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776.html
?????????????????????????????
千年丝绸路醉美大西凉:Daxiliang--China大西凉,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高擎文化大旗、引领文化大潮,为国人呈现饕餮文化盛宴!以品阅、品赏、品思、品析等最具价值栏目独具特色、独占鳌头,倾力打造中国著名文化品牌!让我们静享深谷幽兰,共品智慧佳作,尽赏精美风韵,同启心灵之旅!
「最受欢迎的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文化社群」
小说
诗歌
散文
书画
音乐
资讯
评论
专访
凉
州
文
艺
《站在永昌府遗址上》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作者介绍
李元辉
甘肃武威人,文史学家,《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威旅游特约撰稿人。
年毕业于张掖师专政史系,年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先后在《历史大学堂》、《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贵阳晚报》、《未来导报》、《甘肃广播电视报》、《西凉晚刊》等平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六十多篇文章被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网、国学堂、中国历史网、新鲜历史网、大西北网等新媒体平台转发。
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与西木合著);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精彩看点
——————
巍巍祁连,大漠雄风;大元古路,统摄河西。走近元代永昌府遗址,经过明、清两代几百年的沧桑,城内宫殿早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废墟。据了解,到解放初期,大元永昌府城垣还基本保存完好,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固。故城南北二里,东西一里半,城周七里。坐北向南,开南门一座,城南门额嵌有砖雕“大元故路”四个大字,笔迹苍劲有力。城内元代遗存有正钦宫,东为碉楼墩,西为皇姑墩,北为月墩,南有府城隍庙……
▼
▼
文/李元辉(甘肃?武威)
巍巍祁连,大漠雄风;大元古路,统摄河西。
走近元代永昌府遗址,经过明、清两代几百年的沧桑,城内宫殿早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废墟。据了解,到解放初期,大元永昌府城垣还基本保存完好,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固。故城南北二里,东西一里半,城周七里。坐北向南,开南门一座,城南门额嵌有砖雕“大元故路”四个大字,笔迹苍劲有力。城内元代遗存有正钦宫,东为碉楼墩,西为皇姑墩,北为月墩,南有府城隍庙。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城垣被当地群众逐步拆除,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在故城遗址所在地永昌镇居民住宅区发现仅存几米长的一段城墙,残高约5米,厚4米。现仅存《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及其遗址。
站在永昌府遗址上,望着眼前的残垣断壁,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元代管辖凉州、永昌、永登、古浪(含天祝)、民勤等州县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昌府城原为元代永昌路所在地,今为凉州区永昌镇政府驻地。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将凉州分封给次子阔端。阔端谢世后,其王位和封地由第三子只必帖木儿继承。后来,只必帖木儿在今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地界筑新城,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十一月建成,赐名永昌府。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年),元朝在永昌府设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属永昌路。当时永昌路所辖范围包括凉州、永昌、永登、古浪(含天祝)、民勤等州县。只必帖木儿镇守西凉府、永昌路长达60多年。死后,阔端的子孙一直世袭为永昌王(实为“西凉王”),直至后来永昌王位无人承嗣为止,但永昌府作为凉州的中心一直延续到年元朝灭亡,历时约年。
历史的风尘已经淹没了曾经的辉煌,但元代的永昌府怎么会出现《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呢?原来其中也有一段波澜起伏的风云历史。
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年,蒙古游牧贵族都哇叛乱时率领12万骑兵围攻高昌,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英勇战死。后来,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的后裔来到凉州永昌定居,从此以后,历代亦都护基本上以永昌为“治所”,而“遥领”原高昌王国境内的畏兀儿人民。元武宗于年任命纽林的斤为畏兀儿亦都护之职,并赐给他“亦都护”金印。年元仁宗即位不久,即任命纽林的斤为高昌王,又赐给他“高昌王”印。年,纽林的斤在永昌府去世,其长子帖木儿补化继位为畏兀儿亦都护、高昌王。年,元文宗将帖木儿补化召至京师,因功任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中书左丞相、加太子詹事、御史大夫之职。其高昌王、畏兀儿亦都护一职由其弟篯吉担任。元文宗为表彰帖木儿补化及其祖先的功勋,诏命制作《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年,时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的虞集受诏撰文,帖木儿补化于公元年到永昌扫墓时立。清朝时,此碑被当地群众挖出,上、下两段凿为碾磨。年秋仅存的中段又在当地出土,年由武威人唐发科、贾坛等移置武威文庙保管。碑残,仅剩半断,残高厘米,宽厘米,厚46厘米。
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的来历也与此有关。年,高昌王的部将阿台不花随纽林的斤率部迁到凉州永昌府,以后其子孙忻都、翰栾也世居永昌。忻都,生于至元九年(年)十月,至正二年()正月卒,享年61年,死后葬于永昌府的石碑沟。忻都的儿子翰栾在元惠帝至正年间任中书平章政事,年10月,元惠帝追封翰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并立《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于永昌。碑文为元惠宗时参知政事危素撰写,该碑叙述了翰栾的父亲忻都公及其先辈“居官治世,克尽乃职,兴利去害,屡献嘉谋”的丰功业绩。该碑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通高5.8米,高1.6米,厚0.45米。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蒙文),全文共32行,每行63字,这是我省保存最大的汉、蒙文字碑刻,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关于高昌王墓葬究竟在何处,至今在考古学界纷说不一,成为争论的焦点。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所著《藏传佛教寺院考古》载:“永昌路城明清置永昌堡,现名永昌镇,镇内王宫城址近代犹存,城南2公里石碑沟,有火州畏元儿(高昌回鹘)君臣墓葬,墓冢已不显露”,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是我国河西走廊多民族聚集的珍贵资料和历史见证,对墓葬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站在永昌府遗址上,你的思绪很难平静。一段辉煌又遥远的历史,只能由留下的几米长的一段城墙和两块石碑见证,总让人感到有些失落。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年9月,《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鸣谢谢谢雅读赏金牌编剧、”1号”作家推荐
推荐者介绍
陈玉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短篇文学作品刊发《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小说月报》、《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现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陈玉福文集》(8卷)、《1号系列文集》、《1号首长系列文集》和“女子系列三部曲”《女国土局长》等作品49部,0多万字。
“1号系列”长篇小说17部、“1号首长”系列长篇小说12部中有5部登上过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1号作家”。
年开始电视文学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40集《女人的抗战》、50集《建军大业》、38集《西部人》、34集《烽火陕甘宁》、40集《望断南飞雁》、40集《共和国长子》等十余部。40集电视剧《1号情报员》、40集电视剧《雪蚕》登陆甘肃、湖北、湖南、黑龙江、广东、上海东方等电视台,获得过收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的好成绩;35集电视剧《女人的抗战》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年上半年收视冠军,被誉为“金牌编剧”。
作品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多种奖项。
金牌编剧、“1号”作家——陈玉福
新浪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ys/2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