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诗人西岸深呼吸的天空,让海水放

酒是越喝越渴的海水(组诗)

■西岸(辽宁)

■朗诵:海的女儿

诗评:《西岸诗歌的美学意蕴与精神指向》

■李大为

西岸,原名王笑竹。当代知名诗人,年10月在《星星》诗刊发表远航者探索作品开始写作生涯,荣获过《星星》《萌芽》《诗刊》《青年作家》《草原》《飞天》《人民海军》《人民日报》等创作奖几十种,主要作品《异乡的海》《回忆东方》《史诗三重奏》。著有《西岸抒情诗选》。《时代大家》丛刊副主编,自由诗人,现居沈阳。

《深呼吸的天空,让海水放牧光芒》

光线眩目。

在天空中勾勒杰作。

致幻剂之油彩涂在穹顶的脸庞。

永恒,比多维的狂想更玄妙

暴风雨和阳光纠缠在一起

遗物是彩虹

雷鸣闪电和风纠缠在一起

晚祷的钟声

苍穹深幽,嘹亮的祭典

北方以北的峰峦,被灼热的酒气烫伤

海水放牧光芒,旧驳船醉卧陈年的沙滩

祖母为什么会比父亲更难忘?

泥塑似的祖母像神,更像稍纵即逝的佛光

每一秒,嚼饭哺人的吻。每一刻,暖如一盆炭火的拥抱。

每一天。仿佛一生,杂草丛生,前路飘渺

我藉据被流放的这一切向遥远鞠躬

请留下应该留下吧

在高原深处钉上一个钉子

挂上一把钥匙

别让水中捞月的歌者永运在水中

有谁曾想到天空是一堵不锈钢的墙

柔软是幻觉,是逃亡者的凯旋

天空深呼吸,秃鹰扇起飞沙走石

僧袍包裹好月光,朋友在酒中沉迷

节日让城门大开,集市上团聚着一群海盗

金币代表桔子,梦中升起果蔬

石雕恸哭,怀旧的战争爆发

没有人比祖母的老泪更神圣

她宛如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穿一件玫瑰的衣服,在夜深人静处空候

等待谁,有谁,在百年之后返回故乡

和慢慢爬山的日出去伫望平静的

海风和璀璨的波浪,史诗和幻觉一样

白昼的山岗,你看到颗粒复杂而又恍如隔世的星辰

祖母和消逝的神,手捧着果盘

最大的一粒葡萄是不是即将落山的太阳

所有瓦砾拼凑的纪念碑

所有庆祝编织没有意义的花环

是否胜过一顿朴素的粥饭

宗亲围坐身旁,巫师眯起双眼

炊烟抚摸你的脸庞,别让家常饭渐渐变凉

你要对短暂的欢乐感恩

多少年后望海的盼归人去了何方

萤火虫穿过墓园,穿过郊外的空寂

谁是圣者

我是不是可以遗忘

《爱谋杀了记忆而不是时间》

记忆在我内心深处盛开,

像雪花在最冷的冬季被点燃,

永不融化的魔力悬挂在树冠之上,

前路灯光闪烁,

命运就会千回百转

我想用诗抓住苍茫的脸,

清点一秒一秒的时间,

青春是唯一值得储蓄的钱,

转身处远远的只是看,你曾是小小的歌片,

始终被磁头灼伤,划迹比银河更遥远

那个虐杀现场,没留下弹片

迷人的信仰狂热贪婪,真理被焚,欲望和谎言

一片海里的盐,巨大封面背后的书笺,

饥饿高原上的雪山,刺破苍穹鹰隼的翅膀,游出风暴水手和他的红帆,

我收藏记忆的闪电,用闪电照亮双眼,照亮从未曾遗忘过的昨天

岁月,注视着行者

那是太阳鸟团聚的奉天,那是半张门票那是花园午后的水岸,那是半条北陵大街,整个雨后的足迹,那是迷茫的尾灯,那是斜斜的小酒馆,失语的划拳声,飘散,从未逝去的童年,永恒的潜流和蔚兰

记忆的空气,我始终看不见

一个盲诗人,伫望在金光闪耀的高原

太阳,仿佛懂得他那张因渴望而灿烂的脸

他仿佛能看见,黑暗被留下,光明会走远

他深凹进生命传译的盲区,因卑微而高贵,路过故乡,呆板而缠绵,如史诗一般

《内伤:酒是越喝越渴的海水》

词汇掂起脚尖能看见思想,

思想有时躲在山上

是一群有肌肉的石头雕像

被一个暴君的喧嚣照亮

看,圣者尚未冷却的目光

但石头拥抱在一起更像是石头

石头双眉紧锁,也有灼热的内伤

思想本身没有思想,永不沉默的

一组油画

爱的往事,两个陌路的宗亲

一个是空心人,行善在庙门之内

一个是局外人,坐在沙滩看鸥鸟返航

基本不用提纯,就能畅饮

仿佛酒就像越喝越干渴的海水

一个是苦一个是涩,非典型幻象

你最明亮的时候,你是夜晚

时空幻灭,太阳失眠

微尘穿越无限飘渺的宇宙

诗人潜水,找寻深海沉船

精神的肺部用阳光呼吸

灵魂实有,忧欢聚散

不远处,旧帆船醉卧年迈的码头

唯你,用红红的姗瑚岛礁

去赎回双亲的叮嘱与问侯

莲花中莲子的温柔与孤傲

和一阵阵来意狂饮的故人交欢

抑或回味与倾诉不期而遇的恩怨

该谢幕了酒杯

该入睡了港湾

《风暴抄袭了自己》

风暴抄袭了自己

一首好诗,爱上了洁白的纸巾

爱上了一本书,没有文字的印刷品

爱,没有了恋人

幼熊驮着蝴蝶,海豹猎杀雪花

大象长出翅膀

东北虎走出森林

炊烟爱上了南极

它注视这个世界最小的变化

希望太阳不要融化

希望月亮的表情别太复杂

风暴抄袭了自己

火山的岩浆有了厚厚的嘴唇

旅行到宇宙边缘的孩子

带上太阳黑洞的深邃

知道什么是童话知道碰碰喝干的酒杯

抄袭得到了杯盘狼藉的回报

抄袭是失败的雷阵雨

萄萄逃离祖居

罂粟改变了街市

风暴凯旋之日,成了自己的仇敌

《时间生锈,雨水久未降临》

时间生锈在岸上,海水即将干涸

岩石的碎片在冰川季撕扯

夜鸟衔来夜空中的泪滴

繁花似锦,凌晨四点钟盛开的玫瑰

你优美的指针在彩画的墙上

皆有一种亚洲的缘分,阳光的睫毛

黑夜里留下一串花蕊的指纹

长发悬空,此时红海滩上珍稀的鸟类

使秋天有了痛感

时间生锈,清贫的一杯水

泡出的一万种茶点之味

使我在侧卧间独赏高低不同的山地

草原被马群带往更远,的草原

树干伸出了挣扎的手

但海水在海水中凝结

我在祖国宽阔的额头之上

用年少的思念

拔动她如竖琴般的唐古拉山

在洪灾和饥饿里描述

蒙古利亚人种手与手之间的眷恋

你优美的眼帘映入

孕育青苹果乐园的母腹

如笨重之深秋

和感恩之上苍

雨水为何久未来临

田园里的果蔬大失所望

那期盼的面容,嵌进

夏日午后沦陷于汗水的瞳仁

深邃的有机食物似乎

又长矮了一些

多像纯洁而又无辜的亲人

西岸诗歌的美学意蕴与精神指向(之一)

李大为

西岸,当代诗人,现居沈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己的诗歌写作生涯。阅读西岸,是一种精神的受难。他的写作方式和言语方式,注定了他在与语言的纠缠和碰撞后,会使自己的心灵生出某些温暖的疼痛。比如读他的《我不确定海里的波涛会不会哭泣》:

“如今星星掉进了梦里

娘悬挂在天上

用微弱的星星喊我

喊得几乎想重新开始

劈柴生火”

每每想起这样的词句都仿佛将自己置身暗室,最后却能从心底闪烁出一点一滴的光亮,这种奇妙的感觉很多时候是难以名状的精神撕扯。

除了感情,西岸也一直在强调诗意,他喜欢在句子和诗篇里,荡漾出一片昂然的诗意。因为诗意是诗心的外化,因为诗歌必须被诗意所照耀。遗憾的是,当下的汉语诗歌写作,已经由体验性的写作转向了经验性的写作:怀想式的呓语,意象的剥离,抽象的玄思……这些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先锋写作的姿态大行其道,但丢失的确是内在的诗歌精神:诗意。

诗意的丢失,是对诗歌本质的放弃,更是对诗歌内涵的消解。但西岸的诗歌不然。当他写到爱和记忆,是“记忆在我内心深处盛开,像雪花在最冷的冬季被点燃,永不融化的魔力悬挂在树冠之上,前路灯光闪烁,命运就会千回百转”

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下,我们向西岸的诗歌靠近,会为他深邃的诗意而感染。毫无疑问,西岸的诗歌是极其富有诗意的。诗意,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参数,而是一种审美的指向。

具体到西岸的诗歌里,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西岸的诗歌有着丰盈的生命表征。也就是说,在他的诗歌里,我们能看到生命的律动,感受到生命的深度,甚至能望见灵魂的痛疼。这些我们在《爱谋杀了记忆而不是时间》的诗句:

“记忆的空气,我始终看不见

一个盲诗人,伫望在金光闪耀的高原

太阳,仿佛懂得他那张因渴望而灿烂的脸

他仿佛能看见,一切光明和黑暗

他深凹进生命传译的盲区,因卑微而高贵,如史诗一般”

可以洞悉一二。

西岸有他自己的语言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是骄傲无比的王子。他抚摸着自己的心灵,体味着岁月的蹉跎,思索着人性,遥望着历史……主体情思的高度介入,使得西岸的文本里,处处闪烁着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被人性的光辉所照耀的自己。

在时间之外,他痴迷于一份诗意的沉醉。在空间之外,他和熟悉的心灵细细低语。情感张力,在他极富内敛的抒情里得以彰显。情感深度,在他梦呓般的独语里得以贯穿。生命意识,正是这一缕缕对历史和现实的参悟,对心灵世界的发掘与追问。

通过此时的体验,而打开过去的蕴藉。通过过去的蕴藉,而生发出人生的况味。西岸,就这样自由地穿行于他的诗歌之间,略带忧郁地思考,略带忧郁地放歌!以他战争历史为题材的《柏林墙.你以黑夜的名义》诗歌为例,其中:

“世界上最昂贵的墙

用铁网和枪声编织了所有人的耻辱

世界上最卑贱的墙

毁灭归去来兮的梦想”

递进着整首诗的生命表征,炽烈的感情像一朵朵跳跃的火苗,闪烁在他灵动的文字里,最后的诗尾“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原谅。

但胜利者必须是女人,必须是白发苍苍的母亲。

柏林墙还给我唯一的诗句”词句周折无不体现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

西岸诗歌创作的精神救赎(之二):

李大为

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要指向心灵,而且要指向神灵。所谓神性的美,指的是作者要在精神的层面上沟通人神,聆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回响。或者说,诗歌中要贯穿着宗教般的虔诚,有着宗教般的意味,透洒着宗教般的氛围。那些灵性的禅言慧语在《风吹莲花在塔尔寺开放》中尽显淋漓:

“活佛,请让我和你一起赶路

僧袍飞舞,心香绽放

请告诉我

有没有更寂寞的狂欢

在山地起伏与大海静止之间

孤独的流浪夜色辽远

梦里洒满哲学的月光”

诗歌往往与宗教有缘,而诗人往往与宗教有着内在的心理契合。这不是说,诗人一定要去笃信宗教,只是宗教所传达出来的终极意识,和诗人所寻觅的远方,在潜在的精神气质上,有着某种惊人的聚合。终极和远方都指向彼岸,对彼岸的怀望与冥想,将诗人的精神世界无限地向宗教引领。作为自由主义诗人,西岸的创作领域非常宽广,情感世界也无比丰盈。我们几乎不能用“风格”这两个字,来对他的诗歌写作进行准确的定位。但神性美与宗教意识,却体现在他的很多诗篇里。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风吹莲花在塔尔寺开放》,在其诗结尾:

“有沒有不一样的温暖

有没有不一样的苦涩

有沒有永不凋谢的莲花在开放

有沒有永远在远方的故乡”

读来颇有大乘佛教《金刚经》的落达意味。

西岸的语言世界,有一种很机智的调侃,表面看起来是一份诙谐与幽默,但在语言的深处,却是一份刻骨的悲凉。这份欢愉的悲凉在其诗《海对面的阳光》中模糊放大:

“海对面的阳光

今天又覆盖在我的心上

海鸥是我的亲人

导航灯更使我无法遗忘

时空交错之间

使我想起身边的城市沈阳

和一群酒鬼痛饮

不知是对得起李白还是答谢了时光”。

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对人情变凉的慨叹。可西岸却总是不把这缕情绪无限放大,在短暂的忧郁或惆怅后,他总是能为自己的感伤找到出口。他引领着自己的灵魂,绕过岁月的迷宫,或绕过不忍回望的痛楚,缓缓地步入到一个温情的世界里。而这个温情的世界,就是充满了神性之美的情境,充满了神性意味的氛围,充满了神性话语的蕴籍。这个用西岸体构筑的神性世界,有它内在的秩序和逻辑,有它自身的合法性,有它独特的情感张力。在这个神性的世界里,西岸是潇洒自如的诗歌王子,他建构着理想,也嘲讽着当下。他吟唱着爱与美,也揭示着假与丑。两个世界在他的诗歌里交替出现,梦呓般的叙述效果就神奇地出现了。《海对面的阳光》正是衍用了这样的手法,所以在结尾处写道:

“家的模样

桃花潭水般挂在天上

映出唐朝的月光

还真照进了故乡”

读来未有承上的断肠之感。这需要相当的天赋,也需要相当的勇气,更需要相当的文化自觉。

西岸在他神性的王国里低语,在他宗教般的冥想里内醒,心灵也随之在虔诚的火焰旁舞蹈。这是一个急需文化和精神救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自我救赎来完成精神历练的时代。

诗人的精神世界是丰盈的,但诗人的痛苦和敏感,也同样是常人无法比拟的。西岸的精神救赎,正是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来完成的。而自我救赎的途径,就是向神性世界的无限靠拢,向宗教彼岸的无限靠拢。在塔尔寺,西岸写下了充溢着神性之美的大诗,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片澄澈。

在故土沈阳,他遥望着十月的大地,同样将眺望的视角指向了远方,指向了一个众神共舞的世界。也许,只有在那个神性的世界里,西岸才能找到生存与诗意并存的语言逻辑吧!

李大为,曾用笔名椰子、阿云,诗人,评论家。年12月生,辽宁大连人。年7月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大连市司法局、大连电视台、东北财经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目前任教于大连民族大学,任新闻系主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金普新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语文报》《中学生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文史》《飞天》《芒种》《鸭绿江》《诗神》《诗歌报》《草原》《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辽宁青年》《大学生》《星星诗刊》《山东文学》《沈阳日报》等国内四十余家报刊。近年主要从事文学评论的写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评论文章见诸《戏剧文学》《当代传播》《传媒观察》《发展》《社科纵横》《岭南师院学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诗林》《海燕》《飞天》《中国诗人》等三十余家刊物。年任普兰店二中“新蕾”文学社社长,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夏令营。年担任辽宁大学第8任诗社社长。诗歌及评论作品多次获奖。

《中国诗人》

主管单位:中国诗歌学会

主办:《中国诗人》编辑部

社长:李万科

名誉主编:陈美明崔春昌

主编:贾桐树安娟英

执行主编:罗继仁

编辑:张立群、芦苇岸、毕志、王妍丁、仲维平、左岸、

语伞(特约)、黄恩鹏(特约)、大连点点(特约)

《中国诗人》中诗微刊

主编:毕志

编辑制作:王瑞斌

中诗微刊投稿邮箱zhongguoshirbz

.







































白脉软膏
卤米松乳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1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