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或许形成不了影视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PPT,原本以为只是职场工具。不成想,现在竟成了一种国产剧的剪辑手法。镜头切换,没有头绪?别担心,一套模版轻松解决!看那花哨的三维动效——瞧这娴熟的切入切出——上一秒卿卿我我,下一秒搂搂抱抱。设置渐入效果,实现完美衔接。伴随阵阵涟漪,美女跃然屏上。就问高级不高级?有了它,造福内娱千万家。疯戏根本不用演,画面自带发癫范。更有高手,不屑一顾。床戏一出,惊世骇俗。整一个后现代抽象艺术。以上说辞,均是玩笑。毕竟,能做出这种效果,已经不能用low形容了。可偏偏,这种辣眼的转场,在国产剧中屡见不鲜。转场,通俗讲就是镜头、场景之间的切换。看似简单,若想做出意境,那可得动脑子。百年来,影史中的经典转场,不胜枚举。创意十足,令人拍案叫绝。更有甚者,还能融入故事,自带解读空间。接下来,我们洗洗眼:相似性转场相似性转场,是最常见的转场方式。利用镜头间存在的相似元素,来实现视觉上的衔接。影史公认最经典的相似性转场,来自《太空漫游》。开头,一只远古时期的猿猴,学会了用野兽的骨头击打。《太空漫游》这意味着,猿猴逐渐懂得使用工具,开启了漫长的进化旅程。该如何展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呢?导演库布里克,自有妙招。同类的欢呼声中,猿猴将兽骨抛向空中。下一秒,兽骨“变”成了飞船。短短一个切换,就足以承载历史的厚重。这个经典镜头,也被后世反复致敬。姜文在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近乎等比复刻。少年马小军将书包扔向空中,下秒接住时,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彼时的姜文,初执导筒,就有了如此精准巧妙的调度。《阳光灿烂的日子》《夺宝奇兵》里,印第安纳·琼斯的牛仔帽,也起到了相似的作用。少年时期的琼斯,还是个顽劣的菜鸟,从师父手中接过帽子。再次抬头时,成为资深冒险家的他,已是哈里森·福特的经典壮年形象。可见,拍人物的成长,哪有那么啰嗦,一个反差足以。《夺宝奇兵3》这一点,在《阿甘正传》的诠释下,更加俏皮生动。作为影史上最知名的“傻子”,每每回溯往昔,他都会皱起鼻子。碰巧,小时候的他,也老皱鼻子。此时,配合画面切换的,还有镜头的运动。主时间线,镜头一点点推进阿甘,准备进入他的世界。来到闪回戏后,镜头又慢慢往回拉,暗示记忆之门已经打开。

《阿甘正传》

当然,相似性转场承载的,不只有时间。单单一个小的创意,也能令人拍案叫绝。《白日梦想家》中,导演将一格小小的胶片,与水池联系起来。如此丝滑,赏心悦目。《白日梦想家》《加勒比海盗》里,也有类似的设计。杰克船长手上长出黑斑,求助女巫指点迷津。女巫施法时,将蟹脚拍打在桌面上。瞬间,镜头切到了大海汪洋。蟹脚的位置,与海浪的轮廓一模一样,趣味十足。《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以上几位,尚还是切换了镜头。偏偏有部神作,压根没切画面,就实现了场景的变换。这个大牛X货,就是《美丽人生》。片中,男主历尽周折,终于赢得女主芳心。两人住进布满鲜花的新家,喜结连理。不久后,蹦蹦跳跳走出的却是个孩子,那是他们爱的结晶。《美丽人生》原来,岁月匆匆流逝,鲜花始终盛开。如此美丽,无愧人生。另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来自《无间道》。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和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缔造了香港电影的不朽佳话。片中,两人都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已死的陈永仁出现在回忆里,说着说着,把杯子一放。紧接着把杯子拿起的,却是主时间线的刘建明。《无间道3:终极无间》妙,绝妙。没切镜头,不光转换了场景,还转换了视角。真正的大师手笔。过渡转场过渡转场,也是转场中的重要分支。找出画面中适合作为间隔的元素,神不知鬼不觉实现过渡。星爷的经典名作《功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结尾,开了糖果店的阿星与哑妹四目相对,仿佛回到了儿时。伴随镜头移动,导演借两人的身躯作为遮挡,玩起了视觉魔术。纯真烂漫,尽显写意之美。《功夫》对于过渡转场,《穿普拉达的女王》也曾做过完美的诠释。女主安妮·海瑟薇,作为时尚杂志编辑,日常要在着装上下工夫。电影想塑造人物,既要有时尚,也要有作为菜鸟的局促。两种表现,一步到位,靠转场,足矣。《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段通勤之路,秒变走秀现场,叙事效率高得离谱。聪明的你一定看出,剪辑点就藏在车流和墙壁处。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切换。流畅!过瘾!但过渡转场的妙用,还远不止于此。一镜到底,似乎是与剪辑完全相反的拍摄模式。实际上,受限于技术和操作,真正的一镜到底极难成功。《俄罗斯方舟》是少有的真·一镜到底电影绝大多数情况,也是采用过渡转场的方式,将剪辑点藏起来。影史第一个玩这种障眼法的,是希区柯克。在年拍摄的《夺魂索》里,他进行了实验。一部80分钟的电影,藏了八个剪辑点,多为演员后背或墙壁。《夺魂索》近些年最著名的长镜头电影《鸟人》,更是由十几个长镜头拼接而成。这就是过渡转场的威力——有时候,甚至能骗过你的眼睛。《鸟人》的过渡转场你发现剪辑点了吗?技巧转场

第三大门类,叫技巧转场。

顾名思义,不单单是通过调度和剪辑,也会用些特效助力。

说白了,前文吐槽的“PPT转场”,本质就是技巧转场。

然而,技巧转场本身不坏,关键是看怎么用。

《鸟人》在转场时

也使用了绿幕抠像特效

常见的技巧转场,是叠化+淡入/淡入淡出。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女孩苦训摔跤,力求登上赛场。

为做激励,父亲特地画了赛场示意图。

伴随着高贴合度的渐变,二维变三维。

略过了中间步骤,女孩如愿了。

《摔跤吧!爸爸》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更是借助这一手法,做了极其震撼的表达。

女主亲眼目睹被奴役的金福南大开杀戒,侥幸逃过一命。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结尾回归平静生活后,她平躺在地板上。

女性凹凸有致的轮廓,恰好与岛屿的起伏重合。

余韵悠长,更是在暗喻女性共同面对的社会囚笼,充满了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好的转场,同样可以是叙事、是表达的一环。

它同样也是镜头语言的分支,承载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

某种角度看,也能代表电影的品质。

好的转场,可以为作品本身加分助力,坏的呢……

只能说,这种时兴的PPT转场,真是有损光影之名。

就算原作本身有些可取之处,也能被这般草率、抽象的剪切磨得精光。

其实早些时候,影史也有过类似的转场视效。

年的《星球大战》,就有PPT那般的切换。

久而久之,还成了风格和传统。

《星球大战》

可是,这能否说明国产PPT转场没有问题呢?

扯淡。

作为古早科幻IP,《星球大战》都已经是快五十年前的电影了。

你跟它比,怎么不跟秦始皇比玩手机呢?

换言之,这类拙劣的国产剧,对标的还是人家五十年前的审美,害不害臊?

当然,造成当下国产剧此类乱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点就是,对细节的忽视,以及粗枝大叶的创作品性。

这种边角料的手艺,总感觉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没人在意。

诚然,转场或许形成不了影视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仅做锦上添花之用。

但是,所谓创作,不就是努力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不对吗?

衷心希望这些混日子的创作者,多长点心吧。

毕竟,每一次眼高手低,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nr/30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