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故地重游,集美的哪个地方让她心驰神

11月26日,全国晚报聚焦“时尚厦门·人文集美”大型采风活动走进集美。从陈嘉庚纪念馆、鳌园、龙舟池到园博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这一趟人文之旅走下来,全国30多家晚报的总编和摄影大咖震撼于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风景如画的集美,以及与顶级摄影艺术家之间“无声”的对话。

图/陈季玉

“亲身感受嘉庚精神的博大高尚”?

在陈嘉庚纪念馆、鳌园,30多家晚报的总编和摄影大咖们一边走一边拍,美景让他们在无意中放慢了脚步,嘉庚建筑风格的红屋顶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壮观美丽。面对蓝天、大海、阳光、怒放的三角梅,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泉州晚报总编室副主任、摄影部主任陈英杰说,虽然来过集美很多次了,但走进陈嘉庚纪念馆还是第一次,“感觉太震撼了”。莆田晚报社总编辑林新说:“嘉庚精神很具有穿透力,也能为世人传承。”

齐鲁晚报图片新闻中心主编刘军和今晚报摄影记者周伟不约而同启动了航拍模式,把游人都吸引过来驻足欣赏。

合肥晚报编委、视觉总监罗杰说,以前在云南采访南侨机工时就知道陈嘉庚先生,他对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爱国情怀以及倾资兴学的举动令人钦佩,这次来,真正亲身感受到嘉庚精神的博大和高尚。

“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很少见”?

“行走在集美很愉快,让人心旷神怡。”罗杰说,集美给人的感觉是宜居、时尚,生活、人文气息浓厚。

“穿西装的常见,戴斗笠的也常见,但穿西装又戴斗笠的建筑确实很少见。”兰州晚报摄影记者甘霖第一次来厦门,南薰楼、道南楼等嘉庚风格的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感受最深的是,自己以前就听说过陈嘉庚的名字,但不了解,这次来才发现陈嘉庚这么伟大,尤其他的爱国精神让人敬佩。

图/吴伟

30多家晚报的总编和摄影大咖们还走进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馆,与顶级摄影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现场感受阿尔勒带来的艺术魅力。

?

莆田晚报社总编辑 林新

现在这个时代更需要嘉庚精神

一到集美陈嘉庚纪念馆,林新就开启“拍拍拍”模式。馆里的资料、馆外的风景、鳌园的石碑、园博苑的美景……一路走,一路拍。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到厦门,但这么认真仔细地欣赏集美,“还是第一次”。

他把许多关于陈嘉庚的图像和资料,“装”在了他的镜头里。林新说,尽管有些图片不够漂亮,但是很感人,带回去留着以后慢慢看。

他说,嘉庚精神是集美,也是厦门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很具有穿透力,也能为世人传承。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所以,它也变成了新时代的精神,不断启示后人。

秦皇岛晚报社副总编辑 周岩

喜欢厦门的柔和秀美

喜欢绿意盎然的南国植物

“秦皇岛和厦门都是海滨城市,但秦皇岛现在冰天雪地,厦门却是繁花似锦。喜欢厦门的柔和、秀美,喜欢绿意盎然的南国植物,尤其是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之后,深受感染,感觉集美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红屋顶、燕尾脊的嘉庚建筑风貌,穿西装戴斗笠,凸显了集美的地方特色,中西合璧、古朴大气。”

花絮:时隔32年故地重游?

“32年过去了,当年的南薰楼还在吗?”武汉晚报办公室主任张小青拿着手机在园博苑采风,指着手机中两张老照片向记者打听。这两张32年前在集美拍的照片,一看就是在南薰楼和鳌园拍的。

32年前,张小青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到集美游玩,在南薰楼、鳌园留影,两张照片保存至今。昨天,她再次来到集美,家人特意在







































白癜风偏方
白癜风会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zn/18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