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再沉寂
站在雁滩向北看,就是青白石了。一条蜿蜒而行的黄河,横亘在繁华的城市与新兴的开发区之间,好似两个世界。但是今天,这里已是高楼林立,一座新城已经崛起。没有人知道兰州城关区北面这座城的名字,因为城市的扩张太快,那些高层楼房比河边的柳树苗长得还快;人们还来不及为它起名,只好叫新开发楼盘的名字——碧桂园、银河国际……
路公交车从市区直通碧桂园,到了新港城这一站,呼啦拉上来下去一大群人,人们从这里中转,然后匆匆融进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呀,在银河国际和碧桂园那些鳞次栉比的楼房里,已经有好几万人居住其间,他们每天从雁白大桥上早出晚归,目睹着这个城市的嬗变。
青白石,因地貌和三个村名而名。青石湾,白道坪,石沟。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年,该地属皋兰县第一区(即安宁区),设青石、白石两小乡;年划归兰州市第六区,年属盐场区,均称青石、白石两乡;年归属东岗区,合并为青白石乡,同年秋改为雁滩公社第五大队;年分为青石、白石两小大队;年归属城关区;年成立青白石公社,年改为青白石乡,年撤乡建街。
说起青白石的名字时,当地人都知道,青石湾有个青石嘴,转过青石嘴就到了湾里。这个湾其实就是黄河边的一个山湾,河床下落,人们就在这滩涂上种菜种果树,供给城市里生活的人们。白道坪的路永远是白色的,那是黄土在干旱时呈现的色调,从羊洼砭上进石沟口上一道长坡,豁然出现一片缓坡上的村庄,这就是白道坪。石沟和白道坪的人都是瓜农,坪上的果树多一些,沟里的瓜不少。石沟里没有石头,土盖头的山底下,尽是鹅卵石的砂子。过去当地瓜农种的地,就是这种砂子压的砂田。所谓的水大瓤甜的旱砂西瓜,就是这种砂地里种出来的。我去过好多次石沟,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到路边有好多的窑洞,全是那种砂窑,后来才明白,这是世世代代的石沟瓜农压砂地掏的窑洞。现在,这些窑洞已经和石沟村一起,埋在了深深的黄土之下,成为高楼大厦的根基。
曾几何时,青白石还是还是兰州的瓜果之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出产有名的的兰州白兰瓜,金塔寺、麻醉瓜、西瓜等。这种旱砂地里长出的白兰瓜,甜度很高,吃一个嘴角都会蜇疼。
进入21世纪,青白石不再沉寂。那连绵的,和黄河一样颜色的群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碧桂园捷足先登,拉开了兰州冲出峡谷扩张格局的序幕。从杨国强踏上青白石土地的那一天起,雁滩与青白石在黄河两岸的千万年眺望,将因为一座桥梁,紧紧连在一起。高楼如洪水般涌上山巅,碧桂园缔造了房产销售秒进斗金的50亿神话。岁月山河见证了这一切……
二、低沟缓坡变新城
低沟缓坡,这是一个新的名词。兰州的低沟缓坡,多指黄河北岸那些相对比较平缓的贫瘠没有养分的土山包。因为与兰州黄河南岸高大巍峨的皋兰山相比,北岸的青白石一带的山峦实在算不上高峻。这种以湿陷性黄土为主的低沟缓坡,经过治理之后,会大幅提高它的价值。碧桂园等小区所用土地,就是低沟缓坡治理的结果。
其实早在数十年前,兰州周边的土山包就已经有了治理利用的先例。兰州好多的“坪”,就是低沟缓坡治理之后,成为了人类的居住区。当然,兰州黄河两岸许许多多的“坪”上过去建设的,多是低矮的平房和多层小楼,像现在这种超级小区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在兰州的建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走上山巅。
年左右,兰州的低沟缓坡治理开始实施,最先治理的,就是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石沟村西南侧的神沟和回道沟。原本的二道小山沟,取山顶之土运往沟底,然后一层层开始填埋、浇水、碾压,最后形成一片平地。这是一个紧张而又宏大的场景,各种机械忙碌运动,原地地貌在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夷为平地。
这是一个战略计划的开始,也是一个城市放大空间格局的开始。
神沟和回道沟治理平整后,站在宽阔的土地上往南一望,兰州东城一览无余,黄河对岸的雁滩更是小区高楼林立,气势不凡。城市原来离石沟这么近。到后来碧桂园建设雁白大桥,天堑变通途的时候,白道坪,萱麻沟一带如法炮制,平地规模变得更大。
平整后的神沟和回道沟的土地上,建起了石沟新村和马家沟新村,一溜的两层小别墅整齐漂亮,显示着新农村的模样。
青白石石沟村和马家沟村的搬迁,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存条件。过去座落在山沟里的平房变成了别墅,居住条件的改变是最基础的,人们有了补偿款,让生活的本质也发生了巨变。有人在城里买了房,找了工作。失去土地的瓜农,在这个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有了更多的选择。
相对于兰州这座曾以城关为重心的城市而言,跳出峡谷,拓展“坪”地,仅是大兰州长高长大的开始。在今天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三、大城之梦
泱泱中华,地域辽阔,东西部发展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常常需要中央转移支付来平衡。如何通过市场拉近东西部的距离,西部的兰州如何更快发展,这是兰州这个中国几何中心城市一直努力的方向。
吸引地产大鳄来兰州开发,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近十年间,万达、恒大、碧桂园、中海、绿地、保利、万科等一线品牌房企陆续进入兰州。城关青白石、九州、安宁北山、榆中和平定连片块、彭家坪等地成为这些地产大鳄开发的热土。在青白石,以碧桂园为代表的中国一线房企强势入驻,并通过建设雁白大桥开辟城关与青白石的跨河通道,介入城市建设实现大规模拿地,企业在这种更具社会性的城市建设和市场运营中,既为兰州发展做出了贡献,自身也得到实惠。碧桂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青白石成为兰州城市大扩张的实验田。
一个超级大盘的落地有很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一位青白石白道坪村的村民与记者聊起这几年的变化,深有感慨:“没有想到,这湿陷性黄土高坡真让碧桂园给拿下!我们也因此受益。”这位徐先生的土地和房屋都已被征用,他们一家得到了四百多万货币和六套房子价值上千万的补偿。而像这样的千万富翁因为地产开发征地一夜之间就诞生了不少。
事实上,白道坪村民的感受是碧桂园落地兰州成功开发的最有力见证。在青白石已经开发的近万亩土地上,碧桂园一期二期开发已经完成,数万人已经入住。三期文璟城正在建设当中。一个超级大盘,准确说,一个城已经初具规模。
城是用来住的。走在碧桂园小区,能看到络绎不绝的车辆,公交专线已经通到了最新开发的区域。小区人来人往,路边商铺生意兴隆,学校、娱乐设施、酒吧、火锅店、干洗店等等,城市生活配套已经十分成熟。走在主干道上,会看到堵车现象,人多车多已是这个新城区的常态。
如果说如森林般长出来的楼房是可以用资本来完成的话,那人流的进入却完全依靠市场。正是旺盛的需求,也就是房地产专业术语中的刚需,支撑起了碧桂园实实在在的内容。
超级大盘最怕的是中途烂尾,各种配套跟不上,成为一座空城。另一种困局是,人流导入不够,没有持续的购房资金支持楼盘开发。对于碧桂园而言,这些从一开始就似乎是多虑。兰州会展中心几分钟就能成交一套,一个新盘还没建成就销售50亿的奇迹,不仅为碧桂园入驻兰州实实在在助力加油,这一奇迹就此也吸引了诸多地产大鳄的目光。此后的许多年里,一线地产名企纷纷步入兰州这座黄河之滨的城市,瓜分金城发展的红利。兰州从此真正跳出峡谷,走向高峰。
四、走向纵深
从兰州老城北望青白石,会看到一座高峰,那就是当地人叫做雷神庙疙瘩的山峰。上面有一座雷神庙,远远望去,与天相接,若隐若现。站在雷神庙山巅,极目四望,不仅大部分兰州老城区,与青白石接壤的皋兰什川、忠和、榆中和平、定远都可以看到,近几年青白石的变迁,不论是太平洋、碧桂园、银河国际,还是新开发的忠和水源地块、什川地块,都围绕在雷神庙山周围开发。也许有一天,高高的雷神庙之巅,也会变为城市的一部分。这个板块其实离老城区和黄河很近,驱车从兰州沿盐什公路前行,不过十多分钟到半小时车程。
黄河从青白石群山脚下流过,多少年来,人们也引水上山,种植果树蔬菜,但是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可以彻底改变这里的山川。倒是房企大鳄,用资本的力量,叩响了青白石的大门。离老城区近,离黄河近,便利的水资源,是青白石板块房地产开发的最有利条件。超级大盘碧桂园,就充分享受到了青白石临城滨水的优势。当下,离黄河和老城最近的地块基本都名花有主。而在搬迁了的青白石与什川接壤的地方,也已经成为低沟缓坡治理的战场。通往什川的盐什公路两侧,开发正如火如荼。
兰州从青白石向北,纵深发展,就会与皋兰和榆中的开发连为一体。盐什公路、北绕城高速柳忠高速、国道就是这一片块的筋脉,它将兰州老城与新开发区紧紧连在一起。在九洲、在安宁,兰州向北扩展的步伐并未停歇。保利、万科、华远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北望青白石,看见的仅是兰州扩张格局的一部分。兰州向北,潜力无限。
中国城镇化还在路上。临近城市的乡村已经渐变为城市,偏远的乡村变成空心。乡里的姑娘,结婚的条件,是男方要在城里有一套房,否则,小伙子就很难找到媳妇。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百年未遇之巨变,正在颠覆人类生活的很多领域。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面临很大的压力。经历新冠疫情,人们对人居生活理念,住房消费,又有了很多新的需求和变化。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一定需要创新思维,行业本身一定会有深刻变化。房子是用来住的,房子还是一个需要软件来配套和温暖的硬件。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的需求的产品,才会制胜市场。
兰州青白石的开发在走向纵深,向青白石周边扩散。房地产业的开发也更加理性和成熟。兰州北城开发的未来,不会再有碧桂园50亿奇迹发生,但必会有更加新美的房子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时逢百年未遇之大变革,正是在这种大变革中,兰州有了更大的胸怀……
兰州晚报魏著新
作者简介:魏著新,在兰州日报从事釆编工作近30年。现任兰州晚报地产专刊主编。著有甘肃第一部纪实性房产专著《住在金城》(读者集团出版)。腾讯、搜狐、今日头条、抖音、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有个人专号《老魏的新视界》,《兰州新楼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