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籍画家林文德昆仑祭

点平和大城小事→点右上角“...”→选“设为星标★”

平和大城小事

讲述柚乡故事,传递平和身边事

点一下

一,前些天到“望昆仑”系列油画作者林文德家里泡茶,听他讲耗费了他三年多时间,多次奔波于昆仑之源的帕米尔高原,创作了70多幅作品的经历。我氤氲在老家的白芽奇兰的茶香里,望着厅外他家庭院满院子的花草树木,在春天里葱茏,我在想着一个问题:一个从小在林和乐(林语堂的小名)生活过的村子里长大的平和板仔油画家,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昆仑的巍峨、帕米尔高原的苍凉、雪山的神圣、塔吉克族淳朴的民风?辽阔的草原,自由的羊群,奇崛的雪峰,高原上的朝晖夕阴、山光峦影……西北高原的高古苍凉,昆仑山宏伟高峻,是如何给他大气磅礴,深沉激荡的笔触呢?我查了昆仑山的地理资料。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四川境内,全长约公里,平均海拔-米,宽1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脉东接秦岭山脉,中华至此分南北,巍巍昆仑依然成为中华民族之脊梁和象征。它被称之为“万山之祖,万水之源”。是什么原因使这个87年毕业,当了20多年的老师的人,挥手告别体制内安逸日子,成为一个体制外的自由画家?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画了许多题材,做了许多艺术探索之后,使他在年毅然决然出行,迫不及待奔赴南疆……先从乌鲁木齐往南行,经天山到昆仑;再从喀什一路往北,奔向帕米尔高原?从他给《光明日报》的投稿(发表于年2月1日)的署名文章看,他自己说是因为受到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震撼影响。而我,说实话,对昆仑的最初了解始于毛泽东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其余的,我对昆仑便一无所知了。二,不管我有多少好奇心,有多少疑问,但事实就是如此,今天的林文德,已经是全国公认的,专注于昆仑山艺术绘画的开拓者;一个专门研究昆仑文化的学者。我从他获得的一系列得奖,还有全国各地不断邀请他去做专题展览,学术报告,就是最好的说明。至今为止,在北京文化部所属的恭王府,福建省只有三人获此殊荣,在这里举办个展。他就是其中之一。讲到此,我突然想到一个名词:“社祭昆仑”。“昆仑”这个词其实一般人是很混淆的。它的一个词意是指社祭时所用的祭坛,亦称“昆仑坛”。祭坛当然有着极为神圣的地位,是能够通天地神灵的。而神话传来传去把昆仑山和昆仑坛混为一谈,昆仑山也就成了《淮南子》等书中的天帝居所、“圣山”了。不管是昆仑祭还是昆仑山,都是神圣无比。我们从《大荒西经》里说的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昆仑山主发源地不是汉民族的聚集地,但却成了汉民族的文化发源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我跟林文德聊昆仑,发现他跟所有的汉人一样,对昆仑有一种从古至今的文化崇拜。而且这种崇拜已经超越一般人对昆仑的情感。他已经成了“社祭昆仑”文化祭坛的虔诚祭拜者。他说,“现在,我手机上收藏的资料几乎都是关于‘昆仑’的文化,我希望自己既是画家又是学者,突破自己,专注做‘昆仑’文化的绘画创作和研究。”他已经把“昆仑祭”当做自己毕生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方式了。而他的“昆仑祭”不同于一般人之处就在于,他的虔诚与献祭方式不是宗教祭品,而是他的昆仑油画。正是在这一点上,他更显得难能可贵。三,昆仑山与天山和阿尔泰山和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奇特地貌!就在这样一个奇特地貌里,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而真正宗教神话中的昆仑山,则是位于青海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的“昆仑仙山”。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昆仑山是华夏命门之所在,正是因为道教是中国最本土的信仰,由此中国人开启了对昆仑山的宗教崇拜的浓厚文化血脉的源头;开启了中国人从宗教上崇拜昆仑的文化阀门。当今天我们听见“大昆仑”这个词时,所联想到的必定不止于以昆仑山为轴心的巨大地理区域和绝美风景,更包含着对一种文化源头的无限敬仰。但只有林文德,他才从艺术的独特视角,以文化的品味,来祭拜昆仑。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的昆仑,是他文化情感灌注,自己生命理想的“对象化”。我们看他的昆仑画作,不仅能看到一座座文化大山伟岸雄奇,而且还能“听见”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诸如此类的历史故事,动人心魄,让我们有一种余音绕梁之感。从他的画面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我们能看到,形成于昆仑的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好像我们看着看着,就听见传说中的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甘冽清甜,让我们口中留香。看着他的画作,我好似听见《穆天子传》中讲的“穆王八骏渡赤水,昆仑瑶池会王母”的故事传说。昆仑山的仙主西王母,在她的“瑶池”……海拔米的昆仑河源头黑海,沐浴在湖水清瀛中,全身戴满新疆和田昆仑山麓出产最高质量的美玉,周围都是龙,凤、龟、麟这些“四灵”(《礼记·礼运第九》)。特别是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昆仑为龙之首,摇动中华文化的节奏。出于对昆仑艺术的虔诚,林文德的“昆仑祭”让我感动,让我心驰神往。我们聊天中,他告诉我澳门大学邀请他去做为期十天的个展与学术报告。作为公对私的邀请,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因为他的昆仑画作画出了“一带一路”,他的意义被行内外所认可。所以,在我们聊天后的两天,他的澳门行就得到批复了。在此祝福他澳门行成功!写于南靖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年11月被海选进入首届“中国当代城市生活”肖像进行时全国展(北京)。15年5月被选由丹麦、美国、俄罗斯、挪威等十三国参加的第五届“J.C.雅各布森奖”艺术展在欧洲的联展并获优秀作品奖。15年10月,被邀由文化部恭王府唯一主办单位的“一带一路-望昆仑”个人油画作品展(北京)。??16年5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望昆仑”个展,并拉开全国巡回展览序幕。16年5月,参加“艺术厦门”获优秀作品奖。16年9月,被邀参加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并获优秀创作奖(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16年8月,“望昆仑”系列作品图片全部被收录进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16年9月16日,“一带一路-望昆仑”个人油画展在吉林举办。?国内主流媒体对其作品进行跟踪宣传如下:央视数字频道、央视书画频道多次、《中国文化报》多次、《中国艺术报》、《光明日报》、《中国工商时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多次、《常州日报》、文化部恭王府网、刘海粟美术馆网、张雄艺术网、化龙网、常州晚报网、兰州数字网等等。

来源美篇/学文坂仔人坂仔事

免责声明:所发布整合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代表本号立场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ls/26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