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诗群通讯2014年第5期

年第5期(总第17期)

刊名题字:常江

主办:诗家园网站中国地质图书馆

主编:章治萍史静

副主编:王国良

一、诗群简讯湖北著名地质诗人魏民先生在武昌不幸逝世

湖北省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老领导、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湖北著名地质诗人魏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9月13日18时45分在武昌逝世,享年78岁。魏民,生于年2月,河北饶阳人。年毕业于宣化地质学校。历任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宣传干事、党委秘书,湖北地质职工大学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系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原中国地质作家协会理事。年在《河北文艺》发表处女作,年出席河北省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并有《村边》、《瀑布》两诗获奖。之后,有《泰山抒情》、《长城曲》、《勘探者的性格》等六十余首诗歌发表。年起,主要是写作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计40余万字。年《绽开早春的花季》获《湖北日报》诗歌赛二等奖;年小说《山祭》获中国作协与中国地质作协评颁的首届“宝石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年中篇小说《洞中方七日》获湖北省第二届“楚天文艺奖”三等奖;年《金脉》获中国教育报小说征文二等奖及第二届“宝石文学奖”一等奖。年中篇小说《奔驰岁月》获第三届“楚天文艺奖”二等奖。此外,获市级奖八次,并有10篇作品入选文集或被转载。

杨玉贵诗作获“佳益杯”海内外诗歌大赛三等奖

8月30日上午,以“绿色康保?热盼冬奥?梦向草原”为主题的中国康保“佳益杯”海内外诗歌大赛颁奖、世界诗人大会康保创作基地揭牌暨康保首届草原诗会在康保县二人台大剧院隆重举行。江苏国土诗人杨玉贵的作品《独吟康保》荣获三等奖,应邀参加了颁奖典礼和中国康保首届草原诗会。此次活动由中共康保县委宣传部、张家口市电视台、张家口市作家协会、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锡林郭勒盟作家协会主办,由河北省康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康保县广播电视台、《康保文艺》编辑部承办。

刘志宏、马行等人在“西昌中秋诗赛”中获奖

9月3日下午,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诗韵西昌 放飞梦想”中国?西昌中秋全国原创诗歌大赛创作交流会在西昌举行。经省内外著名作家的终极评审,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0名。其中,甘肃省地矿局二勘院刘志宏的散文诗组章《月圆西昌》获得二等奖,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职工大学马行的诗作《西昌月来》获得三等奖,抚顺矿工报社任东升(蓝狐)的诗作《写给月亮》、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地质队王晟岚的诗作《西昌月?中秋夜》、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刘能英的诗作《过秦楼?西昌望月》、湖北仙桃市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杨世钦的诗作《梦里西昌》获得入围奖。

《中国国土资源报》刊发国土资源中秋诗会专版

9月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在副刊推出由该报与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国土资源中秋诗会”,收录了泛国土资源系统内胡红拴、武斌、吴保泉、赵汉成、马行、尘子、张步青、田景轩、董一佐、华野、汤发龙、杨玉贵等12位诗人的诗作。

黑马、马行、刘将成、铁夫、胡礼忠获第五届宝石文学奖

经第五届宝石文学奖终评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四届十一次主席团会议审定,日前公布了获奖名目,其中江苏煤地诗人黑马的诗集《苏北记》、山东石油诗人马行的诗集《地平线上的火车》、河北国土诗人刘将成的诗集《风的形态写在草上》、铁夫的诗集《金家坝》、湖北国土诗人胡礼忠的诗集《巴地荡千觞》获得诗歌奖,山西地质诗人范宗胜在《地质勘探导报》上发表的《,诗歌离心灵最近》一文获的评论奖。据悉,本届宝石文学奖是首次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独立组织评选(往届与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联合评定),并且在最后一轮时经作协主席团提议,进入最后复评的作协领导的作品等均主动退出了评选。

《中煤地质报》推出“中秋诗萃”专栏

  9月8日,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中煤地质报》在文学副刊推出“中秋诗萃”专栏,集中刊发了中国煤炭地质系统内诗人华野(鲁晓华)、臧志奇、王晶、章治萍创作的中秋题材的诗作。

《山韵——第二届“阳春杯”地学诗歌大赛诗选》出版  羊城晚报出版社日前出版了《山韵——第二届“阳春杯”地学诗歌大赛诗选》一书,集中了第二届“阳春杯”地学诗歌大赛优秀的参赛作品,此书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地学诗歌”倡导者胡红拴主编。二、诗坛资讯“龙缸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景区(AAAA级)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境内,紧邻湖北省利川市。景区地貌独特,溶洞密布,奇峰怪石、石笋摩天、雄险俊秀、千姿百态,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地质景观的大观园,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在全国具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游客逐年剧增。园内最具吸引力的主体景观,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缸”的龙缸天坑,其深度位居我国第三,世界第五。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龙缸、龙洞、老寨子、映月洞,石笋河、老鸦峡、黄陵峡、龙窟峡、火山峡、藏龙峡,岐山草场(森林),蔈草古长城,岐阳关古道遗址,盖下坝湖泊等。

  为了充分展现“天下龙缸”秀丽、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浓郁的土家风情,打造和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助推“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特举办“龙缸杯”诗文大赛有奖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启事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重庆市云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云阳县旅游局、云阳县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清水土家族乡、县作家协会

  二、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要充分展现龙缸景区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风土民情,主题鲜明,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征文体裁分为散文(随笔、游记)和诗歌(含古体诗)两类。散文在字以内,诗歌(含古体诗)80行以内。

  3.征文务必为原创。来搞一律不退,文责自负。

  三、征稿时间及范围:即日起至年4月30日止,面向全国征稿。

  四、投稿   五、奖项设置:

(一)散文类:

一等奖1名   奖金元

  二等奖2名   奖金元

  三等奖3名   奖金元

  优秀奖20名 奖金元

  (二)诗歌类:

一等奖1名   奖金元

  二等奖2名   奖金元

  三等奖3名   奖金元

  优秀奖20名   奖金元

  六、征文评选:

  1.由“龙缸杯”全国诗文大赛活动组委会邀请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组成评委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征文作品进行严格的初评和终评。

  2.凡获奖者均颁发奖金和证书,获奖名单在有关公开媒体上公布。

  七、成果利用:获奖作品择优在《长河》文艺杂志出版专刊,凡发表作品归主办单位无偿使用。

  八、有关事项:

  1.有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情况介绍、风光图片等,请进入该网址查阅了解:   2.征文大赛活动办公室设在重庆市云阳县文联(双江街道杏花路2号4楼);联系人:陈老师,联系()、()。

《中国儿童诗精品诗选》征集启事   儿童是充满诗意的,是充满幻想的,也是向往真善美的。为了繁荣当前儿童诗创作,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为了明天的光明和希望,诗歌网《陕西诗歌》杂志决定出版《中国儿童诗精品诗选》。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稿内容和形式:

  本次征稿形式多样化,凡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原创儿童诗,包括儿童抒情短诗、组诗、儿童小叙事诗、儿童朗诵诗、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抒情诗、朗诵诗等均可,谢绝非少儿题材诗歌作品。内容不限,题目自拟,单首作品篇幅一般不要超过50行,组诗不超过五首。每人限行,特别优秀作品可在行之内。

  诗稿要求:特别具有想象力;极其富有童真、童趣。

  二、征稿范围:

  本次儿童诗征稿欢迎全国范围内热爱关心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和广大诗歌爱好者为本次诗选提供或推荐个人的精品力作。

  (学生诗歌作品在作品后面注明就读学校、班级和家长或推荐老师的详细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以便于联系。)

  三、其它

  欢迎全国各学校领导、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征稿活动结束后将结集出版,每位作者将获赠样书一本,优秀组织学校将列为诗歌网儿童诗教育的重点联系单位,颁发“优秀诗教单位”的牌匾和荣誉证书。

  征稿时间:年7月20日—10月31日

  投稿邮箱:

qq.   联系何超锋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季刊)征稿启事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CN10-/P)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综合性期刊,以宣传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成就,刊发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研究成果,为公众提供土地利用、地质灾害预防和逃生、资源和环境等国土知识为宗旨,是培育国土资源行业精神,推动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本刊将于年底正式出版,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栏目介绍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设有科普研究、文化研究、学史研究、人物推介、事件回眸、山野新风、精彩瞬间等栏目,栏目特色与内容如下:

  1.科普研究:介绍国土资源科普政策法规、知识、动态资讯;探讨理论方法,交流国土资源科普研究成果。

  2.文化研究:探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介绍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及成果。

  3.学史研究:介绍国土资源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刊载国土资源相关学史研究成果。

  4.人物推介:介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重要成果及标志性的人物。

  5.事件回眸:介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6.山野新风:刊载对工作、生活感悟的散文、诗歌等原创文学作品。

  7.精彩瞬间:刊载优秀摄影作品,展现优美自然风光、精彩工作瞬间等。

  二、来稿要求

  1.投稿方式:所有来稿均请使用word文件,以附件形式投递至邮箱:gtzykpwh

cgl.org.cn,投稿邮件主题请用“投稿栏目-单位-姓名-文章名称”的格式,来稿请留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号或E-mail地址,编辑部将在收到来稿后的3个月内答复您是否录用,如3个月后仍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或说明,可另行投稿。请勿一稿多投。

  2.文章要求:来稿必须是个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要求论点新颖、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引文准确,文字精练。不得包含任何涉密内容,如有违反,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图片要求jpg格式,同时发送图片说明。标题20字以内(中、英文)、关键词5个以内,并附字以内的摘要和字以内作者简介。文中外国人名和组织机构须依照国家标准译成中文,并注明原文全文。

  3.篇幅要求:来稿以0字以内为佳。

  4.版权说明:所有来稿默认全体作者同意将文稿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投他刊。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和技术性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则应征得作者同意。来稿发表后,本刊酌付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5.联系方式:

     为了推动世界诗歌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世界诗歌的翻译与研究,贵州独山传奇民族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策划,贵州独山传奇民族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英文版《世界诗歌年鉴》编辑委员会决定自年始,编辑、出版英文版《世界诗歌年鉴》(WORLDPOETRYYEARBOOK),每年一卷。现面向世界各国有影响、有成就和实力的诗人、批评家公开征稿,具体事宜如下:

  请赐寄您的力作4—6首(英文,每首以不超过60行为佳),个人艺术简历与成就(英文,限个单词内,主要包括:姓名,笔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工作经历,何时开始写作或发表作品,主要的诗歌成就,获奖情况,已出版著作等),以及两帧清晰的彩照或黑白照片,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等;也欢迎您赐寄重要的诗歌评论文章(英文,请勿超过个单词),和诗歌信息(英文,请勿超过个单词);

同时,也欢迎您推荐您所在国家或其它国家的健在的诗人,非常感谢!

  举凡世界各国健在的有影响、有成就和实力的诗人、批评家,不论国籍、民族、语种、信仰、年龄、性别,均可来稿;您的诗、小传和照片,我们将收入英文版《世界诗歌年鉴》。《世界诗歌年鉴》出版后,除了奉寄每一位作者一册样书外,还将寄赠联合国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重要国家国会图书馆、世界重要文学报刊、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各国知名文学研究专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等;由于工程浩大,时间和人力有限,所有来稿,请一律提供电子文本,E-mail:iptrc

.   截止日期:年1月10日

  出版日期:年5月

《年轻人》杂志“中国好诗歌”栏目约稿

湖南诗人网(   我喜欢去乡村走走;也迷恋小城镇。有山有水有雅屋也好,黄土窑洞也好,住在那儿,吃在那儿,十分安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的本质,来自于泥土,为泥土濡染、滋养的那种本质。

写这些文字,我再一次想起在黑龙江笔架山的日子。那边的诗人朋友带我去村子里。我对村子里一位大姐说,我想在你这里住一天。我没有睡过东北大炕。大姐说,咋不行!就怕你睡不惯。走的时候,大姐叮咛,明天一定过来。第二天我们忘了打声招呼。第三天下午要走的时候,去和大姐告别,才知道大姐在第二天下午煳了大馇子(玉米)粥,炸了酱,准备了菜。大姐一位并不宽裕的隔壁邻居姐妹还杀了一只鸡。我们没来,大姐在院门口的小路上看了好几回。那些菜,尤其那只炖好了的鸡,对于他们是奢侈的。大姐把炖好的鸡收在碗橱里,一口没动,等着我们再一天来。

本来是要告别了走的,可是实在不能走了,只能留在那儿吃晚饭。大姐用毛巾把炕面上的塑料布擦得干干净净的,招呼我们上炕。大姐家准备了白酒,也备了啤酒。大姐的儿子,用牙齿啪地一下就开了啤酒瓶,给每个人的杯子里都倒得满满的。那一顿饭,盘腿坐在炕上,喝着大馇子粥,豆腐皮卷着生菜、大葱沾酱,简直太好吃了。遗憾的是,没有留出时间,在大姐家住上一晚。

还记得大姐问我从哪里来,我不知道怎么说,就说,我来的那个地方到这边得坐四天火车吧。大姐说,真远。

晚上走的时候,两家人送我们。大姐说,有时间再来看我。晚了,就看不见我了。跟两家人道别的时候,我却疾走几步,只敢远远站着,跟他们挥手告别。我怕他们看见我眼眶里含着的泪。

2

这样的土地,才可能养育出真挚淳朴热忱的诗人吧。

徐书遐,就是这样的诗人。她那些执著地表现乡村生活、自然景物的朴素诗歌,在当下语言技巧纯熟、内涵复杂的诗歌面前,显得单纯,甚至在语言上也有些怯生生的。比如她的《从前的雨》,比起许多南方诗人的巧妙和习惯于暗藏“玄机”,几乎是有些“笨拙”和“生涩”。但恰恰就是这样的“笨拙”和“生涩”,让人在那些诗句之间逗留,一再咂摸、嗅闻那些新鲜的气息,让人深深感到了泥土的湿润,草木的清香,岁月的戛然凉意和绵长的温暖:

要下雨了

把窗子关上

外屋的门关上

我们坐在炕里很安全

外屋的柴不湿

下屋的米不湿

鸡鸭早早赶进架里

雨点噼啪打着院子的干土

篱笆上牵牛花垂下头

杨树枝子上下动

燕子飞高

我们老老实实

守着做针线活的母亲

守着窗子

和小园更绿的菜叶

等地里的父亲哥哥湿淋淋回来

这样的诗歌,表象看起来,几乎是简朴的书信,可以不分行全文照录下来装进信封寄给远方的亲人。诗人以孩子的视角,平静甜蜜地述说,有如读一封信那样的轻轻念叨着。平静的语调里面,隐含着满足和喜悦。雨下着,但是什么都准备妥当了,去地里干活的父亲、哥哥就要回来了。女人和孩子守在家里,等那些下苦的男人们回来。诗人写的只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又恰恰容易忽略的情节。这首诗忽然从一个不经意的地方触动了我们麻木已久的神经。在诗人们日益追求深邃的同时,一个出道不算太久的诗人,写出了这样的诗,是叫人惊讶和喜悦的。

徐书遐也有一些诗,比如《晒干菜的八月》,粗看是容易给人忽略的,若放在别的诗人的手上,必定会有所谓的曲折,和语言的格外加力之处。诗人却不然,直接写去,直如亲眼目睹,而一一细细描述:

母亲在的时候,

晒豆角丝、茄子干、南瓜片……

一刀刀切细,

放到盖帘上、板子上,

拿到太阳下。

这样的诗句,是那种读着读着,慢慢回味的过程中,我们会忽然就满面泪水的那样的诗句。那些细节,动作,让我们再次想起了母亲,给我们忽略了许久的母亲。寻常的诗句,不做作,不纠结,抓住细节,朴素写去,反倒是会呈现了情感的浓郁绵长。

3

对徐书遐来说,诗意是到处都有的。黑龙江天亮很早,诗人有起早登山锻炼的习惯,常常是早上五六点钟,徐书遐就用手机给我发来写下的诗句。那里大自然气息的丰沛,浸透了敏感的诗人,以至于那些诗歌,似乎只是大地赐予我们,我们悉心领受就是了。看她的《夏》:

黄豆、玉米、小豆地缓缓展开,

柞树林、桦树林……退去,

椴树和椴树蜜的蜂房退去。

叶子上厚厚的阳光。

稻穗已弯垂下它的头

一片片黄的、蓝的野菊花笑着

果园树下一团团影

它们陷入八月。

似乎并不是诗人刻意去写,不过是大自然那些植物生长、展现,而诗人只是用手把那些句子揽在手里,有序地放在纸上就是了。诗人生长的环境,决定了她的诗歌只能是“这一种”,而不会是“另一种”。这不仅是诗人和诗人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是这些才真正决定了一个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徐书遐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小城,命中注定的是,这座小城距她内心需要的山坡、树林、花花草草太近了;加之以她自小生活在农村,自然界的一切就成为她诗歌的着眼和生发点。凡写这样背景的诗歌,诗人就取之不竭。再看她的《豌豆》:

从你结小白花淡紫花开始,

我数,

数进青色。

直到你弯成夏的灿烂的笑,

摘下,交给母亲,

用陈年黄了的茅草

慢慢煮。

熟了,你像小女儿,

七个豆子已经够了,

八个、九个。

心里滚泪的东西,

少女的夏。

小小的豆荚啊,

你还能挤进多少?

这样的意象选择,如此构思,并不是诗人的机巧,更多的是诗人和豌豆这种自然物之间的情感。一个热爱自然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过是最寻常的豌豆,诗人发而为诗,而后一转再转,转成“心里滚泪的东西,/少女的夏”。其间说是思维的巧妙,不如说是诗人在瞬间完成了近乎直觉似的诗句。这样的诗句,若是刻意,则雕痕毕现,而能以自然的手法成就,意象与情绪浑然无碍,是不容易的。

诗人习惯于自然界物象的借用,甚至在《我发出的短信》这样内容的诗歌里运用的也恰如其分:

我发出的短信,

有黑下的山坡野鸡咕、咕的叫声。

青黑的天幕,

星星像振翅的蜜蜂,

采了生命的蜜去。

没有收到回信。

手里攥着的蕨菜,

卷曲着头,

羞怯幸福的样子。

春天频频的表示。

有谁见过如此写短信?如此的新鲜,幸福,羞怯。技术化的短信,在徐书遐这里,悄然转换成为自然和心境的一部分。似乎现代化的进程在诗人这里不过是一个符号,而真正的诗人则会把一切都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看成人的生活的极其自然的一部分。

4

徐书遐的诗朴素单纯,但这样朴素单纯是需要相应的语言能力才能达到效果的。诗人不擅长于所谓的深邃,但是她的诗却反而因为语言的简素,呈现出含蓄蕴藉。看她的《林中》,写得真好:

幽密的怀里,

蟋蟀叫了,

青虫也叫了,

野鸡咕咕唤仔,

萤火虫举着小灯。

林子在集会,秘密,小声。

这首诗,也是大自然对诗人的恩赐。诗人静静伫立聆听,不知怎么,就从树林的幽静里听到了这样的秘密句子。我知道,写复杂的诗,有难度;同样,写单纯的诗歌,同样不易——甚至我认为更难。

徐书遐的诗歌,在单纯的基质上,也有逐渐趋向于细微的观察,和她独具的想象力:

小小果子是出逃的孩子

逃出来

夜晚逐渐凉

土和草 湿润自由

            ——《一枚落下的青果子》

面对一枚偶然落在草地上的小果子,没有什么微言大义,诗人只是感觉到草地的“凉”和“湿润自由”。诗人的发现,是因为热爱生活,珍惜,真爱,是对寻常事物的体味突然深入了那样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徐书遐的诗歌创造了一个还原点,诗歌从纷繁返了回去,再次展示了单纯的诗意,和巧妙地展示了单纯所能创造的诗意。

再看她的诗,单纯而热烈的:

一个草莓说一句热爱,

整个山坡啊!

我捂着幸福,就在这儿。

  ——《采草莓》

有时候真是难以想象,诗人怎么能写出如此幸福的诗句,单纯而幸福无比。这不全然是诗歌的修炼,是心性,是内心的温暖,沐浴洁净的阳光之后,随手捂了一下自己的心——充满了热爱的祈祷那样。就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人能成为诗人的根本。

内心温热的诗人有时也会写出这样的诗句,稍稍带有一点宁静、安然:

八月的风没有谁能靠一靠

它带走轻快的东西

留下沉的——

玉米,草穗,更深色的思考

八月的风吹着吹着

会感觉会明白

现在做不到的留给明天

搬不动的就放在原地

  ——《八月的风》

但是内里,这些诗句依然是单纯的,单纯而稍稍带着些宁静、安然。

5

徐书遐没有什么诗歌理论,她只能这样感受:

“早晨的鸡啼,去地里的车声,偶尔的狗叫,傍晚归来的农人对牲畜的吆喝,母亲召唤孩子,河边赶鹅鸭回家,和夜里青蛙此起彼伏地叫声,这些都使村庄宁静更深。我总是在很深很美的宁静里,体会到诗意。”

徐书遐的写作,和这些绝然分不开的。她是在感激、感恩,而这样的感激、感恩造就了她诗歌的风貌,她的诗意之美。徐书遐要沿着这样的路坚定走下去,不管理论,不管别人的高深,不怕自己的“浅显”。

徐书遐的诗歌,自然有不足。她的表现力还有待于提高。她的某些诗歌,也还有些单薄。她的语调也还需要达到自然的紧致和舒缓。她的诗歌,脉络的如何巧妙延伸,词语的妥帖选择,也还都需要慢慢历练。其实这些话,不仅是对一个诗歌新人,即便是对一个有经验的诗人,也并非不是考验。对于她,我们可以期待。时间会证明,诗人能够给我们带来已经久违了的那些泥土、花草和庄稼的气息,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舍不得天慢慢黑下来的时间,

楼窗的灯一会儿亮起一盏,

山坡雪中的柞树似乎抱成团,

大地上的一切变得温柔。

  ——《天慢慢黑下来》

是的,能够感受到“大地上的一切变得温柔”的诗人,她的心是温暖的,也是炽热的。即便是偶尔的温温的冷意,也是内里大自然一样慢慢散发着绵长的温暖的。

这样一个诗人,读她的作品,有时候会让人想起美国女诗人迪金森——

去造一个草原

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

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

还有梦。

如果蜜蜂不多,

单靠梦也行。

这是迪金森的诗《去造一个草原》。尽管是并不相同的两首诗,迪金森的诗里有一种温温的冷,而徐书遐的诗里有着温温的热,可她们的气息是那么相通。

读着这样的诗句,会让我们想一想,人生什么才是重要的,舍不得放下,留恋的。

这是诗人的第二本诗集。打开这本诗集,会看到那么多的好的诗歌,自然的诗歌,亲切温暖的诗歌。我想,这才是徐书遐诗歌的意义。那些高妙的,深邃的,炫彩的,是别的诗人的事情,而徐书遐是不用管的。

她有她自己的命运,有她自己的诗歌,她的“在月亮下等我的果实”,这就够了。

年8月写、修订于广州——兰州

  (人邻,男,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居甘肃兰州。)

关于我们◎诗家园◎国土资源诗群通讯

诗家园网站http://sjycn.red.com/

中国地质图书馆网站http://www.cgl.org.cn/

站长:章治萍

副站长:大雁、陈传万、顺子

编辑信箱:sjycn

.工作QQ:

QQ群:(国土资源诗群)

本期编校:贺斌 王国良 章治萍

如何







































包食宿微信客服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ygushi.com/lzwbrc/21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