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兰州晚报 >> 兰州晚报简介 >> 将军的乡情

将军的乡情

李乾元,男,年3月12日出生,林州市姚村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郑州纺织机械学院毕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部作训科参谋、某师师部作训科副科长、某师参谋长、第1军副参谋长、第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乾元将军戎装照。

年4月6日,李乾元将军(左)与作者合影。(石明生摄)

年1月31日,李乾元将军和夫人郭玉英在广州家中合影。(李健民摄)

年4月4日,李乾元将军在林州市文化馆书写王昌龄的《出塞》。(李健民摄)

魅力乡情

乡情是人类对故土的怀念、怀恋和亲爱之情,是人类情感史上、文学史上永恒的、美好的主题。古往今来,中外不知有多少诗词歌赋、文学作品讴歌这个主题。“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数不胜数!

年4月5日,清明节,我们见到从广州回到故乡林州市姚村镇定角村为先祖扫墓的李乾元将军,笔者探讨性地说了以上有关乡情的一些话,李将军笑着说:“你讲了这么多诗词,我也有很多感受,家乡对一个人来说是出生地,是最早发现人类世界的地方,一切事物都会深深印到脑海里。父母、亲戚、邻居,他们的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会永远存入记忆里,永世不会磨灭。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全靠艰辛的劳作,人类热爱故乡,怀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太阳、月亮、星辰都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军侃侃而谈:“农家的孩子很小就要参加劳作。我7岁时就参加劳动了,就是拿着锄头或铁锨在放水浇田时负责改水的工作。一畦浇完了,就要挖开另一畦,堵住原来的水道,再浇新的一畦。我不但要帮父母干活儿,还要帮一个邻家的孤身老大娘干活儿。除此之外,我还要干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这是‘人之初’的事情,一个人一生怎么能忘掉呢?那时候农村的劳动是很繁忙、很艰苦的,那时是靠天吃饭,没有便利的灌溉设施,也缺乏优良品种、化肥,所以,农作物产量很低。我的父亲除了干农活儿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做一些编织的活计,就是用荆条编织篮子、筐子等,深秋刮风天时就背着筐子,拿着竹耙,到十几公里外的山上去耙树叶,用来沤粪或作燃料。”

“母亲除了干农活儿外,还要做饭,给一家人做衣服、做鞋子。做衣服要从弹棉花开始,然后纺成线、织成布,再染色,浆过之后晾干、捶过,最后裁剪缝衣。做鞋子的袼褙是用碎旧的布头加衬纸裱成的,晾干后,裁成鞋底。用的麻绳也是自己种的麻制成的,麻成熟后需要放在水塘里沤若干天,然后取出来晾干,再将麻从麻秆上劈下来,在腿上搓成细细的麻绳,一针一针地纳成鞋底,再将鞋底与鞋帮连起来做成鞋。”将军说,“我一家五口人,父母、我、姐姐、弟弟。母亲一年要为家里的每个男人做6双鞋,为每个女人做4双鞋。那时候没有电灯,晚上需要点小油灯,母亲需要日夜劳作,很辛苦!”这不禁使笔者想起朱德在延安写的文章《母亲的回忆》,朱德的母亲在生朱德前一刻仍不辍劳作。李将军还说,那时候,家家都是这样,习以为常了,这就是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的生活。越是艰难困苦,越能磨炼人们的意志,越能凝聚亲人之间的感情,即便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淡忘,也不会隔断思念的情感。

曾经艰难的生活使将军感到父母养育的不易,也更体现了将军的孝心。说到孝心,有必要说到将军读书的林州市四中。该校校园内有一个巨大的汉代古墓,是《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故事的主人公郭巨的墓。《郭巨埋儿》的故事天下尽知,鲁迅先生对此举并不赞成,但郭巨的孝心还是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将军从小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每年清明节,只要时间允许,将军都要回家看望父母,祭祀先祖,这也成了将军每年的习惯之行。将军向笔者谈到民俗,他认为古人很聪明,定的节令都非常科学、非常人性。像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既符合自然季节,又符合人文情感。春节农闲,物产丰富,人们就欢聚庆祝,祭祀先人。春天来了,充满生机,人们就踏春祭祖。中秋节,庄稼收获,果实丰盛,人们又可以祭天祭地祭祖宗、祭神拜月等,此时又是秋冬季节的转换期,人们给亲人寄送衣物,所以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

李将军告诉笔者,民俗和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寄托了人们深厚的人文情怀,是不会轻易被淡化和消亡的。

将军这次回家乡,一共接受了我们两次采访。将军回乡一般都住在家里,秘书则安排住在宾馆。今年4月5日下午,笔者与林州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郝燕平女士、红旗渠党建频道白兴雅女士在宾馆采访李将军时,将军的秘书以为将军要搬回宾馆住,便对将军说:“我去家里把衣服和用品取来吧。”将军立即正色道:“住宾馆干什么?在家里住!”

亲情乡情

将军说他是年从郑州纺织机械学院入伍的,那时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国家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将军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在部队能吃饱饭,就参军了。现在安阳北兵营就是将军当兵待过的地方。将军当兵第二年冬天,部队到林县行军训练,向西翻越千米以上的林滤山的鲁班豁,从石板岩向北绕出山口,到任村后折返到县城再回安阳,来去有两三百公里之遥。行军路经自己的家乡姚村定角,但他没有请假回家。行军到村子时,在一个狭窄的街巷,他忽然看见姐姐正在自家门口看部队经过,姐弟相见,十分惊讶兴奋!将军只和姐姐说了几句话,就匆匆追赶部队而去。部队归营后做了一套幻灯片,说李乾元行军过家门而不入,让大家学习他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这大概是将军第一次出名。将军说他后来真出了一次大名,那是他27岁时写了一篇调查报告,登在一家报纸上,通栏大标题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谁知十多天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最高指示,竟和自己的文章题目一字不差,这可引起了轰动,人们说一个小参谋写了这么重要的文章真不简单!将军笑着说:“那完全是偶然。”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笔者问到将军,入伍时想到要当将军吗?将军笑起来说:“将军?想都没想过!不过我还是相信陈胜所讲过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入伍文化程度比一般士兵高,脑子快、笔头也快,这是我的优点,也是长处。”将军从军50年,先后指挥过对越防御作战、中阿(阿富汗)边境封控行动和首次中外联合反恐演习。

去年清明节前,林州有关方面希望航天员刘洋能回林州老家看看,祭祭祖。他们请将军帮忙。将军很热心,积极向总装备部领导反映,又找到刘洋商量回乡的办法。将军问刘洋:“你真想回家看看吗?”刘洋说:“真想回去!那里有我的祖先和爷爷的坟墓。8岁时,爷爷带我从郑州回过一次老家。20多年没回去了,怎能不想祭祖啊!”将军将林州市委的报告转到上级部门,促成了这件事。

年,笔者到鹤壁市寻找春秋战国时中牟是赵国第二都城的一些历史根据。鹤壁市委宣传部的一个老乡接待了我。当他向宣传部一个女副部长介绍笔者是林州人时,女副部长一定要宴请我。在酒宴上,她说:“你们林州人好啊!我丈夫在部队,我在地方,长期两地分居。我们都希望他能转业到地方,可部队的建设离不开人。后来,李乾元将军听说了我们的事儿,批准我丈夫转业,并安置在鹤壁市一家银行当行长。”她说:“你是林州人,和李将军是老乡,所以我一定要宴请你!”笔者深以为沾了将军的光。将军笑起来说:“有这事,但名字忘记了!”

有位林州民工告诉笔者,李将军曾在湖州当第1军军长,归南京军区管辖。有林州民工到南京去,想拜见李将军。见有军车在街上行驶,他们拦车叫停司机,对战士说:“我们是河南林州的,和李乾元军长是老乡,我们很想见李乾元军长。”战士爽快地说:“上我们的车,我带你们去见他!”当我今年4月8日在将军家里当面向将军求证时,将军笑着摇摇头说:“这个传闻不准确!因为湖州离南京多公里,不太可能!”笔者说:“会不会也有可能您不知道此事,这正好反映了战士对您的尊重。”

前些年,我曾在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是《南方都市报》记者及一些人和将军的合影。我向将军问起此事,将军说:“那是7年7月16日,深圳某企业和南方报业集团组织了一个叫“长城寻访路”的活动,他们到兰州找我,当天晚上我接待了他们。你看到的那张照片,就是这么回事。”将军还特别书写了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场赠送他们,以壮行色。将军说:“广州也是我工作、居住过和现在定居的地方,也算我的故乡之一吧。他们找我也算故乡来人,我当然热情接待了他们,但那张报纸我没有看到。”我说:“我回到广州,想办法帮您找到这张报纸或复印后送给您!”

将军在广州军区任过副参谋长,在兰州军区任过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和司令员。年10月,我请中国著名的一级书法家胡宪庭先生为将军写了“忧思将军”和“猛士儒将”两幅作品。

20世纪90年代初,我和一个老乡在广州拜访了将军。将军戴着墨镜,看到我们后,将双手举过肩,像“投降”一样。将军向我们问好,请我们坐下,说:“对不起,不能握手,因为我正害红眼病(结膜炎)!”将军的幽默和爱护我们的亲切心情溢于言表。

“萧竹”乡情

笔者早知道将军从小喜欢书法,在军中很有名气。有的人以为他是将军,故将他的书法当作镇宅之宝。今年1月29日,我提前到将军广州的家中拜年,一进院大门就发现左侧是一片青翠欲滴、节节挺拔的小竹林,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的眼前闪现出苏东坡“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的名句来。事后,笔者一直后悔没有在这儿为将军拍一张照片。将军从不承认他是书法家,只承认是喜好书法,坚持不断练习而已。

去年4月4日清明节,《安阳日报》发表了一篇笔者所写的文章《将军的忧思》。这次我请将军给《安阳日报》题词,报社原总编辑李保林也有这个想法。将军欣然命笔,写下了“萧竹关情”四个大字,显得爽朗清丽,又有竹子的潇洒形态。观者不明其意,原来将军书出有典,是将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首诗的诗意简化成了四个字。原诗是这样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将军的意思很明白,他很赞赏和支持《安阳日报》坚持







































白殿疯病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ygushi.com/lzwbjj/2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