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建立20个民情“亦”站。每周一次的“开放日”将群众诉求和政府决策精准对接,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解决基层问题的有力举措。近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对亦庄镇民情“亦”站进行了详细报道。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67岁的大兴区亦庄镇鹿华苑三里的居民冯仲艳,大清早就出了门,“去居委会交水费。”虽然刚张嘴就呼出一口哈气,但仍是一脸轻松,为啥?“居委会新装的设备,听姐妹们说了,用起来特方便。”几分钟就到了地儿。居委会已经换上了棉门帘,一台崭新的北京农商银行ATM机就装在大厅里。“大妈您好,请问您办什么业务?”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这新设备功能可全了,不仅能交水费、电费、燃气费,还能进行跨行转账,甚至养老助残卡延期也能在这儿办。”冯大妈听了连连点头,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两分钟就办完了业务。这要是个把月前,不会使用手机缴费的冯大妈,至少要走上20分钟,到凉水河对岸的银行交钱,“冬天的时候,走到那都冻透了。”在她所在的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有多位。发生这样可喜的变化,得益于亦庄镇政府在全镇19个社区和1个企业中推广的“移动办公桌”式工作机制——镇级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总计20余人,每周要至少抽出半天时间下沉到社区的民情“亦”站,与居民围坐一屋,听听他们的“烦心事”“揪心事”,之后还得到社区里转上几圈,和居民们唠唠家常。就拿社区装银行ATM机这件事来说,如果居民将诉求反映到社区,社区再传达到镇里,然后镇里再去和银行做沟通,一来二去,流程走得顺利起码也需要半年,但在亦庄镇,从收到诉求到ATM机安装完成,只用了20天。领导干部下沉社区,直接和居民“面对面”,能直接办理的问题即接即办,不能直接办理的则通过党建引领,结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用最快时间协调解决。鹿华苑三里的包片干部、亦庄镇社区办主任刘国强说,看到居民对民情“亦”站的认可,他心里成就感满满,“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和居民却越走越近、心越贴越近。”镇级领导干部下沉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下沉。每次来到居民们身边的,除了镇里的1位包片领导和1位包片干部,还有多名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民情“亦”站还将居民通过“有事您找我”服务卡、“四二二一”入户走访、居民议事厅等多种渠道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充分利用现场办公时间,将居民意见集中的、诉求强烈的、矛盾突出的问题进行约谈,面对面倾听居民诉求,集中解决问题,形成了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社情民意绿色通道。两个月来,民情“亦”站已经接待了位居民,梳理出个诉求,已经解决了个。民情“亦”站?亦庄镇将民情“亦”站作为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平台,建立现场办公制度,镇级、社区、物业领导每周至少一次现场办公,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办公桌”。
来源/亦庄e城、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往期精彩大兴区园艺驿站落户亦庄,快和小伙伴们去看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到亦庄镇调研看了这些美照......是心动啊~一切为了百姓11月课程表出炉,快到社区报名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