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千里度大漠,万里横行大破

根据汉武帝变更的部署,卫青出征之地是单于本部所属的地盘。北面与西汉帝国的雁门、定襄相接壤,中间横亘着广垠无边的沙漠戈壁,位于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等省份,以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二连浩特一带以南,地域广阔,沙漠连绵,戈壁广布,荒无人烟,行旅断绝。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中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探马报告,匈奴单于并未东去,正在大漠以北张弓以待,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于是他果断改变部署,命令李广和赵食其率领所部从东路迂回策应,以收奇兵之效,自己则带领其余3位将军及所部兵马作为正兵,直接杀奔匈奴本部。不料,卫青兵分两路的决策却遭到了李广将军的强烈反对。

李广已经60多岁了,须发皆白,作为三朝元老,他是这次军事行动中资历最老的将军,一生与匈奴交锋,出生入死,屡踏险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反击匈奴的大业。按说到了这把年纪,早就该告老还乡,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事实上,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汉武帝认为李广年齿已长,就没有打算让李广再上前线统兵作战,可是李广接连给皇帝上书,坚决要求上前线统兵打仗。汉武帝最终予以批准,李广才得到了这个披甲上阵统兵作战的机会。李广为何主动请缨出战呢?这源自于他从军多年来的一个心结,就是戎马一生,竟然没有得到封侯之赏。

早在汉文帝时期,李广以精湛的骑射功夫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汉文帝还说,李广若是生在高祖时代,凭借他自己的本事,应该不失封侯之赏。汉景帝时期,李广跟随大军平定了七国之乱,立下了大功,可惜因为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让汉景帝觉得他有心走梁王的路线,犯了政治错误,结果与封侯失之交臂。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李广参与了多次大战,如前所述,时运不济,命运乖张,不是无功而返,就是遭遇敌军主力,从来没有取得过一次辉煌的战绩,也就次次与封侯无缘。

他的堂弟李蔡同他一起为汉中郎,“为人在下中”,即下等之中,差点就是下下等了,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都难以与李广相提并论,但在元朔五年他跟着卫青打了一仗,结果得到了封侯的赏赐,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代公孙弘为丞相,位至三公。最让李广难堪的是,他的部下有很多人封侯了,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随着岁月流逝,白发渐生,暮齿渐坠,李广越来越郁结于心,难以排解。

有一次,他专门找到一个在当时很有名气的算命先生算命。这个人名叫王朔,他谈及自己的苦闷,道出了人生的困惑:“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对于这个问题,王朔也不好回答,就反问了一句说:“将军回想一下,这一生做过什么令自己悔恨的事情吗?”李广想了想说道:“大丈夫明人不做暗事,我一生光明磊落,行事堂堂正正。只是有一件事,我至今依然后悔不已。

那还是我当陇西太守时,当时羌族人造反,我许下优厚的条件引诱他们投降,当时来降的有多人,结果在他们投降的当天我就把他们全部杀了。”王朔顺水推舟接过话头说道:“没有比杀降人更大的罪过了。这就是你不得封侯的原因了。”李广听后,将信将疑。

这次卫青主张分兵前进,将李广调往东路,虽说是排兵布阵的职责所在,当然也有着自己的内心打算。首先,汉武帝对这次倾尽全国之力的大战非常重视,准备一举歼灭匈奴,永远除掉大汉帝国的心腹之患,可是他虽然应允李广请战的要求,但是他并不看好李广,觉得李广年纪大,时运又不好,让他打前锋可能会误事,影响了这次大战,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在出征前,他就秘密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打头阵,让他作为偏师即可,也有着体恤老将的意味。此外,卫青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曾经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的公孙敖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迷失了道路,被废除了侯爵之位。这次作为中将军再次出征,卫青希望在这次大战中让公孙敖打前锋,再立新功,重新获得封侯之赏,所以把李广调开。

对于李广而言,这次好不容易才得到出征的机会,也许是自己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次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李广想再搏一次,争取立功封侯,完美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而大将军安排自己作为偏师从东路进兵,东路道路迂回且遥远,水草极少,不利于大军行进,立功的机会很渺茫。所以,李广拒绝调动,愤声抗命。他说道:“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寥寥数语,道出了李广心中的酸楚以及渴望疆场立功的强烈愿望。

卫青为人宽厚质朴,秉性纯良,性情温和,可是战场上军令如山,军令一下,三军听命,容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对于李广的抗命不从,卫青毫不客气,直接命令长史行文李广,命其马上回到部队,不得迟疑,否则军法从事。李广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于是他也不向主帅卫青告别,满怀怒气地奔赴自己的部队,率军转向东路去了。

卫青率领大军艰苦跋涉,进入茫茫大漠,艰辛备尝,出塞一千余里,穿越浩瀚无垠的沙海和戈壁,终于走出了沙漠,来到了地面刚刚返青的沙地。大军来不及喘息,正如事先料想的那样,伊稚斜单于率领大军已经列队恭候了,两军相遇,摇旗呐喊,分外眼红,摩拳擦掌,杀气腾腾,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吞了你,厮杀即将展开。

卫青见敌军已经准备停当,为了防止敌军骑兵冲阵,便命令步卒用武刚车在阵前环绕为营,弓箭手以武刚车为依托,张弓搭箭,严阵以待,为全军扎住阵脚,稳住阵势,使大军得以安然休整,形成反客为主之势。然后,卫青挥鞭一指,中将军公孙敖率领部下名骑兵率先出击,向匈奴军队挑战,伊稚斜单于也命令万骑出动应战。

这是关系到两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两军在宽阔的草原上纵横驰骋,只见骑兵奔突,搅起阵阵尘土,刀光闪闪,搅动一片杀气,弓弦作响,箭箭带去死神,两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卫青在战场上观察局势,伊稚斜单于也在拼命督战。两支大军互不相让,你来我往,以命相搏,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这真是一场力量与精神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与血性的比拼。两军就这么厮杀在一起,进行激烈的混战。转眼就到了黄昏时刻,战场局势依然不明朗,双方陷入苦战之中。正在这时,一阵狂风掠过,沙地上顿时飞沙走石,沙砾扑面,天空一片昏暗,几乎对面不见人影。卫青一见,马上命令按兵不动的两翼大军从匈奴军队的两翼包抄过去,数万大军齐声呐喊,一齐冲杀过去,把匈奴军队团团包围起来,发动了总攻。

这时匈奴主帅伊稚斜单于终于顶不住了,战斗意志垮了下来。照这样打下去,匈奴军队迟早顶不住,再打下去就会成为汉军的战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趁着乱军混战之际,伊稚斜单于坐着由6匹骡子拉着的车,带着数百名贴身护卫,趁着大军不注意,冲出包围圈,向西北方向逃窜而去。

古籍《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长二丈,宽一丈四,车外侧绑长矛,两侧放置盾牌,外侧有车围,上面有车盖,车如其名,既武且刚,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军用战车。武刚车用处很多,可以作为辎重车,运送士兵、粮草、武器。也可以用来冲锋,车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有的武刚车还有射击孔,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简直就是一辆古代的装甲运兵车。武刚车还可用来防守,把武刚车环扣在一起,首尾环接,转瞬间便可连成一道防线,有效阻止敌骑冲击。

天色昏暗下来,两军依然在苦苦缠斗,到处尸横遍野,血染黄沙。这时汉军左校抓到一名俘虏,经过审问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经逃走了,卫青马上命人在战场上大声呼喊,“单于逃跑了。”同时命令一支军队跟踪追击,抓捕伊稚斜单于。正在苦苦支撑的匈奴军队听说单于已经逃走的消息,作战的意志迅速动摇,汉军趁势发起最后的攻击,匈奴军四散逃跑,汉军趁机砍杀,大破敌军,歼灭敌军主力1万余人。正可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卫青挥军继续向西北纵深追击,沿途继续捕杀四处逃散的匈奴溃兵,追出多里,一直打到寘颜山(今蒙古国纳柱特山)的赵信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市东南),这是伊稚斜单于特地为赵信修建的城池,位于鄂尔浑河南岸。此时偌大的城池里面早已空无一人,匈奴人早就跑光了。这里是匈奴人的后勤保障基地,里面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草料,还有马匹和器械。卫青命令全军在赵信城休整了一天,补充了粮草和马匹,然后命令军队放火烧城,整个赵信城连同剩余的粮草一同化为灰烬,然后大军凯旋。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卫青大军回到漠南,遇上了李广和赵食其率领的军队。原来,两位将军在东路进兵途中,因为向导死亡,结果在茫茫大漠中迷失了方向,从而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失去了与卫青会师并投身战场的机会,不但又一次错失了封侯的机会,而且还要受到军法的处置,李广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卫青派长史押送了大批干粮酒食送给李广所部,作为犒赏,同时要李广汇报迷失道路等情况,准备把出征情况上奏汉武帝,李广愤然不答。

长史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回,把情况向卫青汇报了。卫青大怒,再次命令长史责成李广到卫青幕府对“簿”,“簿”是指文书法令,也就是按照汉朝的军法来定李广“失道”之罪。此时的白头老将羞怒交加,把心一横,对长史说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把全部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李广来到自己的中军大帐,对着部下长叹一声,说道:“我结发从军,到现在与匈奴接战70多次了。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再次出征,本想立功杀敌,可是大将军却命令我作为迂回之兵,而我却又偏偏迷失了道路,这不是天意吗?我已经60多岁了,没有脸面再受到刀笔小吏的挫辱。”说罢,面色一横,毅然拔刀自刎。一代名将,至此陨落。右将军赵食其回到京城,被交付军法审判,依照法律应当处死,赵食其交了赎金,被免除一切职务,成了平民百姓。

李广一死,部下将士痛哭失声,全军为之缟素。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否,皆为之流涕叹息。既为西汉大军失去一员抗匈奴名将而惋惜,又为其时运不济而感叹。李广一生为国拼杀,威震敌胆,“但教千古英名在,不得封侯也快人”。他老来以死向命运抗争的真性情深深触动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怀。

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在李广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暗合了自己的遭遇,以李广为题材,或歌或咏,抒发内心的感受,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人生际遇之无常,命运之坎坷。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英雄末路的写照。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封侯之争的点睛之笔。

这次卫青率领大军出征,一举歼灭了匈奴本部生力军1.9万人,烧毁了匈奴准备了几年的粮草,使匈奴一度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伊稚斜单于逃脱了,这是让汉武帝很不爽的,还有一点就是李广自刎而死,卫青与李广之死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因此,虽然卫青大军立功,但是汉武帝没有予以封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wanbao.com/lzwbzn/29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