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学甘肃板块的民族书写——对甘肃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丝绸之路文化的一点思考白晓霞
藏名白姆措,副教授,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教研室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发表相关论文近二十篇,另有十余篇散文随笔发表于《兰州晚报》《甘南日报》《丝绸之路》《中国土族》等报刊杂志。
曾经繁华今日重生的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这条开辟于多年前,总长约为公里的商道与甘肃有着深广的联系,这种文化联系已成丰厚的层积,需要今天的作家逐层去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精细地表达。
从丝绸之路甘肃南段到丝绸之路甘肃河西走廊段都与各个少数民族有着不解之缘,一路走来,有藏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丝绸之路的兴起、兴盛、衰落的不同时段都与丝路文明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今天,这些民族的作家也正迎来了一个写作的春天,机遇丛生,但是,面对丝路文学的富矿,民族作家是否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创造经典,也正在成为新的挑战。如何站在现在的背景中去表述关于这条古道的历史?又如何结合历史的辉煌去畅想他的未来?如何将厚重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缤纷的具有公约性的文学创作优势?如何让作品既有丝路古道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大气象又有今天陇上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进的真性情?都是今天甘肃少数民文学创作界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一、大历史的开放性眼光:大家的“路”
绵长的丝绸之路是属于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各个民族的,通俗的讲这是一条大家的路,当然,只有大家的路才真正具有了天下路的意义和功能,这是少数民族文学书写这条道路时应该具备的眼光和胸怀。在这一问题上,其码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注意:1、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洪流。2、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底层真相。这两个文化视点,隐藏在甘肃的多种多民族文化事相之中,如佛教石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等。需要作家以大历史的宏大视野去仔细考量和理性表达。
二、小细节的研究性精描:我的“眼睛”
丝绸之路的历史不是空泛的,他有着体温和血液,是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的眼睛看到的和别人的眼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这是少数民族文学书写这条道路时应该具备的特色和温情。在这一问题上,可以有以下两个思路:1、文学地理学视角的视角:分路段、分区域,以山脉水文人及相应的人文图志等为指标进行精细的文化书写。2、民族人物志的视角。每一个民族的英雄人物都在丝绸之路上书写过属于民族和个人的辉煌,这些事迹以最切近的方式反映了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应该对之进行综合大视野的关照和表达。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