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
五月十二日下午二时半,于桐乡市青少年宫召开桐乡书友聚会,商议有关成立读书会事宜。经讨论,读书会名称暂定为“梧桐阅社”,为桐乡市读书人、爱书人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民间读书社团。决定创办会刊《梧桐影》,为纸质本刊物,以发表书评、书话、读书随笔为主,突显读书特色,兼及地方文史。第一期由钟妙明资助出版,夏春锦责任编辑。参会人员共有十一人:张天杰、吴浩然、闻海鹰、余荣军、钟妙明、朱慧娟、陆建华、徐飞、杨大忠、陈勇、夏春锦。各位分别对会名、组织形式、地址、时间、组织机构、费用、会刊创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读书会和会刊的名称均为吴浩然提议,源自丰子恺漫画《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七月十四日下午二时许,《梧桐影》创刊号首发品读会在桐乡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举行,共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他们是:张森生、张振刚、盛群速、闻海鹰、徐飞、高逸仙、陆晓彤、徐玲芬、张天杰、陈爱军、沈娟华、徐杏芬、陈滢、周春英、彭丽芳、俞翔、李大略、夏春锦、梁英、陈霞梅、石伟萍、朱慧娟、许雅颖、车成杰、陈勇、钟妙明、朱莉韵、俞伟远、吕志江、何明富、董树荣、马国海等。
武汉书友万康平作藏头诗一首祝贺《梧桐影》创刊:“贺语寄浙江,梧林引凤凰。桐高荫还密,影重书尤香。创举繁华锦,刊登好文章。成鱼虽曰蠹,功在琅嬛乡。”
七月十五日嘉兴在线以《梧桐影创刊号正式面世》为题,对首发式作了报道。报道说:“该杂志设立了‘芸窗书谈’、‘书林折枝’、‘江南拾遗’等六大栏目,不仅包括隽永的书评书话,也有清新的读书随笔,成为文学爱好者读书交流的绝佳平台。”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刊《悦读时代》执行主编徐玉福发来贺联:“《梧桐影》创刊以联为贺并示春锦兄:梧树春荣影动地;桐乡锦绣书撩人。”
七月十七日嘉兴范笑我在听讼楼博客中对《梧桐影》做了介绍。
七月十八日嘉兴市文化网以《梧桐阅社社刊梧桐影首发品读会在桐乡市图书馆举行》为题,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七月二十日山东周村《旱码头》副主编袁滨留言:“大编《梧桐影》毛边一册拜收,甚感。虽是薄册,却满华章;虽是民刊,却胜官腔;虽是初航,却斩风浪;虽是幼桐,却引凤凰;虽是酷暑,却增清凉。美哉善哉,华夏独芳。”
七月二十三日沈阳宋光青博客中说:“雨季少不得乌云翻卷,狂风顿作。而一切过后,人心的畅快又如甘霖洗过的清新早晨。春锦兄一封薄薄的邮件,就在这样的早晨落在我的手上,一股清新已然透过信封弥漫了出来。《梧桐影》创刊号,终于在万物勃勃的七月诞生了!我为书香之园——桐乡梧桐阅社的组建而艳羡欢欣。向春锦兄及桐乡的书爱家们祝贺致敬!桐乡书爱家把‘梧桐影’词牌名用于会刊,深怀着读书人爱书人的厚重情怀,为书香之林添了新绿。”
七月二十四日山东《新泰文史》主编阿滢对《梧桐影》提了一些建议,并说刊物的版式、用纸、印制都很好:“杂志起点高,我只能挑出这些小毛病。”
七月二十六日武汉万康平:“该刊(西安《艺文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和《梧桐影》一样,装帧高雅(都是崔文川先生设计),极富品位,皆是今年民间读书界出手不凡的好刊,定会受到大江南北书友的喜爱。”
七月二十七日兰州马智勇留言:“第一感觉太棒了,无论是印刷,还是设计,以及稿件质量,均为民刊中的翘楚。”
南京藏书家薛冰:“贵刊电子版收到,很高兴您又在营造一片新的读书园地,而且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想来定会受到读书人的欢迎!如能有纸本,当然更便于阅读和保存。”
七月三十一日湖州张建智网信:“《梧桐影》二册已收到,文章选得很好,读而有味。我差不多全读了,在那天一直读到深夜。湖州一晤甚喜且加深了彼此印象矣。现发上拙文,有错字处请校。”
八月三日湖州徐重庆信:“十六日来信并惠赐创刊号《梧桐影》一册拜收到,至为欣喜,多谢千万!昨晚增清老师过访,亦谈起您。刊物编得不错,编排印刷亦佳,这要使您花费不少精力。除人力外经济是最大问题,不少民刊均因此而停刊也!有合适的文稿,当会寄您乞审!”
八月四日长春孟庆德为《梧桐影》撰写了赏评专文在各读书网站予以推介。
八月八日包头《包商时报》执行主编冯传友博客中说:“桐乡市几位读书人创办的读书杂志《梧桐影》,各地网友相继收到并炒成一片,老饕却在焦灼之中望眼欲穿。其实,责编夏春锦兄在七月十七日(桐乡邮戳)即已经寄出,到达包头是七月三十日(包头邮戳),整整两周的时间,送到单位估计应该是三十一日,可巧这天是我操持的会议报到的日期,不在单位,昨天回到单位方才从邮箱取出,晚看了整整一周。从书中我们知道,《梧桐影》是桐乡几位爱书人创办的读书刊物,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能筹集到资金更好,筹集不到,还要自掏腰包出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崇尚文化、崇尚书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太值得在祖国大地大加宣扬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忙着赚钱、招小姐、找二奶、买别墅,而桐乡的这些爱书人,却把他们的精力和金钱,用在弘扬祖国文化事业上,这种精神不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吗?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从版权页,我看到,刊名题签为丰一吟先生,装帧设计为崔文川先生,责编是夏春锦先生。创刊号刊发了当今读书界大佬徐雁的文章,为卷首语;大家有曹文轩先生、丰一吟先生;闻名全国的读书人有朱晓剑、黄岳年、阿滢、张建智等,这等阵容,令人惊喜,也令人充满了期盼和信心。”
八月九日江西胡磊春网信:“见赐《梧桐影》收得多日,诸事杂陈,未能及时回复,致歉。江南炎夏,酷暑难耐,于事茫然,唯读书方可求得心静,不知兄认同否。我兄勤奋多才,教书而读书,自有便利所在。编得《梧桐影》,品格不俗,再续民间书声,书香社会可期也。”
八月十三日西安理洵博客中说:“收到浙江桐乡夏春锦寄赠梧桐阅社社刊《梧桐影》创刊号是比较晚了,是一群好读书的读书人自发结社创办的一个同仁刊物,有着民间的属性,刊名由丰子恺的女公子丰一吟题写,字体很有些子恺先生的风骨,封面是很熟悉的文川书坊设计的,卷首语则由徐雁教授操刀,整体风格便能想象出一二了。……在刊物的起步阶段,办刊的人,都有很好的愿想,而且刊物定位的层次也不低,但隐隐之中总让人担心一种坚持的力量,这些年,好些个办得不错的读书类刊物办着办着就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遗憾,像南京《开卷》一样能够坚持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了,这是一个纯文学,或者纯读书类刊物不好生存的年代。”
八月十九日叶瑜荪转来吴蓬赠送的《江南农耕文化系列长卷》和《美术之友》二〇〇八年第四期,两书封面均有题款:“赠《梧桐影》补壁/吴蓬。”
八月二十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龚明德教授寄赠《书生清趣》题签本,扉页上写有短简一封:“大编《梧桐影》妥收并拜读了,在民间报刊之书林中,这后起的一种,值得重视,因为编印得颇好,文川的装帧也不错!祝贺!”
八月二十一日《南湖晚报》“悦读坊”版面中的“嘉兴书事”发布了颜剑明撰写的一条有关《梧桐影》的消息。
八月二十五日上午九时,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举行读书社活动,参加人员有:郁震宏、张天杰、朱莉韵、闻海鹰、陈勇、王净、余兮、杨玲玲、夏春锦。大家围绕读书社的组织机构、读书社的工作分工、杂志的续办、第二期的栏目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社长一职先空缺,在有理想的人选后再确定。同时推举闻海鹰、张天杰和夏春锦三人为副社长,闻海鹰、张天杰、朱莉韵主要负责读书社相关活动的开展,夏春锦主要负责《梧桐影》的编辑,为执行副社长,王净和余兮协助办刊。
八月二十七日武汉毛本栋博客中介绍:“这册《梧桐影》的创刊号,最初在理洵先生的博客中看到,是一本民间读书刊物,很有品位和追求,第一眼就喜欢得要命,况且我对创刊号一向有偏好,益发渴望捧读和收藏。好在春锦先生不吝赐爱,遂了我的心愿。喜欢它的绿色封面,喜欢封面上丰一吟先生的题签,尤喜封底吴待秋(吴徵)的山水书法中堂立轴,山水古色盎然,书法俊美飘逸,联文情韵悠然——‘柁声软学吴儿语,酒味很如京口兵’。扉页选印一帧丰子恺漫画‘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刊名出于此,别有一番意趣。丰子恺亦是桐乡人,九泉之下定会欣然颔首。”
八月二十九日吴蓬来电,夸奖刊物无论是文章质量还是装帧设计都显示出很高的水平。他回顾起自己的自学之路,说读书好,要多读书,嘱咐今后刊物出来每期务必都寄给他。
金卫其博客中说:“近来喜欢上篆刻,去嘉兴买了一大堆青田石试刀,手感不错,学生时代的篆刻功力发挥了很大作用。梧桐阅社成立后,还没有一方章,特刻之。”
九月一日山东作家自牧从济南寄来请老作家李心田题写的“梧桐影”三字。李心田是小说《闪闪的红星》作者,今年已八十三岁高龄。
九月四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宫立发来信息:“看你博客知《梧桐影》第一期反响不错,值得祝贺!不管是民刊,还是各种公开出版的大报小报,关键是要有特色,要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这一点还是需要你们编辑部同仁好好做一番文章的,别人不敢发的文章,你敢发,别人删减的文章,你能全文刊发,等等,途径多多,关键是作为主编您的胆识。加油,兄弟。”
九月十日沈阳宋光青特意为梧桐阅社刻了一枚印章,博文中说:“看完浙江桐乡夏春锦兄责编的《梧桐影》,就心生为梧桐阅社治一方小印的冲动。就似当年热爱辽教社的爱书人俱乐部,特为俱乐部治印‘爱书人’一样。只是没有事先征求春锦兄和梧桐阅社全体会员的意见,冒昧行事了,相信春锦兄只能高兴不会怪虫的。奉上拙印,以表对民间书社梧桐阅社和《梧桐影》的敬意和祝贺。”
九月十四日南京大学聂凌睿硕士发来网信,其中说:“开卷《梧桐影》,真是喜不甚喜,文章篇篇耐读,字字玑珠。刊物的装帧、排版都可称一流。这种微微泛黄的纸质对于保护读者、书友视力是大有好处的。民刊办刊资金有限,您在经费可贵的情况下,保持刊物质量上乘,真是难能可贵。细看您刊登在刊末的‘编后记’,可知虽然刚创刊,但是贵刊弘扬地方文献,传播书讯信息,挖掘藏书历史,白癜风用什么药膏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bbts/2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