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艺武威匾额大观文李元辉

?????????????????????????????

千年丝绸路醉美大西凉:Daxiliang--China大西凉,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高擎文化大旗、引领文化大潮,为国人呈现饕餮文化盛宴!以品阅、品赏、品思、品析等最具价值栏目独具特色、独占鳌头,倾力打造中国著名文化品牌!让我们静享深谷幽兰,共品智慧佳作,尽赏精美风韵,同启心灵之旅!

「最受欢迎的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文化社群」

小说

诗歌

散文

书画

音乐

资讯

评论

专访

《武威匾额大观》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作者介绍

李元辉

甘肃武威人,文史学家,《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威旅游特约撰稿人。

年毕业于张掖师专政史系,年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先后在《历史大学堂》、《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贵阳晚报》、《未来导报》、《甘肃广播电视报》、《西凉晚刊》等平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六十多篇文章被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网、国学堂、中国历史网、新鲜历史网、大西北网等新媒体平台转发。

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与西木合著);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精彩看点

——————

匾额,又称匾牌、扁额、扁牍、牌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集书法、雕刻、彩绘为一体,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上被称为“五凉古都,河西都会”,素有“银武威”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明清以来,武威儒学、学院发展较快,文化教育繁荣,学风浓厚。因此,武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历代书画名家、文人墨客辈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留和汇集了一大批匾额艺术佳作,这些匾额,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堪为精绝的艺术雅品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匾额,又称匾牌、扁额、扁牍、牌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集书法、雕刻、彩绘为一体,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上被称为“五凉古都,河西都会”,素有“银武威”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明清以来,武威儒学、学院发展较快,文化教育繁荣,学风浓厚。因此,武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历代书画名家、文人墨客辈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留和汇集了一大批匾额艺术佳作,这些匾额,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堪为精绝的艺术雅品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武威匾额数量最多、悬挂最集中的地方是在武威文庙。在武威文庙东院文昌宫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着44块匾额,这些匾额题写日期上起清康熙三十四年(年)的“化峻天枢”匾,下迄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年)的“文教开宗”匾,年代最久的匾额距今已达多年,但保存仍然完好。这44块匾额分别是:“化峻天枢”匾,题于康熙三十四年,国学弟子王承举等献;“万世文宗”匾,题于康熙五十七年,广陵范仕佳谨献;“彩彻枢衡”匾,题于雍正二年,国学弟子刘大海、乡学弟子刘大源谨叩;“德盛化神”匾,题于雍正九年,文昌会众姓信士弟子叩;“司文章命”匾,特简文林郎知武威县事王守曾题于乾隆四年,信士潘荣贵等献;“掌仙桂籍”匾,郑松龄题于乾隆四年,信士弟子叩;“文明长昼”匾,曾国瑛题于乾隆十一年;“彩振台衡”匾,题于乾隆十七年,何德新、傅显敬;“文昌帝君赞”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一年,信士李焕彩等诚敬;“阴骘下民”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二年;“帝德广运”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二年;“阳春一曲”匾,题于雍正元年,乾隆二十二年重刊并绘;“学宗衍圣”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五年;“炳呈斗上”匾,景瑞题于乾隆三十四年;“曜握斯文”匾,凉州府儒学训导石澓贤题于乾隆三十五年;“光接三台”匾,曾国杰题于乾隆三十五年;“瑞预化成”匾,拔贡生马开泰题于乾隆三十七年;“先天炳蔚”匾,马开泰题于乾隆三十七年;“辉腾七曲”匾,武威县知县王汝地题于乾隆四十年;“光联奎璧”匾,题于乾隆四十八年,举人王惇黄敬献;“天象人文”匾,乾隆岁次癸卯如月叩,国学弟子王安栋偕男作;“纲维明教”匾,题于嘉庆三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聚精扬纪”匾,清嘉庆十一年甘肃按察使司按察使、前分守甘凉兵备道刘大懿题;“书城不夜”匾,清嘉庆戊辰年春,乡国学弟子题;“云汉天章”匾,邑人张美如题于道光元年;“辉增西垣”匾,题于道光七年,乡国学信士弟子献;“贵相太常”匾,赵永年题于道光十年;“孝友文章”匾,题于道光十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人文化成”匾,王三益题于道光乙未仲春;“桂禄垂青”匾,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宗昉题于道光十六年;“天下文明”匾,兵部侍郎邑人牛鉴题于道光十九年;“诞敷文德”匾,邑人刘澄原题于道光壬寅年;“经天纬地”匾,题于咸丰七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辉映梯峰”匾,题于咸丰十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牖启人文”匾,邑人赵国玺题于同治十二年;“文以载道”匾,赐进士出身知凉州府事郿县王步瀛题于宣统建元己酉秋;“辅元开化”匾,邑人权尚忠题于民国三年;“神有鉴衡”匾,题于民国四年;“文明以正”匾,题于民国六年,武邑学款管理所各员敬叩;“斡旋文运”匾,高自卑题于民国十二年;“为斯文宰”匾,民国二十一年,邑人贾坛题;“文教开宗”匾,邑人段永新题于民国二十八年;“斯文主宰”匾为文昌宫山门横批;“月滕殿辉”匾为桂籍殿门前牌楼横批。

上述匾额中,“聚精扬纪”、“书城不夜”两匾,被收入《中华名匾》—书。这44块匾额,一直收藏悬挂在文庙文昌宫桂籍殿。民国末期,国民党设武威县参议会,文昌宫桂籍殿被用作参议会办公室。因此,对桂籍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除打上顶棚外,还在前廊下筑起墙壁,并装上门窗,于是这些高挂在梁檩间的匾额就被全部隐蔽了起来。文革期间,武威当地文物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隐藏在顶棚之上的这些匾额却安然无恙,侥幸逃过一劫。“文革”后期,有关部门在维修文庙及文昌宫古建筑过程中,发现了这些匾额。在文庙还有一块“顶礼文宗”匾额,是年9月,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文庙尊经阁题写。武威文庙的这些匾额,其文辞典雅、优美,言简意赅,用最精粹的文字反映广博的内容,使匾额显现出画龙点睛的功用。匾额书体以正楷行书题写者最多,也有隶、篆诸体,都是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匠心独运的杰作。匾文用典绝妙,寓意深刻;书法飘逸潇洒,雄健俊美。匾额上的文字和印章精雕细镂,显现出高超的技艺。匾框的纹饰,或浮雕,或透雕,图案华美,寓意含蓄,堪称艺术珍品。文庙的这些匾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威文化教育繁荣昌盛的状况。

除文庙外,匾额悬挂比较集中的是武威大云寺古钟楼。古钟楼建在9米高的砖包台基上,台基上矗立着一座檐牙高翘,雕梁画栋的二层木质楼阁。远远望去,古钟楼挺拔巍峨,廊楹彩绘,高高耸立,雄伟壮观,而悬挂在古钟楼的八块匾额也格外引人注目,为其增色不少。古钟楼上下层共挂有八块匾额,这些匾额题写日期上起清乾隆九年(年)的“大棒喝”匾与“慈海鲸音”匾,下迄一九八四年的“玉塞清声”匾。上层有四块匾,其中“声震蒲牢”匾,题于乾隆十一年;“秀挹天山”匾,邑人吴浈题于民国七年;“古钟楼”匾,题于民国二十年;“金奏高宣”匾,题于民国二十一年。下层也有四块匾,其中“大棒喝”匾,曾国瑛题于乾隆九年;“慈海鲸音”匾,郭朝祚题于乾隆九年;“声震陇右”匾,王维德题于一九八三年;“玉塞清声”匾,徐万夫题于一九八四年。八块匾额字体不一,各有特色,每向两块,望之气势不凡,为古钟楼增加了不少韵味。武威南城门楼也悬挂有两块匾额。南城门楼,又名昭武楼,始建于隋代,完善于明代,后在年大地震中损毁,仅余残垣断壁。年5月9日重建,年12月20日工程完工。新建的南城门楼是一座仿明建筑,门楼采用三层重檐,歇山大屋顶结构,底座全部由青砖砌成。这座高39.6米,占地面积平方米的城楼,正面悬挂着江泽民总书记年巡视武威时题写的“银武威”匾额,背面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神驰天马”匾额,这两块匾额给武威南城门楼增添了不少秀色。此外,武威还存有年林则徐赴新疆途中路过武威,为武威陕西会馆题写的“浩气凌霄”匾;王杰为古浪大靖镇城北关帝庙题写的“大义千古”匾;在西凉市场北门楼悬挂有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武威题写的“西北要冲”匾等。还有一些匾额早已佚失,如元代永昌路古城南门镶嵌的砖雕“大元古路”匾,道光皇帝为牛鉴府第题写的“夫子博学”匾,牛鉴为陕西会馆题写的“日在天上”匾,武威原北城门楼“大好河山”匾,古浪大靖镇西关魁星阁“光接紫微”匾等等,实为武威文化的一大损失。

武威现存的一些匾额,大多是在清朝至民国年间留存的,其中不乏儒学名师与国学弟子所题所敬,这与清朝时期重视儒学、书院建设以及科举取士的制度有关。雍正二年,凉州卫儒学改为凉州府儒学,扩大了儒学规模。雍正四年又创设了武威县儒学,并设立武威考院。清代,凉州书院兴盛起来,先后创建了成章书院、天梯书院、北溟书院、雍凉书院等“四大书院”,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和有作为的官吏。清朝中叶以后,甘肃自设贡院,武威举额增加,学院文风兴盛,从而留下了众多书文俱佳,令人叹为观止的匾额。武威现存的这些匾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武威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

鸣谢谢谢雅读赏

金牌编剧、”1号”作家推荐

推荐者介绍

陈玉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短篇文学作品刊发《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小说月报》、《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现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陈玉福文集》(8卷)、《1号系列文集》、《1号首长系列文集》和“女子系列三部曲”《女国土局长》等作品49部,多万字。

“1号系列”长篇小说17部、“1号首长”系列长篇小说12部中有5部登上过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1号作家”。

年开始电视文学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40集《女人的抗战》、50集《建军大业》、38集《西部人》、34集《烽火陕甘宁》、40集《望断南飞雁》、40集《共和国长子》等十余部。40集电视剧《1号情报员》、40集电视剧《雪蚕》登陆甘肃、湖北、湖南、黑龙江、广东、上海东方等电视台,获得过收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的好成绩;35集电视剧《女人的抗战》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年上半年收视冠军,被誉为“金牌编剧”。

作品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多种奖项。

金牌编剧、“1号”作家——陈玉福

新浪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25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