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报在行动市消协值守本报热线

3月11日上午

市消费者协会主任周婷

和城关区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做客本报

值守热线

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

接听登记热线投诉和咨询16件

读者反映的问题涉及保健品消费、电视购物、预付式消费、家电售后服务、宽带服务、手机维修等,消协工作人员在做好记录的同时,现场能解决答复的就现场解决答复,对部分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承诺7个工作日内回复。

01

理性看待电视购物

年9月上旬,家住城关区的张大爷在一档电视购物节目中看到两款产品,宣称作用神奇,能降高血压、高血脂,特别符合张大爷的症状。张大爷拨打了电视上的电话,第二天就有人送货上门,两款产品各5盒,共计元。几天后,张大爷发现这两款产品原来是保健品,几经沟通,最终商家退回了元。张大爷拨打热线是想通过自己的遭遇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电视购物。

结合近年来消费者关于电视购物的投诉,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电视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投诉的问题有:一是产品质量;二是虚假宣传;三是售后服务,如拒不履行退换货义务、售后服务渠道不畅通、电话二次推销等。

消费提醒:老年消费者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要轻信电视购物诱导。电视购物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市场监管、广电、邮政等诸多监管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督促落实广告经营主体责任。电视媒体应当慎选合作对象,落实广告审核义务。发生消费纠纷时,应提供广告方的联系方式,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

02

保健品消费谨防被忽悠

家住七里河区的黄女士反映,有一天,她回家途中遇到一个小伙子,对方热情地告诉她听健康讲座还能免费领鸡蛋。黄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确实是关于健康的讲座,听完也领到了鸡蛋。可是过了几天,工作人员开始推销产品,架不住推销人员的热情,黄女士买了多元的产品。之后孩子发现这些只是保健品,她再联系推销人员时,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五大套路包括:免费赠送模式“引人上钩”、假称公益活动“冒用权威”、失实夸大宣传“现身说法”、主打亲情牌“温情攻势”、治疗效果好“立竿见影”。

消费提醒:选择保健食品时要做到“五个警惕”,警惕“药到病除”“权威证明”“专家义诊”“免费服务”“健康讲座”。购买保健食品需注意: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预防疾病,更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不能代替其他食品;保健食品不是灵丹妙药,别轻信“包治百病”;要选择正规渠道;要认准“蓝帽子”标志,索取并保存好购买凭证。

03

网上家电维修服务陷阱多

张先生反映,年11月底,自家微波炉出现问题,无法使用。他在网上搜索到一家家电维修商家,电话联系后,维修工上门检测,之后以配件缺失需要回去维修为由带走了微波炉。但从年12月初到现在,对方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随着网络的普及,遇到问题上网找答案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一些给网站支付了推广费的“山寨维修”网点,以“”或“”开头的电话号码冒充正规厂商,或是借厂商更换服务电话号码之机,延用其被更换的号码,骗取消费者信任,牟取暴利。

消费提醒:一是消费者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点击“查验宝”,在搜索栏输入品牌或厂家名称,点击搜索即可查询到相应品牌的售后企业信息及服务电话;二是在家电维修企业上门修理之前,要先问清收费项目、标准和能否出具正规发票等事项;三是看清上门服务人员证件;四是妥善保存维修记录;五是发生消费纠纷及时维权。

04

办理预付卡要签订书面合同

王先生反映,他在西站万辉广场人人渔港餐饮店办了储值卡,本想着慢慢消费,但今年2月他再次前往消费时却发现该店关门歇业了,储值卡里剩余的钱无法退还。

办卡等预付式消费已成为投诉顽疾。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办卡前未被告知重要条款,实际消费限制多;二是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前期交费容易,后期退款难;三是商品或服务质量与承诺不符;四是商家转让、倒闭后,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引发群体投诉;五是部分商家以低价优惠为诱饵,诈骗钱财,卷款“跑路”,使消费者遭受重大损失。

消费提醒: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尽量不要一次性存入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财产损失;办卡消费要签订书面合同,口头承诺不可信;办卡消费要索要票据,并妥善保管;办卡消费发生纠纷,消费者可及时到消协或拨打投诉,遭遇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嫌经济诈骗的,请拨打报警。

省消协发布年消费维权事例

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坑

3月11日,省消协对外发布年消费维权事例,其中涉及ETC信息安全有漏洞、房产中介陷阱多、教育培训名不副实、黄金手镯以旧换新短少克数等问题。

事例1:ETC信息安全有漏洞银行配合整改

年9月27日,王女士投诉,9月26日她收到建行发来的ETC卡扣费信息,内容是其名下的车辆途经玉门收费站的扣费记录。类似的信息她还收到过数条,但她从未到过或者途经信息中所称的地方。她前往办理ETC卡的建行兰州金昌南路支行查询,工作人员的答复无法使她消除疑惑。

省消协向建行兰州金城支行发出查询函,并请答复王女士手机绑定其他车辆ETC及开户行信息的原因。金城支行表示:恳请消费者谅解,并积极整改;暂时关闭短信通知功能;尽快联系其他车主做变更;积极联系高速公路管理局,尽快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事例2:保险纠纷投保人终获理赔

年7月4日,马先生投诉称,自己现居住的和政县××镇××街的房产位于河道口附近,存在危险。年11月9日,他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州中心支公司购买了保险,缴纳了元保费。年5月31日,洪水袭来,他的房产损失严重。当他联系保险公司前往查勘、理赔时,却被告知因投保地址并非他现居住地的房产,不能理赔。

临夏州消协工作人员指出,此次纠纷因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失误而导致,保险公司需重新制定理赔方案。最终,经过30天、先后8次的调解,年8月7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州中心支公司向消费者理赔1.5万元,双方达成和解。

事例3:房产中介隐瞒信息退还全部费用

年8月31日,苏女士经酒泉太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介绍看中了一套房屋,支付元服务费和1.46万元房租后,却得知该房屋属于廉租房,不能出租。苏女士要求退还元服务费和1.46万元房租,但经营者只退还租金1.36万元。

肃州区消协工作人员指出,太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刻意隐瞒房屋真实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立即退还元服务费和剩余的元房租。

事例4:女士以旧换新遇“坑”商家补足数量

年5月14日,芦女士在嘉峪关市中国黄金专卖店用旧手镯更换了新手镯,后发现少了6克。芦女士要求补足克数却遭遇推诿。

嘉峪关市消费者协会长城分会工作人员指出,经营者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经过多次调解,最终,经营者按照黄金市价为消费者补足克数。

事例5:教育培训名不副实退还消费者费用

王女士投诉,自己花1.91万元为孩子在张掖市甘州区爱荔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购买了早教课。但报名后发现,该培训机构随意频繁更换老师、随意更换上课时间及上课内容。王女士提出退学退费要求,遭到拒绝。

消协工作人员指出,经营者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教学,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过多次调解,经营者在扣除相关合理费用后,退款元。

事例6:预付货款产生纠纷商家全额退款

年3月25日,王先生投诉,年12月31日,他向陇西县宏盛源农资经销部预付了元订购化肥,商家承诺年3月中旬提供他所购化肥。年3月,经销商却称受疫情影响,化肥进货价格普遍上涨,要求他补足差价。他希望涨价部分双方分担,经销商不同意。他要求退款,但经销商不同意。

消协工作人员告知经销商,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提供货物,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经销商全额退款。

事例7:购买奶粉引发纠纷女士获得赔偿

年5月6日,吴女士在庆阳市西峰万国汇进口商品旗舰店花元购买了荷兰牛栏婴儿配方二段奶粉4桶及2盒米糊粉。回家后,她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zn/26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