆砌保坎,建成“雁塔公园”。
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是为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的。塔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自汉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开始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塔成为佛寺的陪衬,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
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丹棱白塔属于密檐式塔。每级檐角原悬风铃,风来必响,是丹棱古八景白塔钟声。丹棱白塔是丹棱历史的见证。自隋开皇时丹棱就建制设县,古城人不甘寂寞,先是修建象征地王的丹棱白鹤寺,以图风水显圣,又建文庙造贤育士,续又建丹棱白塔为古城增色。此后的丹棱倒是实实在在地出了不少人才。百年间,中进士者人,举人余人,因而享有才子之乡的美名。其中,书法家杨玲、女道士成无为、诗僧可朋、史学大家李焘、小东坡唐庚、水晶灯笼孙道夫、民族英雄刘汲、谪仙之才李壁、教育家李昶元等等,雄视天下,名留青史。
北京妙应寺白塔白塔在北京城内西区,始建于至元九年(年),原是元大都圣寿万安寺中的佛塔。该寺规制宏丽,于至元二十五年(年)竣工。寺内佛像、窗、壁都以黄金装饰,元世祖忽必烈及太子真金的遗像也在寺内神御殿供奉祭祀。至正二十八年(年)寺毁于火,而白塔得以保存。明代重建庙宇,改称妙应寺。
白塔为藏式佛塔,砖石结构,由尼泊尔人阿尼哥设计建造。阿尼哥擅长铸造佛像,初随本国匠人去西藏监造黄金塔,后随帝师八思巴入元大都。他除了造圣寿万安寺白塔外,还造了五台山大塔院白塔。妙应寺白塔用砖砌成,外抹白灰,总高约51米。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等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边再外凸的形状,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硕大的莲瓣承托着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北京北海白塔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
年该塔被地震所毁,次年重建。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年至年的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北海白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佛宫寺释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北海白塔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该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这种象征神权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园的气势,以体现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宫苑的一大特色。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