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节目曝光,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曾组织多批干部公款出国旅游据介绍,自2007年8月份以来,一共有9批51人公款出国旅游其中,有一位叫袁玉清,他是原煤炭工业局的副局长他的出国发生在“5·12”大地震后袁玉清等人一趟出国旅游共花掉119万元,喝酒喝到眼出血
这条新闻,让百姓心恨,恨到眼出血
这几年间,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奢侈消费甚至公款赌博的新闻可算得上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闻,我们不能只看主人公职务和名姓的改换,及他们“喜好高级西服”和“喝酒喝到眼出血”的现象我们更应该问问,为什么袁玉清们巧立的名目能骗过一层层的制度,为什么他们公款消费的花销那么容易报销?
实际上,根治公款挥霍享乐只需要四个字——“阳光财政”只有兰州晚报官网保留并尊重纳税人“知道公家的钱花在了哪里”的权利,并监督其是否花在了该花的地方,花在了该花的人身上,让公款的去向始终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有效地遏制公款被私用、被挥霍、被蚕食、被侵吞的现象 蔡宁祯
袁玉清值得关注,一是因为他公款消费几至病态;二是因为他不管国难当头,只顾自己享乐这两点,可以成为新闻抓人眼球的焦点,但不能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袁玉清可以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好合适的出游时机,给媒体抓了焦点;但作为负有舆论监督之责的媒体来讲,批判矛头不能仅仅指向“国难之时只顾享乐”这一点上,更加锐利的剑锋应该指向公款享乐本身
事前监管似乎总是敌不过一些人的腐败智慧袁玉清为出国玩乐而提供的“购买设备合同”、“出国考察兰州晚报报电子版学习”、“出国签约”的材料几乎全是虚假的事前辨别其真伪,在我想来,也许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比方说“购买设备合同”不可能是单方面的,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就有可能从合同的另一方得到落实,可惜的是,没有人这样做事前监管似乎成了一个耳聋眼花的老年痴呆者,给个棒槌就能当针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事前监管实际上是“聪明”的,也许这些材料不需要求证,一眼就能看清真伪,只不过看破不会说破,好落个“你好我也好”事前监管形同虚设,事后审计报账可能随之装聋作哑,事前事后监管制度因此皆形同虚设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