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作家丨李保军拜访鲁正葳老师

阅读李保军:拜访鲁正葳老师今年5月27日,我从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发自某著名门户网站的一篇文章《写作是我心灵的需要——访问作家鲁正葳》,是一篇采访我省著名作家、资深女报人、优秀记者鲁正葳先生的报道,当时我就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并附加了一点说明,略为:说起鲁老师,跟她的认识是这样的,年,我还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做编辑,同办公室的是一位甘肃出版界令人尊敬的前辈魏宏泽先生(笔名雪犁。已故),他送我一本他责编出版的新书,书名《永恒的追寻》,绿色封面,雅致的装帧设计,内容是一些现实人物的报告文学。逐篇读来,深为作者大气有力而又不无细腻生动的文字技巧、娓娓道来深隽有味的叙述风格所吸引,作品对于小人物小事件的把握和对于大意义大主题的开掘阐发,无不老到,至为喜欢。几天后作者来访魏先生,却是一位年在50岁左右的女性,干练而优雅。她就是鲁正葳。时在兰州晚报社供职。因为对其作品很欣赏,也真心期望以后会与她合作,因此就其作品中个别篇什可以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展开表现的可能,进行了讨论。嗣后就是她创作一部长篇政论式报告文学——《西部大开发》,书稿系统立体地解析论证了西部开发之发韧其实就肇始于西部自身,是西部的民众的愿望催生了西部的开放开发,因此西部大开发与其说是自上而下的号召动员,毋宁说是西部民众的自觉行为更准确一些。因此中国西部大开发,是顺应民心顺应时代潮流之举。资料之丰富翔实,事例之鲜活生动,立论之高屋建瓴,视域之开阔宏大,笔触之雄健流畅、描写之张弛有度,令人拍案。书稿的文字和风格,无论是作为编辑抑或作为读者,我个人非常喜欢。该书的出版由我和敦煌文艺出版社的富康年先生共同做责任编辑,他也非常欣赏该书,在编辑过程中,因为鲁老师提供了数百幅表现西部开发进程的影像资料,我与富先生曾就该书的开本、版式、装帧、材料做过多种尝试,最后规格确定为当时才开始流行的所谓国际大32开本,内页用轻型纸,这种开本和材料的使用,在当时的甘肃人民出版社范围内尚属首次。我们二人一起到排版公司,将大量的照片一张张地挑选,摆放,而后又别出心裁地在出血图片的下方或切口留白处,转引一小段一小段的书中警句妙语,……总的说来,此书的出版在书界引起了比较普遍的好评。——是为插曲。上面这些文字,也不是我的当场即兴补记,而是出自我写的另一篇文章。文章记叙十多年前因故与鲁老师的一次未成功的合作,涉及围绕此次合作而产生的七七八八的琐屑旧事的公案,本来也属于不愿再翻起的一页,但因为看到了这篇报道,而我自己有关鲁老师印象的表述正好出现在这篇文章中,就摘了出来,作为转帖的说明。但绝对没有想到鲁老师自己也看到这些文字,并且通过好几重的关系找到了我的电话——本来我们应该是留有对方的电话的,但几经各种变化及其电话变动,我们竟都没有了对方的电话,好在有共同的熟人和朋友,真正的失去联系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曲折地又联系上了。需要说明的是,《西北大发现》一书出版后获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兰州市首届文艺创作兰山文学奖银奖;著名文学评论家管卫中先生曾著文给予极高评价。同时在上面转述的文字中,有一句叙述也是不准确的,第一次见到鲁老师,她就接近六十岁了,而不是我所说的“五十岁左右”。在电话中寒暄了几句,鲁老师说,“今天在网上看到你的跟帖,那个时候你们都对我那样支持,可惜有些事情没有做成,看到你的跟帖,又感动又伤感,……”令我感到特别诧异的是,鲁老师居然也上网,而且也看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ygushi.com/lzwbfz/18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