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千年古籍,讲述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

俗话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首批命名的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谓千姿百态,各有千秋。名列其中的我州东乡县坪庄乡韩则岭村因发现的一部牛皮封面阿文《古兰经》而闻名,围绕这部千年古籍展开的挖掘与保护工作,使该村跻身于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中。

11月24日,记者走进东乡县坪庄乡韩则岭村,参观了设在村里的《古兰经》珍藏馆,里面陈列着沙特版、叙利亚版、伊朗版、埃及版、中国版《古兰经》。浏览这些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地,囊括古今中外不同版本的经卷,就像置身于一座“博览园”。这部牛皮封面的手抄本《古兰经》,虽历经千年时光,依然保存完好,成为“镇馆之宝”。

这部手抄本《古兰经》,厚约9厘米,牛皮压花封面,封里粗织蓝布,封面长约39厘米、宽约34厘米,中亚波斯—伊斯兰风格浓郁。经书内页长约38厘米、宽约33厘米,共页,每页有经文11行。经国内有关权威专家技术鉴定,这部古籍是14世纪来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先贤哈穆则从撒马尔罕到东乡传教时带来的,成书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系国家一级文物。

记者还见到了这部古籍的影印件,历经“文革”十年浩劫,这本古籍最终失而复得。“从当初流传的民间传说,到见到古书实物,前前后后可谓坎坷曲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随行的东乡县民委主任谢学礼向记者讲述有关趣事。

早在年3月,州、县民族工作部门在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与保护的调研过程中,在韩则岭拱北发现了这部《古兰经》,因长期诵读,前后几页页边破裂和缺失,后经裱糊和补抄,全书字迹清楚,基本保存完好。这意外发现,让所有工作人员眼前一亮。东乡县民委以“工作信息”向州民委和县上进行了汇报。

州民委随即以《临夏州再现珍贵〈古兰经〉藏本》为题,以“民族工作信息”向州上做了书面汇报,引起时任州委书记冉万祥的高度重视。年6月,冉万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文字”内容及“撒马尔罕”等进行研究,让东乡县拿出具体保护措施。后经《民族日报》、《兰州晚报》等报刊相继报道,隐藏民间多年的这部古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墜鏈灏戦挶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0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