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艺武威灵渊池文李元辉甘

?????????????????????????????

千年丝绸路醉美大西凉:Daxiliang--China大西凉,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高擎文化大旗、引领文化大潮,为国人呈现饕餮文化盛宴!以品阅、品赏、品思、品析等最具价值栏目独具特色、独占鳌头,倾力打造中国著名文化品牌!让我们静享深谷幽兰,共品智慧佳作,尽赏精美风韵,同启心灵之旅!

「最受欢迎的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文化社群」

小说

诗歌

散文

书画

音乐

资讯

评论

专访

《武威灵渊池》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作者介绍

李元辉

甘肃武威人,文史学家,《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威旅游特约撰稿人。

年毕业于张掖师专政史系,年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先后在《历史大学堂》、《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贵阳晚报》、《未来导报》、《甘肃广播电视报》、《西凉晚刊》等平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六十多篇文章被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网、国学堂、中国历史网、新鲜历史网、大西北网等新媒体平台转发。

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与西木合著);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精彩看点

——————

武威灵渊池,又名灵云池,故址大约在今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一说今雷台湖或海藏南湖),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其最早开浚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史书记载来看,灵渊池在汉末就已形成,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现已荡然无存。那么,这个千年古池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它在近两千年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中经历过怎样的辉煌与败落?......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武威灵渊池,又名灵云池,故址大约在今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一说今雷台湖或海藏南湖),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其最早开浚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史书记载来看,灵渊池在汉末就已形成,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现已荡然无存。那么,这个千年古池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它在近两千年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中经历过怎样的辉煌与败落?

关于灵渊池的来历,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都野泽注》中记载道:“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这是灵渊池之名见诸于古代史料笔记的最早记载。此外,《水经注·都野泽注》还援引了王隐《晋书》的记载:“汉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有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因“泉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这是灵渊池得名的时间和缘由。对此说法,《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艺文类聚》《二酉堂丛书·汉皇德传》等历史著作中均有记载。从上述史料可知,灵渊池在汉末就已经存在,到三国曹魏嘉平年间(~)得名为灵渊池。但其确切的地址至今在史学界尚有争论。因为不管是《晋书》《水经注》《前凉录》,还是《艺文类聚》《读史方舆纪要》《凉州府志备考》等史书笔记,所载有关灵渊池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且语焉不详。正是由于史书记载不祥,且时过境迁,因此导致人们对灵渊池的故址所在地存有争议。此外,凉州古城还有一处灵泉池。《前凉录》记载道:“张骏宴群臣于闲豫堂。闲豫堂前有闲豫池,池中有五龙,昼日见有五彩,移时乃灭,水通变色,遂铸铜龙于其上,改灵泉池。”《太平环宇记》也记载道:“灵泉池,在县南城中,《十六国春秋》云:‘张玄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舒翼二丈余,集于灵泉池’。后凉吕光太安三年宴群臣于灵泉池”。这里的灵泉池是否就是灵渊池呢?灵泉池与灵渊池只有一字之差,而且“渊”与“泉”的意思也比较接近,在一些古体文学作品中常把“渊”与“泉”连用,如“入乎渊泉而不濡”,“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得宝弘农野,若见渊泉璧”等等。更重要的是,《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说“临渊池在武威县治南,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张澍的《凉州府志备考》也引用此说,而《太平环宇记》却说“后凉吕光太安三年(年)宴群臣于灵泉池”。可见,灵渊池与灵泉池渊源颇深,但由于史料记载所限,灵泉池是否就是灵渊池已不得而知,还有待专家学者考证。

至唐时,灵渊池又名灵云池。由于规模逐步扩大,设施日渐完善,风景更加优美,灵云池成为达官显贵、士子名流们游玩宴请的场所。曾经驻足武威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与高适,都对灵云池有过详细的描述。年夏,三十七岁的唐代大诗人王维出使河西,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辟为幕府节度判官,于是王维便驻足武威一年多。年夏,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一诗:“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轻歌曼舞之中,画舫轻移,鸟鸣声声,描绘出了一幅夏日武威灵云池的美丽图画。年秋冬之际,诗人高适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被表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年秋天,朝廷派窦侍御一行人前来边塞武威视察军情民生。高适在陪同窦侍御泛舟武威灵云池时,看到灵云池在夕阳辉映之下,水波粼粼,秋色盎然,便挥手写下《陪窦侍御泛灵云池》一诗,诗中吟唱道:“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灵云池秋日优美独特的风光跃然纸上。后又在酒席宴上,与窦侍御等人唱和酬酢之时,高适赋有《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一诗,对凉州风貌及灵云池有过动人的描述,其序言说:“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其诗云:“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灵云池苍茫的秋天景色,让身处武威边塞的高适感触万千。从王维与高适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在盛唐时期,武威灵渊池声名显赫,盛极一时。

从年到年,在长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武威先后被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占据,为了争夺武威,各民族常常兵戎相见,导致武威一带一直兵祸不断,在此过程中,灵渊池岸边建筑估计损毁严重,池的名称也有可能已更改。经过历史演变和时代变迁,千年名池从此败落。明代时,丁昂写过一首题为《双塔》的咏凉诗,这里的双塔指武威“文笔三峰”中的大云寺与清应寺的双塔,诗中有一句“同穿碧落长河漏,共鉴寒潭倒影摇”,其中的“寒潭”可能就是灵渊池。明代陕西宁夏都御史吴铠(约一约)游览当时凉州的著名景点鱼池后,欣然写下了《鱼池》一诗,里面有“客里聊登塞上楼,陂塘雨过正清幽”的句子,这里的“鱼池”、“陂塘”有可能就是当年的灵渊池。清乾隆时,陕甘总督杨应琚(-)在《凉州怀古》一诗中也提到了灵渊池。诗云:“休屠城古狄台新,小雨濛濛浥塞尘。神鸟至今留废县,灵池作伴继前人。水从猪野千渠润,柳旁莲山几树春。二十二门犹在否,贤于内郡吏民亲。”在这首诗中,我们已感受到灵渊池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只是怀古时发出的一声感慨。此后,武威籍著名学者张澍(年-年)寻访灵渊池时,昔日的舞榭亭台、画舫酒楼早已不在,映入眼帘的只是浅浅的浊流与萧杀的芦苇。他不禁写下《过灵渊池感赋》一诗感叹道:“昔日清波今浊流,兰桡曾此泛嘉州。萧萧芦苇依然在,不见青帘卖酒楼。”并在诗前小序中说道:“或云城北海子,或云东门外之鱼池,未知熟是。”说明在张澍生活的年代,人们已经说不清灵渊池的具体位置了,有人说是城北海子,有人说是城东鱼池,不知谁说的对。清末至民国年间,碧波荡漾了千年的灵渊池日渐破败,年武威大地震后池水变少,逐渐干涸。从此,千年灵渊池永远成为了一段历史,一个传说。年6月,武威城区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灵渊池建设工程开始招标建设。工程位于大云寺东侧,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相信不远的将来,古色古香的灵渊池必将重现在人们的面前,向人们展示它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鸣谢谢谢雅读赏

金牌编剧、”1号”作家推荐

推荐者介绍

陈玉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短篇文学作品刊发《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小说月报》、《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现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陈玉福文集》(8卷)、《1号系列文集》、《1号首长系列文集》和“女子系列三部曲”《女国土局长》等作品49部,多万字。

“1号系列”长篇小说17部、“1号首长”系列长篇小说12部中有5部登上过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1号作家”。

年开始电视文学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40集《女人的抗战》、50集《建军大业》、38集《西部人》、34集《烽火陕甘宁》、40集《望断南飞雁》、40集《共和国长子》等十余部。40集电视剧《1号情报员》、40集电视剧《雪蚕》登陆甘肃、湖北、湖南、黑龙江、广东、上海东方等电视台,获得过收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的好成绩;35集电视剧《女人的抗战》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年上半年收视冠军,被誉为“金牌编剧”。

作品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多种奖项。

金牌编剧、“1号”作家——陈玉福

新浪微博:







































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2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