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唐翰存作家红日赶上了非虚

[作者简介]唐翰存,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知名评论家。

赶上“非虚构”

——兼谈潘红日的小说《报道》

文/唐翰存

现在流行一种叫“非虚构作品”,写出来的东西既不像报告文学,也不像小说,当然更不是新闻通讯。这种东西还是文学,只不过它给人的现实感要强烈一些。文学借鉴现实故事、新闻要素,纳入其叙事结构中,使其中的某些情节、情景变得与现实不可分割,或者说零距离。对作家个人来说,这是有益的尝试。余华的小说《第七天》、贾平凹的小说《带灯》,里面就融入新闻因素,让人觉得小说里的那些事,就是现实中发生着的事情。近读诗人阿信的一首诗歌作品,叫《毒蘑菇》:

据《春城晚报》报道:

“这个婆婆真奇怪,我年年

都在急诊科遇见她,每次

都是因为吃毒蘑菇中毒。”

医院,急诊科

王锦医生,昨天告诉记者。

难道是因为

难挡菌子的美味?正在病床上

输液的婆婆,告诉记者:

有一年,她

吃毒蘑菇中毒后,产生幻觉

见到了去世多年的女儿。

为重温这种感觉,8年来,

经常

冒险,吃

毒蘑菇。

这首诗的内容完全摘自搜狐新闻,作者只是依照诗歌的节奏分了行,改动了标点,读起来还是很震撼的。连诗歌这样依赖想象和个人才情的文体,都可以对生活题材作如此处理,可见文学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难以分舍的关系。

世界本身就是伟大的作家,是伟大的虚构者。自有天地以来,造物的秘密,为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提,也为文学的“模仿说”给出了原本。人类社会的丰富和离奇,是不能穷尽的,也无法完全洞察,乃至于现在,生活常常走在了艺术的前面。现实的虚构能力教会了许多作家在面对现实时产生态度上的转变,或者,他们一开始就懂得文学与现实如何通约。与其闭门造车,虚构一些没什么新意的故事,不如扑下身子,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从现实中观察人情事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实证。文学不光需要虚构,也需要实证。实证就是去了解,要去研究,对于写作对象有一个老实的态度,有一颗不断贴近的心。当年有人问沈从文小说怎么写,沈从文只说了一句话,叫“贴着人物写”。应该说,沈从文的小说是比较清灵的,里面“供奉着健康的人性”,可是那种“健康的人性”要通过形形色色的“人”来支撑,没有一个个逼真务实的角色,“健康的人性”就会坍塌。杨显惠的小说《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披露了几段历史伤疤,那么震撼人心,那样的小说,绝不可能想当然地“虚构”出来,而是走了许多路,接触许多当事人,用脚步走出来,用录音笔采访出来的。今年7月份去甘肃武威讲课,间隙,和《末代紧皮收》的作者李学辉散步交流,得知他花多年的时间和精力,骑自行车去乡间野外寻访、采风、记录,期间不乏历险,才积累了许多独特题材和民俗资料,写起小说来才觉得从容、踏实。

这样的作家在中国有一批,四川的阿来也是,生态文学作家徐刚、哲夫等人也是,广西的潘红日也算其中一个。

近读潘红日的中篇小说《报道》(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年第7期),觉得这是一部实证精神十分强烈的小说。作为“文联三部曲”之一,《报道》延续了潘红日一贯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风格。此前,笔者曾在一篇文章里评价他的长篇小说《述职报告》:“作者至始至终,都以一种非常扎实的文风去完成他所要表现的东西。他的叙述,不拉花架子,不故弄玄虚,而是实打实地写,内敛地去写。”这篇《报道》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报道》看上去比《述职报告》还要务实。作者在《报道》附后的《创作谈》中,一句都没谈他怎样写小说,有什么方法,而是披露他偏远家乡的人们如何修公路,死了多少人,怎样悲壮。因为有了那样的现实故事,才有了小说。看上去,小说真的像是一篇“报道”,以一位记者的视角去描述“现实之一种”,作者似乎没有了文学的文体意识,读者读起来,也不会在意什么文体不文体,只会被故事和人物抓住。

细一想,这篇“报道”又是一篇小说。它的小说元素,很内敛地融合在故事结构中,或者说,融合在人物事迹中。借着修一段路的艰险历程,借着主人公老跛和儿子的死,小说不仅厚描了几个正面人物形象,也牵连出世道人心,牵连出对世界的诘问。《报道》表达了一定的人性内涵,以悲悯的笔触,抚摸了生存的艰难,社会的冷酷和虚伪。语体庄中带谐,细节不蔓不枝,偶尔几个闲笔,颇为生动。这里说小说元素,指的就是作品的“文学性”,叙事上的,细节上的,语言上的,在这几方面,潘红日做的比较成功,并且形成了个人的言说特色。他以扎实的文风,几乎毫无隔阂地将现实转化成小说,将小说投入现实,其作品透出的那种“非虚构”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老鸟传媒——

致力于全市文学艺术、文化及教育的解读和推广

致力于公益广告、微电影、专题片的制作及发布

致力于城市文化创意设计,让城市更有人文情怀

广告联系

老鸟传媒:打造城市终端情怀

长按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16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