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众多卫所。北方的卫所主要用于防御蒙古的入侵,而南方的卫所则肩负防御倭寇、维护治安和保障漕运等职责。
在洪、永年间,各地的卫所军队承担着治安维护、防御边境和保卫京城的职责,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然而,卫所制度本身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一是兵力过于分散,其二是出征时士兵与将领之间缺乏相互了解。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特别是在北方,蒙古骑兵常常以压倒性的兵力发起突袭,因此边防将领必须集中优势力量应对。为此,边防将帅从辖区内各个卫所的军队中抽调了精锐部队,进行集中训练。这支部队完全由将帅直接指挥,这就是所谓的“营兵制”。
明初,边防及各省卫所的最高军政长官为都指挥使。然而,在战争时期,朝廷会派遣领兵的大将来统筹军务,这些大将被称为“总兵官”。因此,明初的总兵官实际上属于临时任命的职位,并非正式的朝廷官职。
在洪熙元年,总兵官的性质开始趋向地方化。朝廷派遣四位总兵官分别驻守各边疆,并在总兵官之下设置副总兵、参将、游击等官职。至此,总兵官取代了原来的都指挥使,成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由于总兵掌握军权,对朝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后来设立了巡抚、总督和督师,以便加以制衡,逐渐形成了以文制武的基本格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在总兵官驻守各地后,营兵制度逐渐形成,其基本职能如嘉靖时期宣大山西总督所言:“各边镇的守备官包括总兵、副总兵、参将和游击。总兵负责一镇之兵,称为正兵;副总兵统领三千兵力,称为奇兵;游击分领三千兵力,往来防御,称为游兵;参将则分守各路,东西策应,称为援兵。”
可以看出,在嘉靖时期,基于营兵的基础衍生出了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四种说法。许多读者可能对这些兵制还不太熟悉,接下来御史将具体讲解。
一、正兵正如前面提到的,总兵直接管辖的军队被称为正兵(在明朝后期改为标兵)。正兵的职责不仅包括护卫总兵,还承担着随时警戒支援、防备秋季边境入侵以及与各镇协同作战等任务。
随警策应,是指总兵作为一镇的主要将领,肩负全镇的防务重任,因此无论本镇何处出现警报,他都必须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同时正兵也需随同总兵一起前往。
“防秋摆边”指的是在秋季提高警惕,因为这时战马膘肥体壮,加上粮食正值丰收季节,蒙古军队通常会选择在秋季入关抢夺粮食。因此,各边境地区在此期间必须加强防御。
诸镇协同防御,是指一旦发生重大边境危机,总兵须在总督的领导下共同应对。以嘉靖初年为例,河套蒙古侵犯固原镇时,总制杨一清下令固原总兵郑卿前去追击,同时命令宁夏总兵杭雄率领本镇正兵和奇兵前往河西参与防守。
二、奇兵奇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出奇制胜来取胜。由副总兵统率的部队被称为奇兵,其主要任务有三:首先是待命增援,其次是设伏防守,最后是长期驻守。
待报赴援,意指当本镇或他镇发生警情时,立即率军前往支援。驻扎在榆林的奇兵,一旦得知大同或宁夏有警情,需随时做好支援策应的准备。
副总兵通常驻扎在镇城,但在战争时期也会被派遣到其他地方进行防守。与总兵和参将相比,副总兵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支援,起着救火队的作用,因此其守土的责任相对较轻。
奇兵援助,是奇兵的日常职责。奇兵的作战任务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仅局限于本镇,许多时候,当其他镇的战事紧迫时,他们也会迅速前往支援。
设伏防守,是指在本镇可能遭受侵扰时,在关键的城堡或关隘布置奇兵埋伏。比如在嘉靖四年,河套蒙古即将侵犯,总制杨一清命令延、宁二镇的奇兵和游兵进行设伏。
三、援兵援兵归还给参将统领,参将和其援兵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本路。各路需协调配合、兵员协作、支援其他城镇以及防御秋冬边境等工作。
参将的首要职责是保卫他所负责的防区,即所谓的“一路”。如果该防区发生警情,参将必须率领其部队前往支援。正如《明史·并制》所述:“参将分守本路,东西策应。”
各方配合,不仅要保卫本地,还需相互救援。例如,在居庸和紫荆两处关隘,各设一名参将,旨在根据需要互相支援。
诸兵合作,是指在重大战事发生时,援军需与正兵、奇兵以及游兵协同作战。
在特殊情况下,参将不仅承担游击职责,还负责率兵支援其他城镇。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大同发生兵变,朝廷下令辽东都指挥使担任参将,率领三千兵力前往救援。
不用多说,防秋摆边的职能与正兵相同。
四、游兵游击所统辖的游兵主要是为灵活机动的出击而设立的,通常没有固定的防区。游兵的主要任务如下:
驻守本镇,游兵常驻于此,时常训练兵马,以壮大声威。虽然没有固定的防区,但如果敌人入侵附近地区,游击队也必须参战。这与参将各自守护自己的领土颇为相似。
在支援其他城镇时,邻近的镇子即使有警卫,游兵仍需听从调派前往支援。例如,嘉靖初年吐鲁番侵犯甘肃时,杨一清命令陕西的三千名游兵前往甘肃增援;又如嘉靖二十三年,顺天巡抚报告蒙古军队计划从喜峰口入关,由于本镇兵力不足,朝廷便指示辽东的游兵前去支援。
入卫京师之初,蓟镇偶有警报时,各镇会派出游兵入卫。入卫的兵士都是从各镇精选的精兵,通常由游击统领。这些入卫军队在到达京师后,其编制会从原本的营兵转为京营编制,不再受原镇总兵的指挥。
显然,从嘉靖时期起,九边的防线以营兵为核心,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为主力,相互支援、协调配合,构建了一条保卫大明江山的北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